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聊斋志异》既是一部借鬼怪狐仙之形讽喻世情的短篇集,更是对思想、文化与人生哲学的深刻凝练,是洞悉古今人性与社会的一面明镜。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赞誉,《聊斋志异》与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同为对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影响至深的著述。鉴于《聊斋志异》的古文文体,译文又显得干涩生硬,影响了读者的阅读体验。笔者在深入研读与思考后,决定对《聊斋志异》部分篇目尝试改写, 推出《读懂聊斋》系列图文故事,力求在保留原文意旨的基础上演绎拓展,提升时代感和适读性,期望能为大家深入了解这部巨著提供帮助。
读懂聊斋·尸变
刘 伟
傍晚时分,四个赶车的车夫结伴来到距离阳信县城五六里外的一家客栈,打算投宿。客栈的店主是个老人,姓蔡,他告诉车夫们,店里已经住满了,没有空房。此时天色已晚,再想找别的客栈落脚,谈何容易。四人说什么也不肯走,求老人想想办法,让他们将就住一晚。

老头儿犹豫了一下,带四人来到隔街的一个院子。院子里设着灵堂,原来老头儿的儿媳刚刚去世,灵柩就停放在这里,他的儿子外出买棺材去了。四人走进屋内,只见桌上点着一盏昏暗的油灯,灵案后面挂着帷帐,一具盖着纸被的尸体静静地躺着,里屋有一张大通铺。四人一天赶路,早已疲惫不堪,也顾不上那么多,就在里屋睡下。四人躺下没多久,鼾声便此起彼伏地响了起来,只有一人还半睡半醒。
这个客人睡得迷迷糊糊的,忽然听到灵床上传来“嚓嚓”的纸声。他心里一惊,急忙睁开眼睛,看到女尸掀开纸被,直挺挺地坐了起来,接着便下了床,走进里屋。那女尸面色蜡黄,额头上缠着生绢做的抹额,俯身对着熟睡的客人一个劲地吹气。

客人吓得魂飞魄散,生怕下一个就轮到自己,偷偷拉了拉被子,把头蒙得严严实实,屏住呼吸,仔细倾听外面的动静。不一会儿,女尸果然走了过来,对着他吹起气来。客人吓得大气都不敢出,一动也不敢动。感觉女尸离开后,他又听见纸被响动,便悄悄探头偷看,只见女尸又僵卧在了灵床上。
客人恐惧到了极点,又不敢发出声音,便用脚悄悄蹬其他客人,可他们像死猪一样,毫无反应。客人实在没办法,决定穿衣服逃跑。他刚起身去拿衣服,灵床上又传来“嚓嚓”的响声。他吓得慌慌张张地躺下,又缩进被子里。女尸再次走过来,对着他连续吹了好几口气才离开。
客人听见灵床上纸被子响动,断定女尸又躺下了,便悄悄从被底伸手摸到裤子,手忙脚乱地穿上,光着脚就往外跑。女尸立刻起身追赶,客人拔腿冲出门去,女尸在后面紧追不舍。客人一边拼命跑,一边大声呼救,可村里的人睡得死死的,没有一个人被惊醒。他想敲客栈的大门,又怕被女尸追上,只好拼了命地往县城方向逃窜。
跑到东郊时,他看到一座道观,里面传来木鱼的声音,就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样,跑上前去使劲儿拍打山门。道观里的道士十分吃惊,却不肯开门放他进去。转眼,女尸就追到了,离他只有一尺远。客人急忙躲到一棵四五尺粗的杨树后面,绕着树左躲右闪,不一会儿就汗如雨下。女尸恼羞成怒,突然直立起来,猛地一跃,隔着树向客人抓去。

道士一直在门内偷偷听着动静,见外面没了声响,才慢慢走出来。他用烛火一照,只见一个人直挺挺地躺在地上,用手摸了摸,心口还有一丝气息,把他背进庙里。道士又是喂汤又是喂药,折腾了一夜,客人才苏醒过来。道士问他发生了什么事,客人心惊胆战地把事情的经过一五一十地叙述了一遍。晨钟敲响,天色渐渐亮了起来,道士出门查看那棵树,果然看到一具僵立的女尸,立刻让人禀报了县令。
县令接到报案后,马上赶到了现场。县令让差吏去移动女尸,发现她的四根手指像钩子一样,死死地抠在树上,指甲深深地陷入树干。好几个人一起用力,才把尸体从树上取下来,树干上被抠出的洞,就像用凿子凿出来的一样。县令派衙役去客栈打听情况,此时客栈里正乱成一团,人们都在为尸体失踪、客人“暴毙”惊慌失措。衙役给他们说明了情况,老人便跟着他们来把女尸抬了回去。
幸存的客人哭着对县令说:“我们四个同乡一起出门,如今只有我一个人回去,这事怎么说,乡里人才能相信我啊?”县令便给他开了一张文牒,让他带回去作为证明。
这个故事,其惊悚程度丝毫不亚于《午夜凶铃》。但在阳信所在的滨州市,这类古代民间故事很常见,虽情节各有不同,但与《尸变》的内容大致相仿,皆可归入“诈尸”一类。
我翻阅了多个版本的《聊斋志异》,均未发现蒲松龄在这篇故事后留有按语。我暗自思忖,这或许只是他随手记录下来的民间诡异。然而转念一想,以“异史氏”自居的蒲松龄,怎会将一个荒诞到无人相信的民间传说,置于《聊斋志异》这部巨著的第三篇呢?我又查阅了近年一些学术论断,大多言不及义。于是,我重新细细研读,剔除花里胡哨的描述,提取出关键元素,绘制了一张脑补图。图刚画完,我便惊出一身冷汗,蒲松龄记录的很可能是一个真实案件。

案情推测如下:清朝初年,山东阳信县城外的一家客店发生了一起重大命案。店内住宿的四名旅客有三人死亡,客店中有一名女性死亡。幸存的一名旅客逃到县城东郊的道观,被道士收留。不知出于何种缘故,幸存旅客配合店家伪造的现场,编造出一个年轻店主不在现场,店主亡妻诈尸害死旅客的诡异过程。道士作为重要知情人,选择了沉默,仅以报官摆脱嫌疑了事。县令接报抵达现场后,并未开展案件侦破,连最基本的仵作验尸、前往第一现场查看都未进行,仅依据幸存旅客的描述,便确定了这起诡异事件。今天,在阳信县城近郊有一个蔡王店村,村名有“蔡”有“店”,不能不让人遐想。
刘伟,山东邹平人,现居淄博,淄博蒲松龄研究会会员。业余时间热衷于诗歌、散文及小说的创作,同时致力于传统文化故事的挖掘与整理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