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门圣传奇之九——岱边看戏》
多年之后,阿福已经从一个毛头小子成长为一个稳重的青年。南门圣依旧一袭道袍,仙风道骨。
那是一个细雨蒙蒙的清晨,阿福正在自家的小院里打理着花草。突然,他听到一阵熟悉的笑声,那笑声仿佛穿越了时光,带着往昔的记忆。阿福抬起头,就看到南门圣站在小院的门口。
“南门圣,你可回来了!”阿福激动地放下手中的花锄,快步走向南门圣。
南门圣微笑着看着阿福,眼中满是欣慰:“阿福,多年不见,你已变了许多。”
阿福请南门圣到屋里坐下,赶忙去沏了一壶好茶。阿福坐在南门圣对面,感慨地说:“南门圣,这些年你游历四方,一定有很多奇妙的经历吧。”
南门圣喝了一口茶,缓缓说道:“这世间的奇妙之处,实在是说不尽道不完。我曾登上云雾缭绕的高山,在那山巅之上,有一座古老的道观,道观里的道士们研习着古老的道法,他们的生活宁静而又充满智慧。我还去过遥远的海边,那大海无边无际,海浪拍打着礁石,像是在诉说着古老的传说。”
阿福听得入神:“南门圣,我一直想再与你一起去看戏,就像当初你说的福清的大戏那样精彩的。”
南门圣笑道:“其实这世间处处都有好戏,只要有心去看。”
阿福眼中闪过一丝疑惑:“南门圣,这是什么意思呢?”
南门圣站起身来,走到窗边,看着窗外的细雨:“你看这雨,它落在花草上,花草便是它的舞台,雨滴落下的滴答声,便是它的戏乐。世间万物,皆有其独特之处,皆能成为一场好戏。”
阿福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南门圣,我想我有些明白了。不过,我还是怀念那真正的戏曲舞台。”
南门圣转过身来:“那我们便再去寻找一场好戏。”
于是,阿福和南门圣踏上了旅程。他们走过一个个村镇,打听着哪里有精彩的戏班子。终于,在一个名岱峰(岱边)的地方,他们听说有一个闻名遐迩的戏班子即将演出。
据说唐武德六年,唐皇下旨在闽择地建县,县治在今古槐境内,县名新宁,现尚存遗址新宁桥。县治设在古槐百余年来,没有给百姓带来新的安宁,因时处于唐朝中后期,政治社会动荡,天灾不断,海啸台风频发。防御使董玠等官员看上吴航头和岱峰(岱边),两地皆靠崇山,抱平洋,远离海边、捷达省城。吴航:首石凝云、汾溪月色等十二景,岱边:岱石凌霄、中峰积翠、石室闲云、富山夕照、月峡飞泉、仙人留跡、松溪夜月、深潭墨泉、金龙潜海、玉凤飞天等十景。两村地理相似、景致相当。防御使董玠和县令无法定夺,谋士风水师以吴航头一碗泉水比岱边一碗泉水重约一钱两为据,选择吴航头,事后才知道吴航头人在水里加了盐,增加了水的比重,使岱峰与县治衙门擦肩而过。
唐上元元年,防御使董玠以原县治卑湿而迁移县署于六平吴航头。
可见岱边村风水确实好,因位于岱峰(董奉山次峰)西边而得名。村前有闽江支流环绕,村后峰脉有力,形成“金龙逐平原,玉凤飞洞江”的风水格局。是中原多族姓南渡聚居地,有“耕读传家”的士大夫遗风。历史上出过明贤、宰相,如宋朝陈合(是大作家陈娟祖先<昙花梦作者陈娟是国际福林诗社总社长之一>)等,自宋至明,该村共出进士及第三十多人,是长乐唯一荣获“进士村”的乡村。近现代也涌现了不少作家诗人(张诗剑等人<张先生是国际福林诗社总顾问之一>)、侨领、企业家和各级公职人员。
话说回来,这个戏班子的舞台搭建在村的广场上,周围已经围满了人。阿福和南门圣好不容易才挤到前面。戏台上,演员们浓妆艳抹,服饰华丽。
当戏开始的时候,那悠扬的唱腔再次响起。南门圣和阿福沉浸其中。这一次,阿福没有了当初的莽撞,他静静地欣赏着戏中的悲欢离合。
戏结束后,阿福对南门圣说:“南门圣,这次看戏,我感受到了不一样的东西。我不再只是看那表面的热闹,而是能体会到戏中的情感和故事背后的深意。”
南门圣点头道:“阿福,你真的成长了。这戏曲的魅力就在于此,它能让不同的人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感悟。”
阿福和南门圣从岱峰离开后,南门圣的传奇故事,将继续书写下去。(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