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父辈革命路,红色基因世代传
—— 追踪苏蕾携家人千里重走父辈革命路的艰辛过程
文/张喜魁
一、深夜来电:尘封历史的叩问
2025年7月5日晚9时许,一个来自福建南平市的陌生电话打破了宁静。电话那头的苏蕾女士自我介绍道:“张书记您好,我是苏清云的女儿,经张合军老师介绍联系您。我想了解父亲当年在西北留村的革命往事……” 苏清云?这个名字仿佛从厚重的历史卷宗中飘来。在郑重应允苏蕾后,我立即与引荐人张合军老师核实,旋即扎进尘封的史料中。
后来我与沙河市柴关乡乡派干部段计永,峡沟村书记王徐朝通话取得联系,从中了解了苏清云的家庭情况,频有收获。
二、英雄重现:文献中的光辉足迹
翻开《西北留村志》和张合军老师饱含深情的纪念文章《哪里有了共产党,哪里人民得解放——怀念党的好干部苏清云同志》,一位忠诚、勇敢、干练的革命者形象跃然纸上:
苏清云同志(1911生),河北沙河市柴关乡峡沟村人。1938年10月投身抗日,1940年4月光荣入党。曾任村长、民兵队长,亲历峡沟村埋兵岭战斗。
1941-1942:在日寇疯狂“扫荡”的艰险时期,他协助八路军129师通讯营安全转移,成功保管部队机密文件和电台,功勋卓著,曾受八路军副总指挥彭德怀嘉奖(注:八路军总指挥为朱德)。
1946年,历任沙河县二区农会干部、五区及七区农会主任、石家庄土改工作队队长。
1946年1月,作为沙河县第五区公所党委干部(驻地西北留村),他领导了声势浩大的“反奸除匪、减租减息”运动,亲手创建西北留村党支部。当时“反奸清算、减租减息”工作因伪政权把持和土匪横行陷入停滞。区干部苏清云到村后,整顿组织,重建农会,使政权回到人民手中。土匪头子姚振东(表面为八路军地下工作者,实为匪首)深感威胁,先假意拉拢,后威胁恐吓,均被苏清云严词拒绝。最后姚振东派土匪假借送酒菜行刺,苏清云识破计谋,击毙匪徒并呼援,民兵及时赶到驱散匪众。
最后,在他的带领下成功镇压了危害一方的土匪头子姚振东,为民除了害。这一事件展现了共产党干部苏清云的坚定与机智,为土改扫清了障碍。
1949年:响应党中央“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号召,作为“长江支队”一员随军南下(时任长江支队一大队一中队党小组长,南下前职务为沙河市第五区区委书记)。后扎根福建,任南平地区林业局局长,是新中国闽北林业重要的组织领导和开发建设者之一,为闽北林业早期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1983年离休,享受地专级待遇。)
张合军老师正是被西北留村志中苏清云创建党支部、除匪安民的事迹所打动,于2021年6月17日发表一篇纪念文章,让这位几乎被岁月湮没的英雄重现光芒,感动了无数读者。
三、血脉相连:女儿的夙愿与千里追寻
远在南平的苏蕾女士,偶然读到张合军老师纪念父亲的文章,激动不已。父亲早年离家南下,故乡的细节在家族记忆中已逐渐模糊。这篇详实的记述,瞬间点燃了她追寻父亲足迹、回归故土的强烈渴望。
四、红二代心声:追寻信仰的红色初心
苏蕾动情的说:“作为一名有着27年党龄的党员,我对父亲的敬仰和追寻,不仅源于血脉亲情,更是一个共产党员对党的信仰的传承与叩问。”“这次寻根之旅,让我真正理解了父辈们为什么能舍生忘死、前赴后继——因为他们心中燃烧着对党、对祖国、对中华民族的满腔赤诚与忠心。从我记事起父亲家中办公桌的案头上常年摆放着一本 《论持久战》,他常会拿起来看上几页。当时抗日战争已爆发约10个月,国内存在“亡国论”和“速胜论”两种错误观点。毛泽东在总结抗战初期经验的基础上,撰写此文,科学分析了抗战的性质和前途。那本书是他的最爱,父亲这种坚信共产主义、深爱民族大业的执着精神和爱国勇气始终如一、从没有改变。我终于找到了自己坚定要做一名共产党员的理由:那就是像父亲那样坚定信仰,让红色信仰代代相传,让革命精神永放光芒!”
