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 城 避 暑 记
作者:喻永刚
策划:李腾双
制版:春到百草园
(麻城花海湾水库)
川南叙永县麻城镇,海拔1260米左右,是乌蒙山余脉,属高山丘陵地形,山中气温,夏天平均二十度上下,不热也不凉。不安空调,电扇也少用,晚上需盖薄被子。
(麻城星月 摄影:李腾双)
麻城交通便捷,境内有泸州到毕节的川黔高速公路高桥互通,有四川纳溪到贵州大方的国道大纳路,有叙永至摩尼的山区二级路。还有几十条乡村公路,都是沥青或水泥路,通到各家各户院坝。湖南张家界至云南巧家的G352国道也即将经过麻城。
(麻城高山蔬菜基地)
山顶几条平岔,地势平缓,既不是沟,也不是坝。有一批不大不小的丘陵,长满杉木和一些杂木。山形好似虎蹲狮踞,马奔象驰。有什么玉皇山,玉皇洞,老虎石,狮子口,走马坝、大营盘等地名。
(麻城狮子口宜居小区 摄影:李腾双)
岔中土地肥沃,一大片一大片的玉米地,牛角大的苞谷米,一个个呲牙露齿,颗粒饱满。蔬菜地里紫色的茄子,压弯了茄杆,等待菜车的到来,好奔向美食者的餐桌。路旁草间的杂花,星星点点,你不让我,我不让你,争奇斗艳。弥漫的芬芳,诱来蝴蝶竞舞,蜜蜂勿忙。最喜欢的是那些杜鹃,斑鸠,画眉,喜鹊……一会翻飞翱翔,一会秀秀恩爱,一会展喉歌唱。
(麻城之月 摄影:李腾双)
麻城原名麻线堡。据传此地为当年茶马古道上一个驿站,因当地百姓善制麻线,经久耐用,久而得名麻线堡。现指该地区是一个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所在地。红军四度赤水,也从此经过。一九五零年改名为麻城乡,二零一五年十二月后为麻城镇。
(麻城狮子山云雾缭绕 摄影:李腾双)
我住麻城老街,是重新装修的旧式土墙房子,墙体厚一尺二寸,冬暖夏凉。门前是老街到小学的上坡石块水泥路,随着场镇的发展更新,此处地势较偏,住户都迁到新街上去了,只剩下几架饱经风霜的串架老木房。坎坝是丛生的花草。几块旧地基土里种有玉米和各种蔬菜。这里清静便于看书和思考,偶有几个老友前来喝喝茶,摆摆龙门阵。
(乡村公路)
清晨六点,便出门沿乡村公路走。吸吸新鲜空气,看看白云缠绕的碧峰,晒哂灿烂的朝阳。一起晨游的还有来此避暑的老人和本街居民。大家一边走一边交谈,其乐融融。今天这条路,明晨那根道,既新鲜又猎奇。顺便扯点野菜,饱眼福还饱口福。

(麻城花海湾水库)
偶尔还去花湾水库,这里碧波荡漾,水草丛生。附近农舍靓丽,田园葱绿。岸边的垂钓者,专心致志地盯着浮飘,稍有颤动,便拉紧鱼线。运气好,便会收获一条话蹦乱跳的肥鱼。
(麻城寨和幸福苗场节)
每年七月初二寨河村的苗族踩山节,青年男女,身着蜡染绣花的麻布苗族盛装,吹着芦笙,载歌载舞。男女之间对上眼后,就躲入林中互交花腰带,订下一段美好的姻缘。
(麻城鸡枞菌生产基地)
待至二0二七年,附近投资十一点八个亿的关口水库建成。十里水库波光粼粼,青山峻岭靓岩倒映水中,鱼跃鸟欢,画舫游荡;玉皇洞内流水潺潺,上下两洞石钟乳千奇百怪;步道上红男绿女如梭而至,那景色又是一翻风味。
麻城这块待开发的处女地,将是一个旅游避暑休闲的风水宝地。
我期待!
(麻城中学)
喻永刚,一九四九年生于川南古蔺县一个小山村。大学中文本科,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世界喻氏宗亲总会前副总会长、现顾问,中国民俗研究会会员,中国史研究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民间文化研究协会会员,四川省移民研究会会员,原《中国经济报》特邀记者。出版专集十本,每天在四百多个文学平台发表诗文,共写诗文一万余篇。
本性仁善,热心公益事业,为地方文化教育,交通改造,文旅考查宣传尽心尽力。支持贫困学生就学,修缮和开发了两座寺庙,为《古蔺史》作最后一次审改定稿。喜旅游,游了几十个国家和大半个中国,旅游诗文达四千多篇。

(麻城蔬菜 摄影:李腾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