暇时,我也会走到江边去散步,沿着刚筑起的长堤,从黄昏走到华灯初上的夜晚。我特别享受那种一边任凭江风从身上掠过,一边看着河水流淌的感觉。“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在这片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土地上,面朝眼前奔流的江水,仰望天空闪烁的繁星,啊,南沙,我曾无数次地追寻你的过往,又充满热情地期待你的将来……
180多年前南沙炮台上发出的那一声巨响,就注定了这是一个不寻常的地方。那时老牌帝国主义依仗着船坚炮利,把军舰开进了零丁洋,爱国将领关天培在江心的上、下横档岛上架起了粗大的铁链,将河口封住,筑起了著名的金锁铜关。当强虏攻陷横档岛炮台时,关天培亲率将士殊死抵抗,老将军和300多名官兵全部壮烈殉国,部分负伤的士兵跳井自尽,宁死不降。如今的横档岛尚留存着古炮台的残迹,忠勇井已作为纪念文物长留在江心岛上。缓缓流水,冽冽江风,每天都像向后人诉说着昔日悲壮的故事。
在漫长的岁月里,在人民革命胜利的前夜,你可知道南沙人又是如何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英勇顽强地战斗的吗?早在土地革命时期,南沙就曾燃起斗争的烈焰,榄核地区成立了农民协会,并有了自己的农民自卫军。简陋的三圣宫内召开过党的会议,诞生了广州第一个农村党支部。时光过去了,今天我们依然可以想象当年共产主义的真理是怎样把这片水乡照亮,党旗是怎样把农民兄弟的脸庞映红。1927年广州起义爆发,榄核农民自卫军积极响应,他们在红棉树下誓师,随后乘船向广州进发,可惜途中获悉广州起义已失败而未能参加战斗,但事后接应了从广州转移出来的200多名起义战士,并护送到各地隐蔽,为革命留下了火种。在抗战的硝烟中,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广游二支队就驻扎在南沙榄核,他们活跃于河涌田埂,穿梭在蕉园蔗林,以游击战不断地袭击日伪军,给敌人以重创。在新中国即将破晓之时,南沙人民又组织起来,筹集粮食,支援前线,迎接解放大军。在人民革命的浪潮中,南沙这片土地英雄辈出,祖藉榄核的冼星海是最为杰出的代表。在民族危难的时刻,他从巴黎毅然回国,以所学的音乐为祖国服务,他在延安创作的《黄河大合唱》成为了时代的最强音,给抗战注入了巨大的精神力量。
上世纪八十年代,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了曾经荒凉的南沙,这里又凭藉着地处珠江三角州几何中心的战略位置,成为了开发建设的热土。1993年就成立了国家级的经济技术开发区。霍英东先生怀抱着一腔爱国热忱,率先投资建设东部新城。所建成的南沙大酒店如同一叶风帆,矗立于江边,开启了外资开发南沙的先河。客运码头每天都有数班轮船往返于粤港两地,带来了投资办实业的商界人士,也传送着粤港两地人员交流合作的信息。霍英东先生斯人已去,风范长存。南沙人还记得他曾每周乘船从香港前来工作的情景,记得他老人家骑自行车沿着小路下工地的身影,记得他将自己的事业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宏愿,记得他要把南沙建设成为现代化滨海新城的梦想……
