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道战》赵区长原型人物——记抗日磁武县第一区模范干部赵荣昌同志
文/高保兴
赵荣昌(1917—1949)原名赵庭训,化名赵宏亮,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张家楼人。先在磁县彭城高小上学,后于武安县师范学校毕业,时为共青团员。1934年参加革命,中共早期党员。历任抗日磁武县第一区区长、磁县民政科长、河南省林县县长、北平市第二十区(原东单今东城区)区长兼任北平市公安分局局长等职务。
抗战爆发后,赵荣昌在太行五分区司令部、磁县第六区和第七区工作。1941年磁县第一区区长武永安被捕,上级派赵荣昌接任区长,柳兴隆任书记。第一区:东到郭庄,西到山底,南到孙庄,北到义张庄,包括彭城镇。
彭城镇是中国磁州窑产地,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因此敌我双方针锋相对,“维持和反维持,控制与反控制”斗争异常残酷。日军不断清剿扫荡,并在太行东侧的莲花山、拐头山、黄土岗、苍儿岗等地修筑炮楼,垒砌护城墙,挖掘封锁沟,形成纵横交错的“格子网”。
赵区长一面发展骨干力量,组建抗日政权,同时利用当地丰富的煤炭资源,在张家楼、宿凤、山底、王看等村开办小煤窑十几座,他曾用宿凤煤窑收益购买过两挺重机枪,当时王看砂石坡煤窑效益最好、对抗日贡献更大。为了抗日杀敌,扩军筹粮,他组织生产自救,购买武器弹药,建立民兵武装,成立区干队,并组建敌工站,以抗日英雄娄天朝、刘国朝、苗庆喜等人为骨干,搜集情报、反奸除霸、袭扰日伪军成效显著。《新华日报》报道:磁县是太行区“对敌斗争实验县”,他是“抗日模范干部”。
1942年3月,太行晋冀豫区第五专署将武南办事处与磁县抗日政府合并为“磁武县政府”,赵荣昌被太行五专署(又名第五行政区晋察专员公署)代理专员何高民委任磁武县第一区区长。他到宿凤、王看、山底、岗头、脑子等村,组建村级抗日武装。据不完全统计:全区共有民兵340余名,步枪280余支。是年冬,他根据上级要求,结合本地特点,开始挖地道。1943年秋,王看、宿凤、山底、岗头四村地道基本完工,形成“村村相连,户户相通”的格局。
1943年11月2日凌晨,日军包围脑子村,屠杀高贵仓、高贵让等7人,再次制造“脑子村惨案”。一年时间这村38位青壮年被日寇杀害。1943年冬,山底村武委会主任刘玉珍,带领200多人,围攻脑子炮楼,12名伪军投降,炮楼被摧毁。
1943年至1944年秋,他组织民兵射击、投弹,学习制造地雷。宿凤、王看、山底、岗头等村就地取材,制作了明雷、暗雷、拉雷、踏雷、子母雷、连环雷等。地道战和地雷战凸显作用,据记载:1943年8月中旬,日伪军100多人到山底村扫荡,王看积极配合,通过地道战和地雷战,成功击退敌人,杀伤日伪多人。同年8月31日,日伪30余人到山底村抢粮,民兵队长许克库带领民兵伏击,毙敌5人,缴获大车3辆。1944年2月17日,日伪800余人包围宿凤、王看、山底等村,他们利用地道、地雷、暗堡与敌周旋,并与岗西、天井民兵联防,将敌击退,致敌死伤33人。抗战时期,日军四次调集大批兵力,对第一区重点村扫荡,但都失败了。1944年,山底村刘玉珍荣获太行区“一等杀敌英雄”称号。1945年2月27日,磁县日伪军1000余人携带机枪13挺,分三路包围山底、王看、岗头村,磁武独立营和民兵利用地道、石雷,与敌巷战,毙敌官兵9人,打伤20余人。
抗战时期,赵荣昌母亲被日伪军抓到炮楼,他不但写信恐吓汉奸,而且让母亲假说她是自己“后娘”,与狡猾地敌人斗智斗勇,最终迫使伪军放人。他在宿凤村组织“战斗剧团”,并与岔口村“黎明剧团”联合,排演过《王贵与李香香》、《白毛女》等现代剧目。1946年义井村娄天朝荣获太行区“一等杀敌英雄”称号。赵区长受到太行区表彰,并荣获“模范干部”称号。解放后,电影《地道战》拍摄前,编导在王看、山底村采风,影片赵区长的原型就是赵荣昌。
抗战胜利后,磁武县撤销,磁县恢复原建制,他任磁县第五区区长兼彭城镇镇长,柳兴隆同志任第五区书记。1945年冬季,第五区1200多人参军,超额完成扩军任务。1947年他调磁县任民政科长,1948年6月调河南省林县任县长月余。1948年7月他到华北党校学习四个月,原准备南下任职,后改为“北上任职”。同年12月从平山县出发,经灵寿、行唐、安国、蠡县到霸县胜芳镇,进天津接管政权。1949年1月31日北平宣告和平解放,2月3日,他随北平先遣队进京,任北京市第二十区(北京东城区)区长,并兼任北平市公安分局局长职务。由于积劳成疾,他患急性肺炎,但仍坚守岗位,自制中药服用,领导督促他才住进医院治疗。1949年2月末,他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仅32岁,当时被隆重礼葬北京市八宝山革命公墓。解放后,家属征得中组部同意,将英雄烈士迁回故乡张家楼村祖茔重新举行了安葬仪式。
麇山西,滏水南,赵公伟烈,光耀邯郸。
日本强盗不可怕,有公足壮我军威。
三十而立卫中华,一生拼搏终无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