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山东老家的杂粮煎饼果子(散文)文/秋草红枫河南方城
俺是山东人,打小在山东那片热乎地儿长大。后来,俺离开了老家,到外头闯荡。这一走啊,心里头就老是惦记着老家的那些个味儿,尤其是那杂粮煎饼果子,一想起来,嘴里头就直冒哈喇子。
在俺山东老家,那杂粮煎饼果子可是街头巷尾最常见的美食。每天清晨,天还没大亮透,那些卖煎饼果子的小摊儿就开始冒热气儿了。摊主都是些实在人,一口地道的山东话,听着就亲切。
“来套煎饼果子不,大妹子(大兄弟)?”摊主一吆喝,那声音就跟炸雷似的,透着股子热情劲儿。俺每次一听这吆喝,脚就不由自主地往摊儿前挪。
俺就站在那摊儿前,看着摊主熟练地操作。他先从旁边的大盆里舀出一勺杂粮面糊,那面糊啊,是玉米、高粱、小米各种杂粮掺和在一起磨的,黄澄澄的,透着一股子粮食的香。摊主把面糊往那鏊子上一倒,拿个木刮子“唰唰”两下,面糊就均匀地铺满了整个鏊子。那动作,麻溜得就像变戏法似的。
鏊子底下烧的是炭火,火苗子“呼呼”地往上蹿,把那面糊烤得“滋滋”作响。不一会儿,面糊就变得金黄金黄的,边缘还微微翘起来,透着一股子诱人的香气。这时候,摊主就会拿个鸡蛋,“啪”地一声在鏊子边上一磕,双手一掰,蛋黄和蛋清就顺着鏊子流到了煎饼上。他又用那木刮子把鸡蛋抹匀,那鸡蛋液在热鏊子上很快就凝固了,金黄金黄的,和煎饼融为一体,看着就让人眼馋。
接着,摊主就开始放各种配料。他先抓一把葱花,撒在鸡蛋上,那葱花绿莹莹的,带着一股子清新的香气。然后,他又从旁边的罐子里舀出一勺豆瓣酱,均匀地抹在葱花上。那豆瓣酱啊,是俺山东老家自己做的,咸香咸香的,还带着点微微的辣味儿。再放上几片生菜叶,生菜叶水灵灵的,咬一口“咔嚓”作响。最后,摊主会放上两根油条或者薄脆。那油条啊,炸得金黄酥脆,咬一口“嘎吱”一声,油香四溢;薄脆就更不用说了,薄得像纸一样,一咬就碎,满嘴都是香脆的味道。
摊主把煎饼一卷,用纸包好,递到俺手里。俺接过煎饼果子,那热乎气儿直往手上钻。俺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口,先是煎饼的麦香在嘴里散开,接着是鸡蛋的嫩滑、葱花的清香、豆瓣酱的咸香、生菜的脆爽,还有油条或者薄脆的香脆,各种味道在嘴里交织在一起,那叫一个美啊!俺一边吃,一边“吧唧吧唧”地嚼着,心里头那叫一个满足。
俺记得小时候,每天早上上学前,俺都会缠着俺娘给俺买个煎饼果子当早饭。俺娘拗不过俺,就会从兜里掏出几毛钱,递给俺。俺拿着钱,撒腿就往卖煎饼果子的小摊儿跑。到了摊儿前,俺就眼巴巴地看着摊主做煎饼果子,心里头盼着能快点吃到嘴里。等拿到煎饼果子,俺就会一边走一边吃,吃得满嘴都是酱汁,俺娘就在后面一边追着俺,一边喊:“慢点儿吃,别噎着!”
后来,俺长大了,离开了山东老家,到外地工作。在外地,俺也吃过不少煎饼果子,可那些煎饼果子和俺老家的比起来,味道总是差那么一点儿。有的煎饼果子用的是白面,没有俺老家杂粮煎饼果子的那种粮食香;有的配料也不对,不是少了葱花,就是豆瓣酱的味道不正宗;还有的油条或者薄脆炸得不够火候,吃起来不香脆。
俺每次吃那些不正宗的煎饼果子,心里头就会特别想念老家的杂粮煎饼果子。俺就会想起老家卖煎饼果子的摊主那热情的吆喝声,想起那鏊子上“滋滋”作响的面糊,想起那各种味道交织在一起的口感。俺就会想,啥时候能再回老家,吃上一套正宗的杂粮煎饼果子啊!
有一年,俺终于有机会回老家了。俺一下车,就直奔那卖煎饼果子的小摊儿。摊主还是那个摊主,只是脸上多了些岁月的痕迹。他看到俺,先是一愣,然后笑着问:“大妹子(大兄弟),好长时间没见着你了,在外头过得咋样啊?”俺激动地说:“俺在外头老想你这煎饼果子了!”摊主听了,哈哈大笑,说:“那今儿个就让你吃个够!”
俺站在摊儿前,看着摊主又熟练地做起煎饼果子。那动作,还是和以前一样麻溜;那味道,还是和以前一样正宗。俺接过煎饼果子,咬上一口,那熟悉的味道在嘴里散开,俺的眼泪差点儿就流下来了。俺一边吃,一边和摊主唠嗑,唠着俺在外头的那些事儿,唠着老家的变化。
现在,俺又离开了老家,回到了工作的城市。可俺心里头,始终惦记着老家的杂粮煎饼果子。俺知道,那不仅仅是一种美食,更是俺对老家的一种思念,一种牵挂。每次一想到老家的杂粮煎饼果子,俺就会想起老家的那些人,那些事儿,想起俺在老家的童年时光。
俺真希望,能有一天,俺能带着俺的孩子回老家,让他也尝尝俺老家的杂粮煎饼果子,让他也感受感受俺对老家的这份深情。俺相信,那杂粮煎饼果子的味道,一定会永远留在俺和俺孩子的心里,成为俺们心中最珍贵的回忆。俺也盼着,能有更多的人知道俺山东老家的杂粮煎饼果子,让这美味能传得更远,让更多的人能品尝到这份来自山东老家的独特味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