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七步沟
文/谢爱民
太行余脉抱幽岑,
七步溪声绕客襟。
古刹松涛凝晓露,
栈桥石磴印苔深。
云迷翠岫藏仙迹,
风送清钟落远林。
欢喜秋光添野趣,
丹枫映水照初心。
赏析:
这首七律《游七步沟》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太行山水的幽趣与秋景的诗意,格律工整,意境浑成,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点评:
一、意象选取:紧扣“幽”与“趣”,绘山水长卷。
全诗围绕“游七步沟”的所见所感,选取了典型的山水意象:
开篇“太行余脉抱幽岑”以“太行余脉”定地理,“幽岑”点清幽基调,开篇即立境;
“溪声、古刹、松涛、晓露、栈桥、石磴、苔深”等意象,从听觉(溪声、清钟)、视觉(翠岫、丹枫)、触觉(晓露)多维度铺展山间景致,细节鲜活,如“栈桥石磴印苔深”暗写人迹少、时光静,画面感极强;
- 尾联“丹枫映水照初心”以“丹枫”点秋景,“初心”融情于景,让自然之美与心境相契,余味悠长。
二、结构章法:起承转合,层次分明。
起:首联“太行余脉抱幽岑,七步溪声绕客襟”总写七步沟地理环境与初入山时的听觉感受,“抱”“绕”二字拟人化,赋予山水灵动感;
承:颔联“古刹松涛凝晓露,栈桥石磴印苔深”聚焦山间具体景物,“古刹”显人文底蕴,“松涛、晓露”写晨景之清,“栈桥、石磴、苔深”写路径之幽,承接首联“幽”字;
转:颈联“云迷翠岫藏仙迹,风送清钟落远林”由近景转远景,“云迷翠岫”写山之朦胧,“藏仙迹”添缥缈意;“风送清钟”呼应“溪声”,以声衬静,空间感拉大;
合:尾联“欢喜秋光添野趣,丹枫映水照初心”收束于游者心境,“欢喜”直抒胸臆,“丹枫映水”呼应秋景,“照初心”升华情感,让景与情完美融合。
三、语言锤炼:炼字精准,韵律和谐。
全诗押“岑、襟、深、林、心”(平水韵“侵”部),韵脚统一,读来朗朗上口;
动词运用精妙:“抱”“绕”“凝”“印”“藏”“送”“照”等字,或写山水形态,或写光影变化,或写情感关联,让意象灵动起来,避免了静态写景的平淡;
色彩对比自然:“翠岫”之绿与“丹枫”之红形成视觉对比,点亮秋景,画面层次更丰富;
“野趣”“初心”等词口语化却不直白,与古典意象结合,雅俗共赏,既保留了七律的雅致,又传递出真挚的游赏心境。
总结: 这首诗以“游”为线,以“幽”为魂,融山水之景、人文之韵、游赏之情于一体,结构严谨,意象饱满,语言清丽,既有古典山水诗的空灵意境,又不失真情实感,堪称一首情景交融的佳作。
作者简介:谢爱民,汉,男,生于50年代,河北省平乡县人,河北大学中文系毕业,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诗词著作家、省、市诗词协会员,市海棠诗社副社长。爱好新闻、公文、评论、诗歌写作,多篇新闻获囯家、省奖,多首诗词获奖,著《心海涛声》诗词集。

《新诗大观》长期征稿、赠阅启事
《新诗大观》为邢台市诗人协会主办的纯诗歌刊物,逢双月出刊。
《新诗大观》诗刊创刊于1994年,至今已经编辑出版141刊。主要栏目有“特别推荐、诗现场、诗歌发现、散文诗叶、诗歌密码、网络诗文本、诗天纵横、诗歌部落、诗坛撷英、诗人说诗、古韵新声”等。《新诗大观》长期面向国内外征集诗歌相关稿件。
本刊真诚免费赠阅读者,只望读者支付18元/本邮资,增加一本加10元。
投稿邮箱:xsdg1994@163.com
业务联系:13930908446 (同微)
获书通道:13932935519(同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