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的弹弓7 (知青中篇小说)
文/魏少华 诵/梦锁清秋
启明听到“用性命和鲜血保护过这片林子”的话语,又见“老革命”说得深沉,内心吃了一惊。还打过架吗?启明问。
“老革命”看着启明探索的目光说,还动了枪呢!带你熟悉了这片林子,我把沱茶熬起,慢慢给你讲。
那些辛酸的往事犹如生了锈的铁片,早就锈蚀破碎被埋在了记忆的尘埃里。但要给后輩讲述那些往事,还得将那些碎片收笼来,用时间的线索串联起来,用情感的清洗剂洗涤去那些仇恨的锈斑,让故事明亮起来。其实曾经给“老革命”造成的那些伤害,那种有意无意形成的相互间的怨恨,已经被时间的长河冲刷殆尽,只留下些许的遗憾与伤痛。
事情发生在十年前,那时上级要求大炼钢铁,还规定每个公社上交铁锭的数量,公社就将指标层层分配到每个生产大队。
“老革命”当年担任元宝山松林大队支书兼大队长。他拿到指标后心里像结了个铁疙瘩,感觉沉重而又压迫得心坎发痛,他左思右想,都无法完成这样的艰巨任务。从来接受任务都是冲在前面的他,这回却就来了个“推、拖、缓”的消极抗拒。在会上,领导指名道姓给他交待任务,要求他带个头,作个榜样,他“哼哼、哈哈”地应付着,就是不明确表态,像有些人那样麻起胆子说“坚决完成任务”!“保证不拖后腿”那样的话,被追问急了,他顾左右而言他: 我回去也尽量找找铁矿石吧。
回到大队后他不传达、不安排,不闻不问,不置可否。公社多次派人来催,他不是不在家就是装病,上级就将他支书的职务弄成“暂行代理”,以示警告。“老革命”就以身体不佳,年纪偏大为由,写了“辞去支书和大队长职务”的报告,上级不批,还责令他一个月内改正“右倾”错误。他就以自己旧伤复发,到外地一位战友处去请中医看病了。
“老革命”曾是川北华莹山游击队的小队长,参加过解放重庆的战斗,曾在一次战斗中冒死救过一名大队长,自己受了伤并荣立二等功。
解放后。曾担任过高级社社长,由于“思想跟不上趟”,后回自已老家任支书兼任大队长。他性格耿直,不说假话,体恤民众,顶撞上级,一直不受重视,但上级又拿他没有办法。有的领导背后骂他“老顽固”,有的说他是“老滑头”,有的说他“骨头硬、嘴皮滑、折不弯”。他软硬不吃,又立有战功,领导都得让他三分。
“老革命”以为外出可以躲脱祸事,没想到等他回到家时,大队各生产队反而出了大事。上级由“反右倾办公室”(以下简称“反右办”)牵头,组织了一个十多人的工作组,专门到下面完不成任务的生产大队督导完成铁锭收交任务。首当其中的就是元宝山松林大队,这个工作组得不到生产大队和生产队的支持,他们就直接冲进社员家里去强制收缴,没有现成的铁锭,就将农户做饭用的铁锅、鼎罐、甚至柴刀,大锤等铁器,生产队待修的犁耙收缴充数。社员群众纷纷上门诉苦,“老革命”此时欲哭无泪。
听说“老革命”回家了,“反右办”又派人来下任务,要他组织人员去砍元宝山的松树,第一批上交五百棵,为公社炼铁炼钢作燃料。
“老革命”连夜召开扩大的干部会,生产队的队长,贫协主席,民兵连长,妇女主任,各作业组组长参加会议,传达了砍树的要求,参会人员问“老革命”是啥态度,“老革命”说,当年打游击时,我说过一句话,人在阵地在;我作为一名战士,人在枪在!这片林子是我们大队及周边几百上千亩田地调节气候的风水林,树砍完了庄稼咋生长,这不是打破饭碗的缺德事吗!
“老革命”的表态赢得了大家的掌声,对如何保护林子作了安排。
上面见没有动静,就由“反右办”抽派了二十多名劳动力拿着斧头锯子来元宝山松林大队砍树。带队的是“反右办”工作人员富贵,没想到根本进不了山入不了林。因为能进入树林的三个路口全有人把守,对着富贵带着来人的路口有六、七十人,里外三层人员守护着,不准任何人入林。这些人员多为青壮年,也有少数妇女,他们手握锄把、扁担,妇女们手中拿着镰刀,虎视眈眈地望着那些来砍树的人。
(待续)
作者简介:魏少华,铁路退休职工,喜欢旅游和看书,好运动和涂鸦,也喜欢写几句顺口溜自娱。
主播简介:尹相秋 (网名梦锁清秋)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人,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中国朗诵联盟会员《清秋文轩》总编,《都市头条》认证编辑,《中华汉俳》《中国联墨缘香》副总编:2020年中国互联网首届朗读大赛获得优秀奖。有百余篇作品发表在网络平台。朗诵作品接近三千首;配音秀达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