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来了曹赟作一篇《秋赋》,力求状天地之清肃,发千载之幽思,以敬苍天之道。
秋 赋
曹赟/河南
夫秋之为气也,
禀乾坤之肃杀,
承金德之精纯。
其来也,
星分少昊司辰,
律应夷则定音。
白帝临郊而百神警;
商风振野而万籁喑。
观夫
天象迥阔,云缕如梳,洗碧落以无尘;
雁阵惊寒,字书人形,赴南溟而有信。
地维收潦,露结为霜,缀草木以莹珠;
林岫敛翠,霞披赤锦,染层峦若醉醺。
溯彼
人文渊薮,秋意阑珊。
屈子行吟,餐落英于泽畔;
宋玉悲哉,叹萧瑟以为先。
至若
子安序就,逸兴遄飞于鹜影;
希文楼记,忧乐长寄于樽前。
农畴告稔,稷黍盈畴,豳风七月之古调;
田父开颜,仓廪实廪,击壤康衢之遗欢。
亦有
寒砧催夜,闺中断帛;
戍角咽云,塞外征鞍。
捣衣声里,萦玉关之愁绪;
莼鲈思起,动季鹰之归帆。
且
夫秋之为韵,
在疏朗之间,
在澄明之际。
陶潜把盏,东篱采菊见南山;
苏轼问月,琼宇乘风弄清影。
欧阳子闻声悚然,悟形骸为逆旅;
张季鹰临风慨然,识富贵如云烟。
红叶题诗,流水何曾载恨去?
黄花缀鬓,斜阳自可傲霜妍。
斯皆秋心所寄,
或伤时序之迫,
或慕高洁之远,
或喜丰穰之实,
或契造化之玄。
今骋
怀以骋目,纵览秋光:
四时行焉,成岁功而不居;
万物敛焉,养真元于静阒。
其色也,
非春华之冶艳,
非夏木之葱茏,
乃洗练之丹青,
历风霜而愈绚。
其格也,
非冬藏之枯寂,
乃蕴藉之丰盈,
涵虚抱实,待春机而再萌。
故曰:
秋之为状,肃而能和;
秋之为德,敛而能生。
承寒暑之中正,
合天地之清宁。
是
以君子临秋,当体其宏博:
不以物喜,秉泰然守其素志;
不以己悲,寄情远怀于太清!
注: 典出文脉:
少昊、白帝:上古五帝中主秋之神。
夷则:古乐十二律之一,对应孟秋七月。
金德:五行中金对应秋季,主肃杀、收敛。
屈子落英、宋玉悲秋:楚辞开辟悲秋传统。
子安序(王勃《滕王阁序》)、希文楼记(范仲淹《岳阳楼记》):名篇中深蕴秋思。
豳风·七月、击壤歌:诗经与古谣中农耕秋收场景。
莼鲈之思、红叶题诗、黄花(菊):典出张翰、范摅《云溪友议》、陶渊明等,皆为秋日人文意象。
欧阳子(欧阳修《秋声赋》)、张季鹰(张翰)、苏轼:宋人秋思哲理升华。
2025.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