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污纳垢的袈裟
作者:李葆春
在信息洪流奔涌的时代,碎片化的资讯如潮水般不断冲击着我们的生活。那是极为平常的一天,我像往常一样打开手机,一条朋友转发的消息却如一颗重磅炸弹,瞬间将我震懵:少林寺方丈释永信涉嫌犯罪被抓。那一刻,时间仿佛凝固,我难以置信地反复确认着这条消息,内心被震惊与困惑填满。在大众长久以来的认知里,佛门是超脱尘世的净土,是道德与精神的高地,是人们心灵的宁静港湾。然而,如今这则消息却如一团浓厚的阴霾,将那片神圣之地笼罩,让人不敢相信却又隐隐觉得背后似有隐情。
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多详实的信息汹涌而来,证实了这一令人咋舌的消息。释永信,原名刘应成,1965年出生于安徽颍上。1981年,年仅16岁的他,怀着对佛法的虔诚与憧憬,毅然决然地剃度出家,踏入了少林寺的大门,从此开启了他的佛门生涯。1987年,行正长老圆寂,释永信承师衣钵,接任少林寺管委会主任,全面主持寺院事务。1999年,34岁的他荣升为少林寺方丈,成为这座千年古刹的掌舵人。在他的带领下,少林寺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革,从一座传统古朴的寺庙摇身一变,成为了年收益超10亿元的庞大宗教文化综合体 ,其商业版图横跨文化、餐饮、药品、服饰等多个领域,少林寺景区年游客量达400万人次,仅门票年收入或超3亿元。此外,释永信带领少林寺成立武僧团全球巡演,每年超200场,单场收入从10万美元跃升至50万美元。
为了推动少林寺的商业拓展,释永信展现出了非凡的商业头脑与果敢的决策力。1998年,他成立河南少林寺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启资本运作先河 。2008年,搭建起核心商业平台河南少林无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由释永信、释永乾、中国嵩山少林寺分别持股80%、10%、10% ,这家注册资本仅100万元的公司,成为后来少林寺融资和对外投资的核心枢纽。此后,他以少林无形资产管理公司为依托,控股了十几家企业。其业务范围广泛多元,涵盖旅游、武术培训、文化传播等多个领域,不仅在国内声名远扬,影响力还跨越国界,延伸到海外。他大力推动寺庙文化的商业化进程,通过举办各类武术表演、文化交流活动,以及开发与少林文化相关的文创产品等方式,让少林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然而,这种商业化的发展模式也引发了诸多争议,他因此被冠上了“袈裟资本家”这一充满争议的称号。
此次他被抓,背后是一系列令人发指的严重犯罪行为。其中,最为引人瞩目的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是在财务方面,他的行为堪称胆大包天。他挪用、侵占、贪污项目资金与寺院资产,将本应用于寺庙修缮、佛事活动以及弘扬佛法的资金,肆意地据为己有,用于满足个人的私欲,过着奢靡的生活。那些被他挥霍的资金,本是无数信众的虔诚供奉,是寺庙发展的根基,却被他当作了满足个人贪婪的工具;二是在个人生活与道德层面,他完全背离了佛教的清规戒律和道德准则。他长期与多名女性保持不正当关系,甚至还育有子女 ,这种行为对于一个出家人来说,无疑是一种严重的背叛。一个连最基本的色戒都无法坚守的和尚,又怎能期望他在金钱的诱惑面前保持廉洁呢?他的所作所为,是对佛教戒律的公然践踏,是对法律尊严的严重挑战,更是对无数信教之人信仰的无情伤害。他让佛门的神圣形象在大众心中轰然崩塌,让那些曾经怀着虔诚之心的信众们感到无比的痛心和失望。
剃度进入佛门时,那庄严的承诺如同洪钟巨响,敲打着每一位修行者的内心,它是对信仰的坚守,是对理想的追求,与共产党人入党时的郑重宣誓一样,都承载着厚重的责任与使命。无论是佛教信徒还是共产党员,一旦选择背叛自己当初的承诺与誓言,等待他们的必将是法律的严惩和道德的审判。和尚的使命是弘扬佛法,以慈悲为怀,普度众生,帮助众生摆脱生死轮回的痛苦,获得涅槃解脱的喜乐。同时,自身必须严格遵守“不杀生、不偷盗、不色淫、不妄语、不饮酒、不留发”的戒律,时刻保持内心的纯净与对信仰的忠诚。而共产党人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实现共产主义这一最高理想而不懈奋斗,在这一过程中,严守党的廉洁自律规定是最基本的要求。无论是佛教人员还是共产党人,所秉持的都应是无私利他的精神,而非一心只为自己谋私利。一旦误入利己主义的歧途,甚至涉嫌犯罪,不管是党的高级官员,还是佛门的方丈,都绝不可能逃脱法律的制裁,都必须为自己的错误行为付出沉重的代价 。
释永信事件如同一记振聋发聩的警钟,在时代的上空久久回荡,它时刻提醒着人们,无论身处何种身份、何种地位,都不能忘记自己的初心和使命,更不能触犯法律和道德的底线。佛门本应是一片净土,是人们心灵的栖息之所;袈裟则象征着清洁与神圣,是修行者的外在标识。然而,释永信的所作所为,却利用这片净土藏污纳垢,把清洁的袈裟当作了遮羞布,这不仅是他个人的悲剧,更是对整个宗教界在市场经济浪潮冲击下,信仰本真的深刻拷问!
写于2025年8月12日
【作者简介】
李葆春,一位有着41年军龄的退休军人,曾三次立三等军功,在职任主官时,荣获军、大军区、全军“先进单位和个人”;是一位有着55年党龄的老党员,荣获中共中央颁发的“在党五十年”纪念章;是一位古稀有余的老人。退休后,喜爱上文学写作,印刷出版自传体回忆录《人生无悔》和文学作品集《心潭清浅》,在"嫩江文学"微刊发表作品百余篇。现任"嫩江文学"大连分社社长,虽受耳聋、眼花、脑梗的困扰,仍老骥伏枥,在文学写作路上奋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