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坤山
一九五二年生,山东省淄博市人,海军政治部国家一级美术师。1990 年至 2021 年连任第三、四、五、六、七届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长达 30 余年。系中国书协第六届、七届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楹联学会常务理事兼书法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书法篆刻院研究员,荣宝斋书法院研究员,解放军美术书法研究院艺委会委员,海军美术书法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国都墨韵书画院院长,中央文史馆书法大家班成员,国家文旅部艺术基金评审专家组成员,享受国务院特殊贡献津贴专家。
1,行书刘禹锡陋室铭 180x48cm
再上一个崭新境界
——书法大家张坤山先生艺术赏析
(舒毅)
赵朴初先生生前曾赞誉张坤山书法,“艺苑奋进数经年,华骨终现今人前,书苑奇芭又一朵,阳春白雪张坤山”。沈鹏先生也说:“坤山书法气息好,格局大,天真自然,拙朴豪放”。张海先生亦云:“坤山书法格调高古,浑厚雄强,朴茂生拙,体现出大气阳刚之感,个性风格强烈,有视觉冲击力,给观者留下深刻印象”。苏士澍先生认为:“坤山书法重视深入,也喜欢博涉,有类似文人们那种学富五车的艺术实践和思想情怀,希望坤山同志立足当代、把握机遇,不断攀登新的更高的艺术高峰”。
2,草书宋词二首 136x68cm
在中国书法艺术从传统向当代转型的关键时期,张坤山先生以其五体兼擅的深厚功底与草书上的突破性成就,成为当代碑学与草书领域举足轻重的代表性人物。他的笔墨世界里,既有对秦汉风骨、晋唐神韵的敬畏传承,更有对时代精神的独到诠释,在碑帖融合的探索中,构建起属于自己的艺术风范。
3,草书唐诗二首 136x68cm
张坤山先生尤擅大草,堪称其艺术成就的巅峰。观其草书,如见惊涛拍岸,似闻万马奔腾,线条在疾涩顿挫间完成生命的律动,墨色在浓淡干湿中演绎意境的开合。他深谙“草贵流而畅”的古训,却不为成法所囿,将章草的沉雄、今草的灵动、狂草的跌宕熔于一炉,形成“以碑养草、以草活碑”的独特面貌。有专家称其为“当代碑草第一”不为虚妄。
4,草书李白诗二首 136x68cm
由于他对金文大篆和汉魏碑刻的深入研究,其草书线条极具质感,如锥画沙、如屋漏痕,既葆有碑刻的骨力,又兼具帖学的韵致,大有金石气象。其《赤壁怀古》长卷中,“大江东去”四字以雄强笔力破空而来,线条粗重如老松盘屈,却暗藏筋脉;至“乱石穿空”处,笔锋陡然转细,游丝牵引间尽显腾挪之姿,墨色由浓至淡的渐变,恰似浪花飞溅的瞬间。这种对节奏的精准把控,源于他对“笔为心画”的深刻体悟——每一根线条都是情感的自然流露,每一次转折都是心灵的真实轨迹。
5,草书杜甫诗 136x68cm
张坤山先生具有五体兼擅优势,他的篆书取法石鼓文,兼及《散氏盘》《大盂鼎》,尤重秦汉印记,线条圆劲浑厚,结体端庄古朴,在匀整中见变化;隶书则重《石门颂》《好大王碑》,还有“二爨”,取其高古拙朴之意;楷书喜爱钟繇、颜真卿和褚遂良,骨力洞达,气象开张。
6,篆书传家处世七言联 136x34cmX2
他将篆书的圆转融入草法的使转,以隶书的方折强化线条的张力,借楷书的结体规范草书的布局,最终实现“博涉约取,厚积薄发”。正如其所言:“不通篆隶,难求草之骨;不熟楷法,难窥草之理。”这种对传统的系统梳理,为其草书创新提供了坚实的艺术底气。
7,篆书随时尽日七言联 136x34cmX2
作为当代碑学领域的代表人物,张坤山先生的探索突破了“尊碑贬帖”或“尊帖贬碑”的窠臼,创造性地实现了碑帖融合的新境界。他深入研究北碑的雄强朴拙与南帖的潇洒灵动,将碑刻的骨力与帖学的韵致化为己用,形成“碑骨帖魂”的艺术特色。
8,草书传家处世七言联 136x34cmX2
碑学的方劲与帖学的圆融并非简单叠加,而是达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化境。其行草书《兰亭序》册页,既保留了王氏父子的潇洒风神,又融入了《张猛龙碑》的方峻笔意,点画间既有帖学的灵动,又有碑刻的沉雄,堪称碑帖融合的典范。这种探索,不仅丰富了当代书法的表现语言,更为传统书法的当代转化提供了重要启示。
9,草书一窗四壁七言联 136x34cmX2
从笔墨技法到精神内涵,张坤山先生的书法艺术始终贯穿着对传统的敬畏与对创新的执着。他以草为魂,以碑为骨,在五体兼擅的基础上,构建起属于这个时代的书法美学。其作品中,我们既能读到千年书法的文脉传承,更能感受到一位当代大家“笔墨当随时代”的使命担当——这正是张坤山先生书法艺术最动人的精神内核。
10,草书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136x68cm
11,草书苏轼水调歌头 136x68cm
12,草书道德经选段 136x68cm
13,草书唐诗二首 136x68cm
14,草书唐诗二首 136x68cm
15,草书温庭筠诗 136x68cm
16,草书李白月下独酌 68x68cm
17,草书陶渊明饮酒 68x68cm
18,行书宋词三首 136x68cm
19,隶书王勃滕王阁诗 136x68cm
20,草书岑参诗 136x68cm
21,草书苏轼定风波 136x68cm
22,草书毛泽东沁园春雪 136x68cm
23,草书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136x68cm
24,草书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136x68cm
25,草书毛泽东答友人 136x68cm
26,草书李白将进酒 136x68cm
27,篆书望远凌空七言联 136x34cmX2
28,篆书云现花开八言联 136x34cmX2
29,草书传家处世七言联 136x34cmX2
30,草书得山绕诗八言联 136x34cmX2
31,草书曹操观沧海 68x68cm
32,草书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68x68cm
32,草书朱敦儒词 136x68cm
33,行书鹏程万里 136x34cm
34,行书室雅兰香 136x34cm
35,草书乐道无极 136x34cm
36,行书慎独澄境 136x34cm
37,行书家和万事兴 136x34cm
38,行书观海听涛 136x34cm
39,行书凭高观远 136x34cm
40,行书旷达静观 136x34c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