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烬余录
一
连日的梅雨把老宅的窗纸都泡发了,青黛半夜总被瓦当滴水声惊醒。这夜她数到第三百七十九声时,忽闻后院传来捣药声——不紧不慢,像更漏般精准。
披衣起身,月光正巧穿过云隙,将回廊照得雪亮。青黛踩着自己被拉长的影子走到后院,见晒药棚下蹲着个熟悉的身影。秦墨阳握着铜药碾的手腕骨节分明,月光在凸起的腕骨上投下小小的阴影。
"阮小姐。"他头也不抬,"夜露伤肺。"
青黛这才发现石臼里是混着晨露的款冬花。传说这种花要在子时采摘,用月光淬炼,方能治久咳之症。她心头微震——父亲临终前咳血的症状,竟与此刻捣药声重叠。
"你怎知我..."
"令尊当年咳疾发作时,也是这般数着更漏等天明。"墨阳突然抬头,眉间朱砂痣在月光下红得妖异,"那时我躲在房梁上,看他用银刀剜灵芝。"
青黛倒退半步,后腰撞上晒药架。竹筛里滚落的决明子像一串墨绿色眼泪,砸在两人之间的青砖地上。
二
三日后清晨,丫鬟跌跌撞撞闯进闺房:"小姐!祠堂后的老槐树被雷劈了!"青黛赶到时,见树干裂开处露出个鎏金匣子。老管家面如死灰地跪在泥水里,怀里紧抱着匣子不让人碰。
当夜青黛提着风灯潜入祠堂。匣子上的九连环锁已生铜绿,她试着拨动幼时母亲教的密码——"咔嗒"轻响,匣中竟是一叠泛黄的《申报》,日期全是光绪三十三年冬至前后。
"秦氏灭门案最新进展..."报纸突然被风吹得哗啦作响。青黛死死盯着配图:雪地里的小脚印蜿蜒至冰河,旁边扔着件染血的童袄——正是记忆里绣着灵芝纹样的红肚兜。
"现在明白了?"墨阳的声音从梁上传来。他像片落叶般轻飘飘落下,衣袂带起陈年的香灰,"那年我抓着冰窟窿边的枯苇,看着你父亲举着火把..."
"不可能!"青黛攥紧报纸,突然摸到夹层里的硬物——半块羊脂玉佩,刻着"长生"二字。她自己的贴身玉佩此刻正发着烫,上面分明是"久视"二字。
墨阳突然剧烈咳嗽起来,指缝间渗出暗红的血。青黛下意识去扶,却被他反手扣住脉门:"阮小姐,你可知令尊当年为何非要玉髓灵芝?"
三
暴雨砸得瓦片噼啪作响时,青黛终于拼凑出骇人真相。原来阮秦两家本是同门师兄弟,共守能炼制"长生久视丹"的秘方。光绪三十三年冬,父亲为夺药方勾结官兵,却在屠戮中发现最关键的一味药引,竟是秦家嫡系心头血。
"所以你给我熬的药..."青黛盯着墨阳腕间旧伤。
"用当归盖住了血味。"他解开衣襟,心口处狰狞的疤痕像朵枯萎的花,"每日三滴,连服四十九日。今日刚好..."
窗外闪电劈开夜幕,青黛在雪亮的光里看见他锁骨下方有个黛青色刺青——是极小的一味药草图案,正是她裙角沾过的断肠草。
"为什么?"她声音发抖,"你本可以..."
墨阳突然逼近,沾血的手指抚过她眉间:"那年冰河里,是你扔下肚兜救我。"他指尖冰凉,气息却滚烫,"青黛,你父亲欠我三十七条人命,你却给了我三十七次重生。"
老宅更鼓敲响三下,墨阳的身影已消失在雨幕中。青黛怔怔望着掌心——不知何时被他塞了个油纸包,里面是晒干的合欢花,附笺上写着:"明日辰时,药圃见。"
---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长篇小说有《山狐泪》《雾隐相思佩》《龙脉诡谭》《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等己出版。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