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带有温度的鞋子》
作者: 马德烈.13岁
东边刚露出一抹鱼肚白,朝阳就顺着云层的缝隙爬上来,给窗沿镀上层暖金,我揉着惺忪的眼起身,如往常一样洗漱、吃早餐,准备回家。
弯腰穿鞋时,旧鞋的模样映入眼帘——那是初中开学时爸爸带我挑的,如今鞋面发毛,鞋面沾着洗不掉的污渍,活像从泥地里捞出来的,不仅丑,硌得脚底板生庝。原本期待回家的喜悦瞬间消散,满心酸涩。看着爸爸没日没夜工作的身影,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实在开不了口要双新鞋。
姑姑要送我们回去,我和弟弟坐上车,一路上,车窗外的行人一闪而过,我却没心思看,只盯着脚尖那双旧鞋发呆。车到站,下车准备走时, 姑姑忽然拍拍我的肩说:“走,给你挑双新鞋去。”我愣在原地,以为听错了,直到姑姑拉着我的手往街里走。风声在耳边呼啸,我却觉得脚步轻盈,很快到了乔丹店门口。
站在店外,我踌躇着不敢进,姑姑在后面轻轻推着我往里走。她弯腰拿起一双鞋,指尖划过鞋面的纹路,又翻过来看看鞋底的防滑纹,眉头微蹙着比对尺码表。拿起另一双鞋,又凑到灯下,仔细看鞋帮的针脚,那认真的模样,仿佛手里拿的不是鞋,是要送给我的宝贝。看着姑姑的身影,我不由想到“一鞋不抵千万金,亲情更比千金贵”。她把对我的爱,都装进选鞋的目光里。
新鞋很快穿到脚上,是双橘白色跑鞋,好看又轻盈。穿上它脚底传来的不只是鞋的柔软舒适的温度,更是姑姑的一片爱心。姑姑看着我穿的鞋,我看着姑姑的脸。姑姑笑了,我也笑了……
穿上这双带着温度的鞋,踩在地上,每走一步,都觉得脚下踏实!
王志雄老师点评:
这篇短文以“一双带有温度的鞋子”为线索,细腻地描绘了一段温暖的亲情故事,读来让人动容,有几个突出的优点:
一是情感真挚,细节动人:开篇对旧鞋的描写“鞋边磨得发毛,鞋面沾着洗不掉的污渍,活像从泥地里捞出来的”,既交代了“我”对新鞋的渴望,又通过“看着爸爸没日没夜工作的身影,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展现了懂事背后的心酸,情感铺垫自然。姑姑选鞋的细节更是点睛之笔——“指尖划过鞋面的纹路”“翻过来看看鞋底的防滑纹”“凑到灯下仔细看鞋帮的针脚”,将姑姑的认真与疼爱融入动作里,比直白的抒情更有感染力。
二是结构清晰,节奏得当:文章从旧鞋带来的失落,到姑姑提议买新鞋的惊喜,再到选鞋时的感动,最后落脚于新鞋承载的意义,情节推进流畅,情感层层递进。
三是主题深刻:“温度”一词贯穿全文,从新鞋“柔软舒适的温度”到“姑姑的疼爱”,再到“每一步踩在地上,都是姑姑的爱托着我”,将鞋子的物理属性与亲情的精神力量巧妙结合,让“带有温度的鞋”不仅是一件物品,更成为亲情的象征,主题在具象化的表达中得到升华。
建议:再作打磨会更完善:如中间“原本期待回家的喜悦瞬间消散……实在开不了口要双新鞋”与下一段衔接处,可补充一两句“我”当时的心理活动(比如看着旧鞋时的具体想法,或对爸爸辛劳的细节回忆),让情绪的停滞更自然;结尾“会陪我走好往后的路”可以结合具体的生活场景稍作延伸,让“勇气”的来源更具体,比如“穿着它走过操场时,仿佛姑姑在为我加油”,会让情感的落地更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