第四章:老赵的驴(上)
老赵的驴是王家庄最老的住户,比村里大半的人都活得久。这头灰毛驴跟了老赵二十三年,眼角耷拉出两道长长的褶子,走路时蹄子在地上拖出浅浅的沟。
"老伙计,该干活了。"天还没亮透,老赵就拍着驴脖子往地里走。驴慢吞吞地跟着,缰绳松松垮垮地搭在背上——早些年还要拴紧些,如今这驴走得比老赵还稳当。
地里,刘寡妇正带着三个孩子拾麦穗。看见老赵,她直起腰擦了把汗:"赵叔,借驴使使?下午拉两趟麦子。"
老赵还没答话,驴先打了个响鼻,把头扭到一边。
"瞧见没?"老赵笑了,"这老东西记仇呢,还惦记着你家铁蛋去年拿树枝抽它屁股的事。"
(待续)
第四章:老赵的驴(中)
晌午时分,一辆拖拉机"突突"开进村。开车的后生戴着崭新的前进帽,胳膊肘支在车窗上:"老乡,收麦子怎么还用驴啊?我们农机站有收割机,一亩地两块钱!"
老赵蹲在地头啃干粮,驴在旁边嚼草料。
"两块钱?"刘寡妇的算盘珠子"噼啪"响,"十亩地就是二十块,够买半年盐了!"
后生瞥了眼老赵的驴:"这老牲口拉得动吗?别累死在半道上。"
驴耳朵突然支棱起来,照着后生的裤腿就是一口。"刺啦"一声,崭新的的确良裤子裂开道口子。
"赔钱!"后生跳着脚喊。
老赵慢悠悠掏出旱烟袋:"它二十三了,按人的岁数算,得叫你声大侄子。长辈咬你一口,还要钱?"
(待续)
第四章:老赵的驴(下)
立冬那天,驴趴在圈里不起来。老赵蹲在旁边,把玉米面饼子掰碎了喂它。驴的牙掉得只剩几颗,嚼得很慢,吃着吃着突然把头靠在了老赵膝盖上。
兽医来看过,摇摇头走了。
老赵整宿没睡,给驴梳毛、擦身子。天亮时,驴的呼吸越来越轻。老赵突然想起什么,翻箱倒柜找出个布包——里面是去年就准备好的新笼头,缀着红缨子。
"老伙计,换上新衣裳好上路。"他的手抖得厉害,系了三次才系上扣子。
驴最后看了他一眼,眼皮慢慢合上了。老赵摸着它渐渐变凉的耳朵,突然说了句:"下辈子......别投胎当驴了。"
第二天,村里人看见老赵扛着犁往地里走。有人问:"赵叔,驴呢?"
"退休了。"老赵拍拍肩膀,"往后我自己拉犁。"
夕阳西下时,新起的土堆旁多了块木牌,上面歪歪扭扭刻着:"老伙计之墓"。风一吹,牌子上挂的红缨子轻轻摆动,像是谁在点头。
(第四章完)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长篇小说有《山狐泪》《雾隐相思佩》《龙脉诡谭》《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等己出版。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