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腊月糍粑香
(散文)

◎ 程 青 松

退休赋闲无什事干,就经常到农村去走走亲戚,看看家乡的变化,呼吸田野的新鲜空气,会会乡亲,忆忆乡愁。
最近回老家遛弯,正遇上亲戚家打糍粑,因此也就目睹了用机器将糯米打成糍粑的过程。现在用机器打糍粑的优点就是快捷。但完全没有过去打糍粑的浓烈氛围。机器打出的糍粑,也吃不出过去那种浓得化不开的亲情味和乡情味。
过去在我的家乡,一到寒冬腊月,家家户户就开始摊豆丝、打糍粑,因而拉开了过年的序幕。
我父母都是急性子,记忆里湾里每年打糍粑都是从我家开始。择个好日子,母亲一早就将糯米淘沙洗净,让瘦长的糯米在水里浸泡一日一夜,使之变成白白胖胖的珍珠。同时洗净打粑用的粑棍、粑缸(石臼)和饭甑。晚上父亲带着还是小孩的我,逐家逐户约请明天来打粑的叔叔伯伯兄长们。
第二天一大早,负责蒸糯米的叔叔将晶莹剔透的糯米装满饭甑,掇到盛有半锅水的大铁锅上,用根竹条在糯米里打上数个气眼,然后盖好甑盖,再用棉纱布将甑盖围严围实,不让蒸汽外溢。这时早已坐在灶下面的大姐二姐,迫不急待地引燃灶堂里的棉杆、劈柴,瞬间灶堂响起噼噼啪啪的欢快叫声;跳跃的火舌,肆意舔着漆黑的锅底,暖烘烘的热流把姐姐们的脸庞映得彤红。
经过半个多小时的大火猛攻,饭甑上热气腾腾,米熟成饭,香气四溢。糯米饭的清香,越过厨房,飘散在我们只有二十多户的湾子的上空。这香气是催人的信号,参与打糍粑的人陆续到来,先来的三叔将蒸好的糯米倒入石臼。满满一甑饭倒在粑缸里,高出缸沿3公分左右。
首先上场的是四个年纪大有经验的伯伯,只见他们小心翼翼地用粑棍将米饭边往缸内挤压边往下打,同时还有一个伯伯拿着热气汤汤的新毛巾,弯着腰插在打粑的人中,将即将外落的米饭拢到中央。开始打粑并不吃力,粑棍打下去,就是一个深洞,只要防止糯米饭不落到粑缸外就成。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揉打次数的增多,松散的糯米抱成一团,变得越来越粘,沾在粑棍上甩也甩不掉,因而也就格外累人。
这时轮到早已等待多时的后生上阵了,他们脱去棉袄,挽起袖子,趁热打铁。只见他们出手有力,棍棍到底;围绕粑缸缓步转圈,步步铿锵,节奏感非常强。堂兄四哥看我在旁边看得入迷,有跃跃欲试之状,就把粑棍交给我,让我体验一下打粑的乐趣。接过粑棍,哎呀,好沉。我使出浑身解数,拿出吃奶的力气,就是不能让粑棍脱离糍粑,打下去也不能直插缸底,只是跟着他们的节奏上下舞动,粑棍是他们三人的带动下,被动地在粑中间揉搓。还没打到一圈,我就满头大汗了。
四哥说,老弟呀,听说你会读书,打粑怎么跟阉鸡公踩水样,表表情哟。说着从大家的笑声中接去我手中的粑棍。我不懂四哥说的什么意思,但知道肯定是说我打粑不中用,我羞赧地说,打粑我力气太小了确实不行,那我来给你们唱首歌给你们鼓劲加油吧。于是,我大声唱起了节奏感超强的《军民大生产》:解放区呀么嗬嗨,大生产呀么嗬嗨......稚嫩的歌声和着粑棍撞击粑缸的咚咚声,还有几位后生的嗬嗨声,把打粑活动推向了高潮。
打粑的人在跳打粑舞,换下来的人就坐在周围抽烟、喝茶,吃花生、嗑瓜子,闲谈唠嗑,他们南京的菩萨、北京的土地聊个没完。在镇办企业搞销售、见多识广的麻四爷讲得最起劲,他巧舌如簧,口吐莲花,笑话一个连着一个,添盐加醋的段子说得大家笑声不断。因而他那张得意的麻脸显得格外生动,小小的麻洞里盛满了快乐和喜悦的激情。整个房间,溢满了欢声笑语,流淌着浓浓的乡情。
粑打到一定程度,就请我父亲查看是否打好了。我父亲仔细查看了一下,又用手摸了摸糍粑,感觉柔软糍糯,没有发现硬粒,高兴地说大家辛苦了,粑打好了。听到主人说满意了,打粑的人就将粑棍直插缸底,顺时针转了两圈,让糍粑成团完全脱离缸壁,然后齐心协力将粑团高高举起,放在用门板做的案板上。
第一缸糍粑打好后,是要吃热糍粑的。每人根据自己的食量扯下一砣,放在糖里一滚,张口吃将起来,又香又糯又甜,又饱肚子。我母亲则命我们兄妹将热热的糍粑,东家送一砣,西家送一块,好让左邻右舍的大人小孩尝尝鲜,一起分享这打粑的喜悦。我也在这浓浓的乡情里欢快地忙碌着。
那时,我们每家一般要打三到四缸糍粑。最后一缸粑打完后就是喝打粑酒。只见大人们将簸箕往粑缸上一搁,鱼肉鸡鸭各种菜肴就端上来了,伯伯叔叔们团转一围,大碗喝酒,大口吃菜,好不豪爽,好不快乐!大家笑语连连,和谐安祥。即使是平时有点矛盾、有点罅隙的人,都会在这浓浓的年味中得到和解。旺伯跟海哥在棉花抗旱时,为放水闹了矛盾,两人大半年互不理睬。就在喝打粑酒的桌上,我父亲对海哥说,小海,你是晚辈,主动敬旺叔一杯酒,把不愉快丢在过去。海哥举起酒杯对旺叔说:叔叔,对不起,是我晚辈不懂事,说话呛,不到之处请您谅解。旺叔一口饮尽杯中酒,大声说,没事没事,我当时也是脾气不好,对不起侄子了。于是尽释前嫌,握手言和,开心饮酒。大家的情谊也都在这浓浓的乡情中得到了升华。
时代进步了,生活富裕了,但总也忘不了过去那打粑时的浓浓的氛围,那满满的欢乐,那醉人的乡情!
程青松,笔名鱼乐,热爱生话,喜欢文学,尤其诗歌,散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