2002年于南沙,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是年4月广东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南沙开发建设现场会,8月广州市政府派出机构南沙开发区建设指挥部进驻南沙,轰轰烈烈的大开发由此奏响了雄壮的乐章。此后一座座桥梁跨过沉寂的江面,一条条道路连接起四面八方,一排排起重吊机在港口码头上张开了铁的臂膀,一批批高新科技产业项目相继投产……在以港兴城,以产促城的理念作用下,一座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新城拔地而起。如今你走进蕉门河畔,就会知道这里是如何按照山水城市的布局,打造出瑰丽迷人的城市客厅,建成了琳琅满目的购物商场,盖起如墨砚般散发着书香的图书馆。在蕉门河的两岸,你会看到人们是怎样穿过林荫跑步,去追逐天边的落霞,看到白鹭又如何沿着河道,飞向红树林中那温馨的巢穴。明珠湾则是南沙未来城市的CBD,是新城核心的核心,她就像一颗明珠,在珠江河口闪耀着宝石似的光辉。三江六岸,五水汇湾,玉宇琼楼,气象万千。已建成的国际金融论坛大厦,状如一朵盛开的红棉花,朝气蓬勃,高冠群芳。而国际科技论坛永久会址则如同一艘行进中的航船,大有一种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气势。是啊,如今的南沙已然是国家新区、自由贸易试验区、大湾区粤港澳全面合作的重大战略性平台,这片如同舒展着的芭蕉叶那样生机勃发的土地,她的发展已融入了国家的战略大局,前景壮阔,未来可期。
徜徉在南沙的绿水青山之间,走进炊烟袅袅的寻常巷陌,你又知道这里蕴藏着多少珍宝,流传着多少美丽的传说。登上大角山的天后宫,我们可瞻仰那尊高高耸立的妈祖塑像。但见石雕的妈祖头戴冕旒,身着霞帔,手持玉如意,气度雍容。她凝神眺望,注视着空中的每一片云彩、脚下的每一朵微澜,这周围的一切,似乎都有着属于她的使命。相传妈祖通晓天文、擅长航海,常救助海上遇险的渔民和商船,因此被奉为海上的保护神。试想在旧时代,没有天气预报,没有通讯设备,更没有导航,面对着茫茫大海和变幻莫测的风云,一尊妈祖神像能给出海的渔民带来多大的慰藉和希望!走进九王庙,不要以为这里供奉的是帝王将相,其实人们崇拜的是九位普通的老百姓。相传宋代南沙有兄弟九人,个个身强力壮,他们齐心合力、技艺超群,在龙舟竞渡中年年夺冠。一次比赛因突发狂风巨浪,九兄弟不幸被卷进激流而命丧水中,但人们不愿意相信九兄弟已逝去,而认定他们化作九条腾龙,成为大家心中的王者。这是多善良的愿望,又是多美好的想象。来到沙田水乡的冯马村,你会被这里焕然一新的村容村貌所吸引,醒目的牌坊,古朴的小桥,雅致的公园,还有一个大戏台,而然更令人回味的是一段关于这个村子的感人事迹。话说八十多年前,一次强台风来袭,河堤缺口,眼看凶猛的江水就要吞噬整个村庄。两位冯姓、马姓的外乡人奋不顾身地跳入洪流,以身堵水,让村民打下木桩,堵住缺口。老百姓的家园保住了,而冯马二人却长眠于此。为了纪念英雄,纯朴的水乡人便以俩人的姓氏来命名村庄。人们在河堤上种了两棵榕树,并把它看作为英雄的化身,寄托哀思,也祈望英灵长佑水乡。 不要说这些故事已经过时,它是连接历史与现实的链条,只有传承好它我们前进的历史才不会断裂,有了它作为文化血液,我们才能铸造出现代化新城市的灵魂。
伟大的时代自有英雄的传奇,壮丽的生活也必将催生优秀的作品。南沙区作家协会在组织出版《诗意南沙》《情满南沙》后,又编辑了这部《故事南沙》,内容以叙事为主,再现南沙历史文化发展的脉络,记录南沙人在这片土地生息劳作的样貌,故事生动,情感真切,文笔清新,值得一读。
端午将至,又是一个晚风轻拂的夏夜。窗外,准备参加龙舟竞渡的选手们正在河面训练,龙船上响起了阵阵激昂的鼓点。哦,这是粤港澳大湾区蓬勃兴旺的声响,是新时代前进的足音。鼓声中,南沙人又将书写新的历史,演绎出更丰富的故事。此时,风吹过,江上浪花朵朵,空中繁星满天……
2025年5月中旬写于南沙蕉门河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