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断肠辞
一
辰时的药圃浸在乳白色晨雾里,青黛数着露珠走到第七十四步时,忽然踩到件硬物。拨开沾露的茜草,竟是个生锈的锡药盒,盒盖上"秦记"二字被岁月啃噬得模糊不清。
"那是先父装安宫丸的。"墨阳的声音从雾中浮出。他今日换了件月白短褂,衣襟处却反常地绣着艳丽的曼陀罗,"知道为何约你来?"
青黛攥紧袖中玉佩。自昨夜祠堂一别,她整宿都在琢磨那些血腥往事。此刻晨雾中的药香忽然变得锋利,每缕气息都像能划开记忆的封印。
"这下面埋着三十七坛骨灰。"墨阳的靴尖碾过泥土,"每坛都掺了玉髓灵芝粉——所以草木才长得这样好。"他忽然掐断身旁一株三七的嫩芽,乳白色汁液顺着指尖淌下,"就像阮老爷咳疾发作时,总爱嚼的鲜参须。"
青黛胃里翻涌起父亲临终场景——老人枯瘦的手指抓着床幔,嘴角挂着参须碎末,像条垂死的蚕。她倒退着撞上药架,晾晒的苍术簌簌落下。
"怕了?"墨阳突然逼近,沾着药汁的手指抚过她颤抖的唇,"当年我被按在冰窟窿里时..."
轰隆雷声碾碎了他的话。青黛这才发现东边天际已堆起铅灰色云山,山风里带着土腥味。墨阳脸色骤变,抓起她的手就往高处跑:"山洪要来了!"
二
第一波泥浆冲垮药圃时,青黛的绣鞋早已不知去向。墨阳半拖半抱着她攀上老樟树,树皮粗糙的纹路磨得她小腿鲜血淋漓。混浊的洪水裹挟着断木碎石从脚下奔涌而过,有瞬间她看见载浮载沉的药匾上,赫然是她昨日练字时写的"长相思"。
"抓紧!"墨阳突然将她推向更高处的树杈。青黛回头时,看见段房梁正朝他后背撞来。撞击的闷响混在雷声里几乎听不见,唯有他瞬间惨白的脸烙进眼底。
"你的伤..."她想去够他洇血的背,却被暴涨的洪水隔开。墨阳挂在低处枝丫上,嘴唇开合几次她才听清:"...怀里...药典..."
洪水卷来某个红漆木匣的瞬间,墨阳突然纵身跃入浊流。青黛的尖叫被狂风撕碎,她眼睁睁看着那抹月白色在泥浆中沉浮,最终抓住匣子抛向高处——恰是当年冰窟窿的位置。
"接住!"他喊声嘶哑,"这是你母亲..."
巨树轰然倒下的阴影笼罩下来时,青黛拼尽全力抓住匣子。混着血水的浪头吞没墨阳最后一瞬,她分明看见他解开腕间红绳,任其随波漂向自己——就像二十年前那件红肚兜。
三
雨停时已是三日后的黄昏。青黛抱着红漆匣子坐在祠堂门槛上,脚边堆满乡亲们捞起的物件:缺角的砚台、浸胀的账本、半幅"妙手回春"的匾额。
"还是没找到秦大夫..."老管家递来姜汤的手在发抖,"但下游发现了这个。"
褪色的红绳躺在掌心,还带着淡淡的当归气息。青黛突然想起墨阳跃入洪水前最后的口型——那不是"药典",而是"要等"。
匣子里的《秦氏药典》已泡得发胀,但夹层中的婚书完好无损。青黛颤抖着展开泛黄的宣纸,母亲清秀的批注赫然在目:"若阿舟负我,便叫他尝尽天下至苦之药。"而旁边秦砚舟的笔迹力透纸背:"苦不过相思。"
最后一页粘着朵风干的断肠草花,下面压着张新写的药方:"情毒解法:取相思子二钱,忘忧草三分,以长命水煎至七分,佐以..." 墨迹被水晕开,唯见末尾小字:"...不如不解。"
瓦当又开始滴水,青黛数到第七滴时,突然听见门外传来熟悉的咳嗽声。抬头望去,暮色中站着个浑身缠满水草的影子,心口处的衣衫破洞里,隐约可见黛青色刺青。
---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长篇小说有《山狐泪》《雾隐相思佩》《龙脉诡谭》《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等己出版。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