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炫耀的显摆话。
每个人在潜意识中都在寻求自我价值的实现,也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与赞赏,向他人分享自己的成就与幸福,这是很正常的现象。然而,虚荣者追求的是个人的荣耀和表面的光环,以博得别人的欣赏和尊敬。古人云:“人之聪明,多失于浮炫。”一个人被虚荣心冲昏了头脑时,就会失去原本的清醒和理智。虚荣心太强,就会喜欢炫耀,总是假装自己很成功、很富裕,对别人抨击嘲讽,对自己夸大其词,通过贬低别人彰显自己的优越。其实,这种人不知道空袋子是站立不起来的。内心空虚无知、外表光鲜的人一定会招人厌烦。而人品好的人,总是低调真实,谦卑有礼,从不吹嘘自己。生活中有这样一种情况,往往人在大喜的时候容易兴奋过度,这个时候容易失态。一开心,口无遮拦地会说出自己许多得意的话来,在熟人面前,说些显摆自己的财富、人脉和本事的大话虚话。一旦提起自己的成绩、成功,就一副骄傲自满、沾沾自喜的模样。或许一时之间,对方羡慕敬佩,也会说些恭维你的话,但时间一长,必然会引来反感和疏远,甚至给记恨你的人留下了暗算你的隐患。人心难测,人性幽微,你越是炫耀,对方越会嫉妒,心理不平衡,想方设法给你使绊子。要记住,自己的成绩虽然可喜,但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不可太过高调,更不可显摆。同时也应懂得,自己炫耀显摆值得骄傲的东西,也许在别人眼中只不过是不值一提的无用之物。张扬炫耀只会暴露自己的底牌,狂妄自大只会降低自己的价值。因此,当一个人肆无忌惮地炫耀自我时,也是他最无知、最脆弱、最危险的时候。正如蒙田所说:“流星炫耀自己的时候,这是它陨落的开始。”做人谦卑低调,才能趋吉避凶。
口舌之快的抬杠话。
生活中总有爱抬杠的人,这种人从不按正常的逻辑说话,喜欢争强好胜,逞一时的口舌之快。王蒙小说《雄辩症》中,讲到一个特殊病人的故事:他找医生看病,医生请他就座,他说:“你要剥夺我不坐的权力吗?”医生倒水给他喝,他质疑:“不是所有的水都能喝,这水若掺有氰化钾,就绝对不能喝!”医生向他解释:“水是干净的,没毒!”病人反驳:“我诬陷你放毒了吗?”医生叹了叹气,换一个话题说:“今天的天气不错。”病人继续抬杠:“这儿的天气不错,不代表全球的天气都好,北极还在下雪,天寒地冻……”病人对医生的话始终反驳、对抗,医生根本没办法与他正常沟通,只好无奈地对他说:“我治不好你的病,你回去吧!”病人为了跟医生争输赢,连自己到医院的初衷都忘了,最终错过治病的机会。医生跟这种“杠精”,就像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既耽误工作又影响情绪。聪明的智者会抬人,给别人留颜面,给自己留空间;刁钻的愚者只会抬杠,赢了口舌,断了前程。一个人格局境界不同,命运便截然不同。真正的聪明人,懂得抬高他人,才能赢得人心。爱抬杠的人,无论你从什么角度、用什么方法给他讲道理,他都有一套强盗逻辑对付你。他不是为了解决问题,也不论对错,只喜欢雄辩、打压别人以获得快感,赢才是他想要的结果。富兰克林曾说:“争辩和反驳或许能给你带来暂时的胜利,但你无法透过表面的胜利得到对方的好感和尊重。”与刁钻的愚者抬杠,彼此损失,越争论越进入死循环,既耗精力又浪费时间。
嘲讽人的玩笑话。
生活中总有一些人拿贫嘴当幽默,视嘲讽为玩笑。这种人不是情商低就是人品欠佳,他会经常不分场合,不分对象地随便拿别人的长相打扮甚至残疾、品位习惯、感情经历等私事开玩笑,当对方生气后,他会轻飘飘地说:“你这人怎么这么小气?玩笑都开不起。”其实,不是开不起玩笑,而是你自以为是幽默玩笑,实则是没教养,伤人于无形,你把人的心给伤了。开玩笑是为了让人开心,而不是惹人生气。嬉笑和嘲笑一字之差,这截然不同的表达方式里藏着的却是做人的温度。让彼此开心的玩笑和你开心别人生气的玩笑,完全是两码事。玩笑适度,才能情深隽永。玩笑得体,才能令人回味。玩笑不等于口不择言,幽默不等于挖苦、讽刺、贬低。开玩笑的本质应该是善意的,而不是给别人难堪,让别人出丑,让别人下不了台,让人生气。
哄人骗人的谎话。
一个人最怕真情被辜负,真心被暗算,最怕一颗真心被人蒙蔽。对你说着甜蜜谎话、假话的人,谎言一旦被戳穿,将是难以接受的失望、令人寒心的创伤。俗话说:“纸里包不住火。”谎话是人生最拙劣的表演,虽能蒙蔽一时,却总有真相大白的一天。谎言如雪球一般越滚越大,说谎者终将无处可逃。
口无遮拦的伤人话。
