讥讽戏谑警医德
宋今声
早年我在生产队干活,记得有一位老大爷在唠扯起旧社会治病的先生时,说过这样几句似诗非诗、似谣非谣的顺口溜:“走些个阁老府,坐些个绣女床。吃饭不道谢,花钱不退赃。”
后来,我在读书学习的时候曾经仔细留意,但是,从来没有发现这几句顺口溜的文字出处,说明它来自于的民间传闻、生成于百姓之口。看其结构形式和表达语气,与元代散曲相似。不论出自何人之手,能够流传至今,足以说明这几句顺口溜的真实性和生命力。
“阁老”一词,出自唐代。唐代以中书舍人年代久远者称为“阁老”。中书省、门下省属官亦互称阁老。明洪武十三年内设大学士,称宰辅为“阁老”;“宰辅”,古代辅政大臣,一般指宰相。翰林在文渊阁掌诰敕者亦称“阁老”;翰林是古代中国的官职,指的是皇帝身边负责文书、书法、文学等事务的官员。这里所称的“阁老府”,泛指政府官员私邸。
疾病面前,人人平等。无论是身居高位的朝廷命官、大家闺秀,还是士农工商、平头百姓,患病求医,渴望的是药到病除,早日康复。在旧社会,医生郎中在有求之下,再高的门坎,可以昂首而进;花季的少女,玉腕可摸。医生在患者家里用完饭,饭碗一推,嘴巴一抹索,抬腿就走,很少道谢;诊疗完毕索要医药费,也很少有患者及家属与医生讨价还价的,即便是分文药钱要一吊,为了看好病,也只好恭顺地照价付钱。
一段古老的谈资,勾勒出过去出没于市井乡里的游医郎中的职业形象。讥讽也好,戏谑也罢,毕竟是几句实实在在的大实话。若我为医,必当引以自鉴自修、自警自勉、修德敬业、恪守医德,把这几句顺口溜改为自己这样的“座右铭”:走些个百姓户,坐些个患者床。饭后连称谢,药钱价相当。
2025年8月13日敬足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