苏蕾说:父亲曾这样讲过,当地民兵武装组织所起的作用。当年日军设卡严密,封锁一切出入口。对所有进出人员要严格搜身。当地民兵与八路军同甘苦共命运,用生死保家卫国,用机智勇敢的胆量,为八路军送信。参于人员有老有少、有男有女有儿童。一位农妇把八路军的信藏于月经带里,洒上尿液巧妙利用日军的嫌恶心理做掩护,狡猾的日本人让妇女把裤子脱了,月经带摘下搜身。这位妇女故意在日本人面前抖动带子,日本人上前闻到有股骚臭味扑鼻而来,咧着呲牙的嘴,恼羞的说:臭、臭、赶紧地滚开。这种人民群众不畏牺牲、善用智谋的壮举,是八路军克敌制胜的重要力量。
她再次强调: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无数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就没有像我们苏家这样的千千万万劳苦大众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这就是我踏上寻根之路的动力源泉——让历史告诉未来,让信仰照亮征程!”
五、红色寻根:高温下的虔诚之旅
2025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9月3日纪念日临近之际,苏蕾毅然决定携同儿子、侄子、侄媳一行,重走父辈革命路!七月底的华北大地,热浪翻滚,气温高达38℃。他们不顾酷暑与水土不服的挑战,沿着父亲当年战斗过的轨迹,从邯郸到武安,深入沙河山区(白庄、五里碑、峡沟埋兵岭)等村,最终抵达邢台市信都区西北留村。
她翻山越岭,风尘仆仆,历经数日,用脚步丈量父辈的峥嵘岁月,这份执着与坚韧,正是红色血脉的生动体现。
六、 故地寻访:穿越79年的历史回响
自1946年苏清云离开西北留村到南下,时光已流逝79载。当年亲历者大多凋零,记忆弥足珍贵。西北留村人怀着深深敬意,诚酌苏蕾到父亲曾经革命工作过的地方看看。苏蕾和她的亲友团来后,受到了西北留村党总支书记张晓光和党员干部们的热情接待,以表示热烈的欢迎。她参观了村史馆,党的组织建设,心有感触的说:西北留村发展的真好,人纯朴善良,我想老父亲在天之灵会得到一定的欣慰。
亲眼目睹,见证苏清云先辈的老人:
88岁的任玉彬(西北留村首任党支部书记任全义之子)精神矍铄的说:“清云叔?记得!真没想到这么多年还能听到他的消息!他那时就住在我们家跟我父亲一起工作,干练得很!”
95岁的村民郭学礼老人(参加过儿童团)点头确认:“知道!区里派来的干部,就住在林新秀(三人支部之一)家那会儿的三人支部点,还负责调解过民事。人特别机灵,有本事!”
这寥寥数语,穿越近八十载光阴,勾勒出苏清云扎根基层、深受群众信任的鲜明形象。更令人动容的是,2019年在太原采访98岁的老八路任凤兰时,她曾亲口讲述与苏清云并肩智擒匪首姚振东的惊险一幕。
七、夙愿得偿:血脉重连故土
带着苏蕾的殷切期盼,我忙于沙河市工作的方中海、张红旗二人取得联系,委托查找。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方查证沙河市党史办保存的“长江支队”沙河籍南下干部档案资料,终于成功找到了苏清云同志在故乡峡沟村(五里碑)唯一的侄子苏留住(苏清云堂哥苏清贤之孙。注:苏清贤抗战期间在峡沟村任农会主席,被汉奸毒害)。
短短一个月,一段断裂近八十年的血脉亲情得以重续!苏清云同志生前对子女“寻根问祖”的嘱托,终于在他为之奋斗过的热土上实现。
八、故土情深:荣光与传承
峡沟村村主任王徐朝闻讯,激动不已说:“欢迎回家!欢迎英雄的后代回家!你们是峡沟村的骄傲,是红色基因的传承人!”这质朴而真挚的话语,是对苏清云等老一辈革命者最高的敬意,也是对红色血脉延续最温暖的接纳。
尾声:信仰的归途
一次深夜来电,揭开了尘封历史;一次高温跋涉,追寻着红色初心;一份执着寻找,连接起血脉亲情。苏蕾一家的寻根之旅,不仅圆了家族夙愿,更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生动诠释了“重走父辈革命路,红色基因世代传”的深刻内涵。英雄苏清云的事迹与精神,历经岁月洗礼,荣归故里,深深植根于他曾经战斗和守护过的土地。这永不褪色的红色基因,必将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激励后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上续写新的荣光!
作者简介:张喜魁,邢台市作协会员,信都区作协常务理事,信都区作协散文艺委会执行副主任,信都区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员。信都区李村镇西北留村原党总支书记,村级顾问。服务家乡,热爱家乡,对家乡有浓厚的感情,每每巡视这片热土,都能激发心中的那抹诗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