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诞现实主义长篇小说
鸡毛飞上天的时候,人人都仰头看;
等它飘下来,才发觉——
原来轻飘飘的,才是日子本来的分量。
—— 记那些飞不高也沉不底的琐碎人生
——题记
——
---
【第一章】老杨的驴丢了
第一节:腊月二十三的风
风是从北边刮来的,带着黄河故道的土腥味,卷着枯草和碎纸片,在杨树屯的上空打着旋儿。老杨蹲在自家土墙根下,眯着眼看天,嘴里嘟囔着:“这风邪性,怕是要出事儿。”
他的驴就拴在院外的磨盘边上。那是一头灰毛驴,左耳朵缺了个豁口,是十年前跟邻村张铁匠换来的。驴不算壮实,但肯出力,拉磨、驮粮、犁地,样样都行。老杨常说:“这驴比儿子强,儿子还顶嘴呢,驴只会干活。”
晌午的时候,风更大了。老杨进屋喝了碗糊糊,再出来时,驴不见了。拴驴的绳子还在磨盘上晃悠,地上留着几个新鲜的蹄印子,往村口的方向去了。
第二节:全村人的猜测
驴丢了,这事儿在杨树屯不算小。村里人很快分成了三派:
1. “王二麻子偷驴派”:以村口卖豆腐的老孙头为首,理由是王二麻子上个月刚赊了老杨两斗麦子,至今没还。“那小子贼眉鼠眼的,一看就不是好东西!”老孙头信誓旦旦。
2. “驴自己跑了派”:以光棍汉刘老歪为代表,他说:“驴也有脾气,老杨天天让它拉磨,换我我也跑。”
3. “风刮走了派”:这是村里最玄乎的说法,由神婆赵大娘提出,“今儿这风邪性,保不齐是黄大仙作法,把驴卷走了。”
老杨蹲在磨盘边,一袋接一袋地抽旱烟,没吭声。
第三节:寻找驴的荒诞旅程
第二天,老杨决定去找驴。他先去了王二麻子家。
王二麻子正在院里晒玉米,见老杨来了,眼皮都没抬:“老杨哥,你要是来要账的,我可真没有。”
老杨说:“我不是来要账的,我驴丢了。”
王二麻子一愣,随即笑了:“你该不会以为是我偷的吧?”
老杨摇头:“我不信你能偷驴。”
王二麻子感动了:“老杨哥,就冲你这句话,我帮你找驴!”
两人结伴去了镇上。镇上的牲口市人来人往,老杨一眼就看见一头灰毛驴,激动地跑过去,结果发现驴耳朵是完整的。卖驴的老汉咧嘴一笑:“这驴你要是想要,给三十块钱就成。”
老杨叹气:“不是我的驴。”
王二麻子插嘴:“那你能不能便宜点?二十五行不?”
第四节:驴的哲学
找了一天,驴没找到。晚上,老杨和王二麻子蹲在镇口的馄饨摊前喝汤。
王二麻子说:“老杨哥,你说这驴到底去哪儿了?”
老杨望着黑漆漆的夜空,忽然说:“二麻子,你有没有觉得,这驴就像咱的命?”
王二麻子一愣:“啥意思?”
老杨说:“你以为它拴在那儿,它就真是你的了?风一吹,说没就没。”
王二麻子琢磨了一会儿,点点头:“有道理。那你说,咱现在该咋办?”
老杨站起身,拍了拍屁股上的土:“回家,睡觉。明天还得种麦子呢。”
第五节:驴回来了
三天后的清晨,老杨推开院门,发现驴正站在磨盘边,悠闲地嚼着干草。驴耳朵上的豁口还在,身上多了几道细小的伤痕,像是被树枝刮的。
老杨盯着驴看了半天,忽然笑了:“你还知道回来?”
驴打了个响鼻,算是回应。
村里人听说驴回来了,又纷纷议论:
老孙头说:“肯定是王二麻子偷偷还回来的!”
刘老歪说:“驴肯定是跟相好的野驴私奔了,结果被甩了。”
赵大娘神秘兮兮:“这是黄大仙显灵了!”
老杨没理会这些闲话,只是给驴多添了一把豆子。他知道,有些事,没必要弄得太明白。
---
【章末点题】
驴丢了,又回来了,就像这日子,你以为过不下去了,可太阳照常升起。老杨后来常说:“人这一辈子,丢的东西多了去了,能回来的,都是缘分;回不来的,都是命。”
而那头驴,直到老杨死的那天,都再没丢过。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长篇小说有《山狐泪》《雾隐相思佩》《龙脉诡谭》《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等己出版。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