一张刻薄嘴,能损万千福。软舌无骨,却能碎心。出口伤人的话,无论你是有心伤人,还是无心之失,都是不被天道所容。世界上对别人最深的伤害永远是语言。当我们口无遮拦对别人出言伤害时,就必然会引起人家强烈的反感和厌恶,甚至当场回击,因为你的话伤害到了人家的心,而且这个伤害就像钉子留在树上的疤痕一样,永远消除不了。鲁迅在《立论》中讲了一个故事:一家人生了一个男孩,全家欢天喜地。满月时,抱出来给客人看,想托人口福得到一点好兆头。有人说:“这孩子将来要发财。”有人说:“这孩子将来要做官。”有人说:“这孩子将来是要死。”最后说的这个人被痛打了一顿。唐代词人温庭筠一生才华横溢,却屡试不第,终身坎坷,这和他没有口德有很大关系。有一次,他外出公干,路遇一男子,看男子气宇轩昂,觉得他比过了自己,心里很不舒服,于是上前挑衅。温庭筠说:“你威风什么?不过也就是个长史、司马这样的小官吧?”对方说:“不是。”温庭筠又说:“那你就是个主簿、县尉这类芝麻官。”对方说:“也不是。”温庭筠一听,以为这个人不是官,直接开口骂道:“那你还有脸这么神气。”谁想到这个人居然是微服私访的宣宗皇帝。皇帝气得回宫后就把温庭筠贬去做了城尉。温庭筠的大好前途,就被他一时的嘴臭,一阵伤人的话语断送了。此后一生都郁郁而不得志。舌为利害本,口是祸福门。一个人如果没有口德,口无遮拦地伤人,既留不住上天给予的运气,也会断送自己后天的福气。人生只能不断滑落深渊,穷苦一生。人这辈子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口孽”,说出的每一句恶言,迟早都会变成回头的箭,反过来射伤自己。心理学家马歇尔•卢森堡说过一句让人深有感触的话:“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语言确实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说话前用心斟酌,不用语言伤人,是一个人的重要修养。
气头上的狠话。
《荀子•荣辱篇》中有这样一句话:“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俗话说“人在气头无好话”“刀疮易去,恶语难消”。往往人在生气愤怒的时候,为了解气,一些狠话恶话顺口而出。其实说狠话恶话的人未必有狠心,只不过当时因为气愤,所以说话刺耳刺心难听。但狠话恶语伤人,会引起对方极大的反感。不经意间脱口而出的气话狠话,好比一把尖锐的刀,会深深刺伤你身边的人。长期记在心里,挥之不去。当语言成了最锋利的刀子,留下的暗伤就是一辈子的。尤其是自己在乎的人,他们说的狠话,越是会让人往心里边去。有的孩子听了父母的狠话,产生隔阂冷了心。有的朋友说了恶话,自此缘分散尽,分道扬镳。狠话比我们想象的要伤人,说出去收不回,心冷了就晚了。不说气话狠话,并非屈就,更不是逃避问题,而是用沉默抵制脾气,控制情绪,用理性战胜情绪。每个人都有难处,言语之间少些犀利尖刻,多些余地宽容,是对别人的仁慈,也是对自己的尊重。
沉默不说话
作家海明威有一句关于说话的名言:“人用两年时间学会说话,却要用一辈子学会闭嘴。”在不高兴的时候不说话;心不平时不说话;有牢骚、有情绪时,闭口不说话;不必解释的事情不说话;在多说无益的时候,也许沉默就是最好的解释。人微之时尽量不说话,莫要以为这是嫌贫爱富、拜高踩低的说辞,实则不然,这句话是提醒那些处于劣势地位的人,更要谨言慎行。当自身实力不足,即便把大道理讲得再好再有理,也没有多少人听,反倒容易惹来别人的嘲笑。做人要有自知之明,要认清自己的位置以及与他人的关系。当处于人微言轻的阶段,就不要肆意发表自己的见解,往往不受待见,有损形象。对不需要你言说的人,无声胜有声。沉默是一种深沉深刻的语言,有时它胜过所有的言说千万倍。群处守嘴,独处守心。生活中对那些蛮横无理的人、刁钻狡辩的人、流言蜚语的人、搬弄是非的人、尔虞我诈的人、失去理智的人、毫无道德的人、耍横无理的人,最好的处事方法是保持沉默。黄庭坚在诗中写道:“万言万当,不如一默。”《列子》中有云:“水深不语,人稳不言。”到了一定年纪,你会发现,世上最有力量的不是善辩,而是无言。看清一个人,没有必要拆穿;讨厌一个人,没有必要翻脸;看透一件事,没有必要说破。这样,才不会伤到自己,招惹别人。语言有说服力,但面对这些人,沉默更具力量。天不言自高,地不言自厚。这种沉默,不是软弱,不是胆怯,而是一种鲜明的态度,是无声胜有声的智慧。沉默,是面对无理纠缠的冷静,是面对刁钻狡辩的不屑,是面对流言蜚语时一笑而过的从容,是面对尔虞我诈时泰然自若的通透,是面对是是非非淡然处之的豁达。沉默不是亏欠,而是一种无言的抗争;沉默不是迷茫,而是一种了然的智慧。沉默是一种选择性回避,你的气度与洒脱自在沉默中显现。学会闭嘴,人生无悔。适时沉默,是保护自己、善待他人最好的方法。会说话是一种本事,而懂得适时沉默,更是人的一生中最最难的修行。一个人能做到不该说时笑而不语的沉默,是他褪去年少轻狂之后内敛于心的睿智,从容有度的成长。生活中那些说话让人舒服的人,从来不是圆滑世故,而是因为把别人放在心上,懂得考虑别人的感受,体察别人的关注点。适时的沉默,耐心的倾听,反而更能让感情升温,增强好感。
说话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学问,更能代表人的品行。好好说话的人,不仅有着强大的共情力,更具备四两拨千斤的智慧。这种智慧来自人的修养。正如古人所言:“心存善念,方能口吐莲香。”口吐莲香善语的人,犹如自带招来好运的旗幡,他的温暖人心的话语,总能惠人惠己,收获别人的尊重和赞扬,得到生活的奖励,为自己的未来铺就宽广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