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值得尊敬和骄傲
蒲 扇
我是山西人,我爱我的家乡,在纪念抗战胜利八十周年之际,当我知道了更多的山西抗战故事后,更为家乡感到自豪和骄傲!
当日本侵略者肆意践踏中华大地,正面战场阻击战异常艰难,1937年八路军进入山西,人数不到3万人,一年后,八路军扩大到10万人,经过八年艰苦的游击战,持久战,到1945年,八路军拥有102万人,其中60多万都是山西人。我国开国将帅中的10位元帅,9为大将,42位上将,103位中将,784位少将都曾在山西战斗过。
在中华民族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壮阔浪潮中,山西这片古老而厚重的土地,始终燃烧着最炽热的烽火,激荡着最不屈的呐喊,武乡县14万人口中,就有9万人投身八路军和抗日组织,这里“村村住过八路军,家家出过子弟兵”,在武乡抗日英雄纪念碑上,铭刻着这样一段话:“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兵”,正是山西人民与子弟兵生死与共的生动写照。
山西是八路军的故乡,是华北地区的主战场,是敌后抗战的中流砥柱,更是无数英雄儿女用鲜血与生命铸就的精神高地。
在山西的崇山峻岭间,八路军与人民群众并肩作战,谱写了一曲曲战术传奇。平型关大捷是八路军115师在山西大同灵丘县平型关附近,首次集中较大兵力,对日军进行的一次成功的伏击战,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雁门关伏击战,是八路军120师,在山西代县雁门关地区对日军运输队进行的著名伏击战,斩断日军的补给线。阳明堡战役是八路军129师对日军机场的一次突袭战,有利地支援了正面战场的忻口会战。百团大战持续了三个半月,先后进行了1800多次战斗,歼灭日伪军4万余人,破坏公路470余公里,破坏铁路1500余公里,摧毁日军据点2900余个,缴获了大量的武器弹药和军用物资。这次战役的胜利,掀起了敌后抗战的热潮,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士气,为抗战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太行山上,八路军指战员依托太行山的险峻地貌,创造了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术,时而集中兵力,歼灭小股扫荡的日军,时而化整为零,在山林间袭扰日军的运输线。在太行深处的黄家洞,开山凿洞创建八路军兵工厂,这座华北抗战的“掌上明珠”,为战场及时输送枪炮子弹,将太行山变成了抗击日寇侵略者的铜墙铁壁。
1942年11月,太岳军区在最艰难的时候,发出长期围困日军的命令, 沁源县军民巧用“空城计”,开展麻雀战、狙击战 、地雷战、伏击战,并将冷枪战,发挥到极致,彻底粉碎了日军精心策划的“山岳剿共实验区”计划,沁源围困战历时两年半,先后作战2700余次,击毙日伪军4400余人,俘虏日伪军200余人,创造了党领导群众性的围困战典范。
八路军在山西进行了10万多次抗击日寇的战斗,有利的牵制了占全国75%的侵华日军。胜利来之不易,在艰苦卓绝的抗战中,山西总人口1100多万,就有300多万人或牺牲、或伤残,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人为抗战流血牺牲。如今三晋大地,县县有烈士陵园和战斗遗址,红色革命遗址有3000多处,位居全国第一,那些矗立的纪念碑、斑驳的战斗工事、静默的烈士名录,都是历史的见证者,诉说着这片土地所承受的苦难与荣光。
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的今天,我们回望历史,最不应忘记的,便是山西人民为抗日战争、为民族独立作出的卓越贡献。
三晋热血铸丰碑,山河铭记英雄魂。八十年风雨兼程,八十年初心不忘。山西人民用鲜血染红的旗帜,早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飘扬在华夏大地,山西为全国抗战作出的历史贡献,如太行山脉般巍峨,似黄河波涛般澎湃,必将彪炳史册,永传万代。
2025.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