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瑶里古镇
作者:一叶红尘
朗诵:天 悦
瑶里古镇,静静躺在青山绿水的怀抱。这里,是时光雕琢出一幅水墨画卷,一砖一瓦都记录着一代代瑶里人的故事,每一个角落都深藏着瑶里人生活的不易与热切地希望。
瑶河的水,在悠悠流淌,河水清澈,倒映着天光云影,仿佛一面镜子,映照出古镇的沧桑与宁静。古桥横卧,像是岁月的守望者,默默见证着窑里的变迁。桥下涟漪,潺潺奔流,仿佛是瑶里人吟唱的山歌,回响在耳边。青石巷陌,蜿蜒曲折,古老的窑砖,更展示着瑶里古镇独特的景色之美。
穿街走巷,仿佛听见瑶里先辈的足音,那是商贾的马帮,也是生活的奔忙。曾经的瑶里,是商贸的驿站,南来北往的商队在这里汇聚,热闹非凡。如今,繁华已逝,但古老的建筑,依然呈现出往昔的辉煌。徽派建筑,白墙黛瓦,错落有致。翘首望天可与蓝天对话,仿佛听见古镇人的雄心与抱负。木雕、砖雕、石雕,每一刀每一划都细腻而精美,凝聚着一代代匠人的智慧与心血。在岁月流转中,散发出古朴的荧光,让人忍不住驻足凝视。
古镇砖窑的烟火早已消散,但高岭土的记忆,却永不磨灭。瑶里,因瓷而兴,因瓷而名。瓷器的荣光,展示着瑶里曾经的繁华与辉煌。那些精美的、造型各异的瓷器,曾远销海外,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如今,古窑已不再,但瓷的精神,依然在瑶里人的血脉中流淌。
瑶里不仅有瓷,还有茶。茶园里,嫩绿的新芽,承载着希望与梦想。茶馆里,茶香袅袅,弥漫在空气中,以其独特的品质,闻名遐迩。一杯清茶,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生活,一种传承。溪边的孩童们,笑声清脆,打着水仗,给安静的古镇增添了生活的气息。
夜晚,古镇灯火闪烁,宛如繁星洒落人间。走在寂静的小巷,只听见自己的脚步声,和远处传来的犬吠声。一切是那么宁静,那么美好。仿佛整个世界都为瑶里而停顿,让人忘却了尘世的喧嚣与烦恼。
瑶里古镇,是一本写不完的书册,画不完的风景画。每一页,都有新的故事;每一笔,都有独特的风景。它的宁静与古朴,它的繁华与辉煌,让我们不仅能感受岁月的沉淀,更能触摸到时光的温度。
(2025年4月26日于瑶里古镇)
【作者简介】:
陈红,笔名:一叶红尘,医务工作者,喜爱诗歌和歌词创作,现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丝绸之路国际诗人联合会秘书长,丝路文化院副秘书长,《丝路诗刊》副主编,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半朵中文网特聘高级专栏作家。近年来开始诗歌创作,先后发表300余首诗歌,创作歌词20多首,诗歌散见都市头条、人民视频网、腾讯,网易、翰墨网、美洲文旅、海外华英、顶端新闻网媒,陕西工人报,华商报,三秦都市报,陕西诗歌、奔流杂志等,均有刊发,深受读者和听众喜爱。诗歌《敦煌灵思》荣获首届王维诗歌奖”银奖“,诗歌《望北戴河》荣获“华夏文豪杯”当代名家荣誉榜百强榜年度大赛“金笔文学奖“,诗歌《我们与春天相约》荣获第三节丝绸之路优秀作品奖,诗歌微视频《走进长安》荣获首届华语诗歌微视频大赛二等奖,诗歌《宾川的红色记忆》荣获纪念红军长征89周年诗歌征文大赛“金奖”:诗歌《回望延安》荣获纪念红军长征90周年征文大赛“二等奖”:诗歌《大雁塔》荣获阿联酋迪拜第五届丝绸之路国际诗歌节“银驼奖”;诗歌“无声的哭泣”荣获第七届星际诗人组织颁发的全球“十佳新锐奖”,荣获第七届仓央嘉措诗歌节“十佳诗人奖”。
【朗诵者简介】:
天悦(原名崔凤华),河北唐山,国际华文诗人协会理事,北京润墨斋书画院院士,北京汉墨书画院院士,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我来自唐朝》获CCTV藏宝天下栏目大国名师诗词大赛特等奖 ,作品《雪中偶成》获“盛世华诞·献礼祖国·锦绣华章”文学奖大赛一等奖,作品《映天红一贺神州十二发射成功》获迎春诗词大会一等奖,作品《梦游漓江》获中国散文网第二届“最美中国”当代诗歌散文大赛二等奖,
作品《建军节·致敬最可爱的人》获“风雅古韵”杯全国诗词文化大赛银奖,作品《衡水湖,好一个自然湿地原生态系统》获“美丽中国”世界华文诗歌大赛铜奖,作品《赵州桥,岁月的华章》获《诗与远方·美丽世界》国际华文诗歌大赛铜奖。写诗的宗旨:真情暖万家,助力中国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