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窗小记
孙培棠
鲁迅先生说过:"人一旦悟透了,就会变的沉默,不是没有了与人相处的能力,而是没有了逢场作戏的兴趣。"这话我初读时不解其意,而今渐悟其中三昧。人生过半,倒像是秋日的午后,阳光不烈不弱,正好照见尘埃在空气中缓缓飘落的样子。
前日去菜场,见一老妪蹲在摊位前择菜。她将菜叶一片片剥下,动作极慢,却自有一种从容。我站在一旁竟看得入神,想起幼时母亲也是这般择菜的。那时嫌她动作太慢,如今想来,那慢里藏着多少生活的滋味。普鲁斯特说真正的发现之旅不在于寻找新风景,而在于拥有新眼睛。确是如此,同样的菜场,二十岁时匆匆掠过,四十岁时却能看见叶片上的露珠还未干透。
今晨下了一场小雨。我立在窗前,看雨丝斜斜地划过玻璃。楼下有孩童撑着伞转圈,伞面上的水珠便四散飞开,像撒了一把碎银子。这景象寻常得很,却让我心头一暖。人到中年,倒学会了在这些琐碎处驻足。想起年轻时总向往远方,如今才明白,诗意不在天涯海角,而在厨房里飘着的饭香,在阳台上晒着的棉被,在晚间散步时偶遇的一树桂花。
隔壁张老师退休后养了几盆兰花。我常看见他对着花盆发呆,一问才知是在观察新抽的嫩芽。他说:"这芽一日不过长分毫,可日日看着,竟觉得比从前教书时看学生进步还有滋味。"我听了失笑,笑罢又觉怅然。我们这一代人,半生都在赶路,到站了才发现,最美的风景原是在慢下来的脚步里。
昨日整理旧物,翻出一沓发黄的信纸。是大学时与友人往来的书信,纸上字迹已经模糊。重读那些热烈的词句,竟觉得陌生。年轻时总把生活过得像戏剧,爱憎都要惊天动地。而今才懂,最难得是秋云般的日子——淡淡的,自在的,来时不狂喜,去时不伤悲。就像此刻窗外的云,舒卷随意,不与人商量。
近来学会了一道新菜,是清蒸鲈鱼。第一次做时火候没掌握好,鱼肉老了。第二次又太生。直到第五回,才蒸得恰到好处。端上桌时,鱼眼珠刚刚泛白,用筷子轻轻一拨,肉便如蒜瓣般剥落。妻子说好吃,儿子却嫌没放辣椒。我笑着听他们评点,忽然明白,所谓生活,不就是在这般琐碎的对话里开出花来么?
夜里读书,看到"宠辱不惊"四字,搁下书卷走到阳台。秋夜的风带着凉意,远处楼宇的灯火明灭如豆。想起这半生得失,竟都淡了。年轻时争强好胜,现在倒觉得,能安心睡个好觉,晨起喝碗热粥,便是福气。
人生如四季,中年恰似秋天。不再有春的躁动,夏的炽热,却自有一番澄明。看树叶渐黄,看大雁南飞,看自己的影子在夕阳下越拉越长。这才懂得,岁月给我们的不是皱纹,而是从容;不是沧桑,而是通透。
窗台上的菊花开了。金黄色的,一朵挨着一朵,热闹得很。我对着它们喝茶,忽然想起少时背过的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当时只道是寻常,如今才知这"悠然"二字,最是难得。
作者 简介:孙培棠(曾用名:大海滩、许旭),徐州市国土资源局退休干部。
《世界文学》签约作家,
文学爱好者。在乡镇担任通讯员时期,先后于《人民日报》《农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新华日报》《徐州日报》《铜山报》及省、市、县电台发表稿件500余篇。退休后重拾文学创作,已出版:
文集《人生交响曲》(30万字)
散文集《百花飘香》(25万字)
长篇小说《乡村风情》(27万字)
主要获奖作品:
报告文学《大美徐州》(一部家乡文化的壮丽史诗)荣获2024当代作家年度文学奖一等奖。
散文《放歌磨盘山》获“翰墨流芳杯”全国文学原创大赛三等奖。
《愿做党需要的那颗螺丝钉》在“喜迎二十大,初心不改”征文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文学作品在中共徐州市机关工委“见证精彩、时代印记——喜迎二十大”文学、摄影征文中荣获优秀奖。
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永胜杯”参赛征稿链接
https://m.booea.com/news/show_4175596.html&
﹌﹌﹌﹌﹌﹌﹌﹌﹌﹌﹌﹌﹌﹌﹌﹌
大赛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纸刊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