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祝贺《雁秋诗文选》第四集首发座谈会圆满成功!
祝贺《雁秋诗文选》第四集出版发行 仉雁秋先生近照
作者简介:
仉雁秋 笔名秋实、秋红、秋翁等。男,1939年4月生,山东临沭人。中共党员。编审职称。1959年高中毕业于临沂一中,1963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学院中文系。1963年7月分配临沂一中任语文教师,1978年任教导副主任。1984年调山东省出版总社临沂分社(后为临沂市新闻出版办公室)任编务科长、党组成员;1988年升任副社长(后为副主任);1998年7月任调研员,1999年7月退休。是临沂市第八、九、十、十一届政协委员,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语言学会会员。 1988年和1993年分别创办《小学生学习月刊》和《中学生学习月刊》(后于1995年两刊合并为《少年天地》小学版、初中版),兼任主编,1995年创办《沂蒙生活报》,兼任总编。在任其间分管临沂市报刊管理和版权管理工作,对临沂市报刊的创办和发展做出了贡献。主持编辑出版了多种图书,为社会主义文化、宣传、出版、教育事业做出了优异的成绩。1985、1986、1987三年连续被评为市直模范共产党员,1998年荣获“首届全国少儿报刊优秀工作者”称号。编著和参与编著的书有《神奇的小王子》、《教你学阅读》、《小学语文365题》、《中学文言文复习手册》、《历代廉政故事集译》、《临沂历代诗词选注》、《光照千秋》等数十种。所编辑的《教子育才故事新编》、《小学生优秀作文选》获中国妇联和《中国妇女报》1988年向全国妇女儿童推荐的优秀图书奖。编辑的图书还有《古语今用集萃》、《中学生现代文阅读能力训练》、《费县志》等50余种。在全国各类报刊上发表小说、散文、杂文、诗词等数百篇(首)。事迹载入《中国当代著名编辑记者传集》、《中国当代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大辞典》、《中国当代著作家大辞典》、《中国出版人名词典》、《世界名人录》等多部书中。退休后,于2011年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雁秋诗文选》三卷。并被中国文化信息协会和和谐中国系列丛书编委会授予“和谐中国·艺术领袖人物”称号。
仉雁秋先生和王火先生合影留念(老照片)
读《雁秋诗文选》第四集有感
文/徐守玺
2025年8月7日上午,在北城新区“国宇堂”,隆重举办了《雁秋诗文选》第四集首发座谈会。
仉雁秋先生在新书首发座谈会上讲话 仉雁秋先生的学生在认其玲听老师的新书介绍
本人有幸参加,十分高兴。活动期间得到了仉雁秋先生赠送的新书,如获至宝。回家后便捧书拜读,如饥似渴,爱不释手!
《雁秋诗文选》第四集的出版发行,是沂蒙文学界的一大幸事,新书的内容对临沂本土的人和事,进行了多层次,多维度的呕歌、记述,字里行间充滿着人间正气,人间正道,满满的正能量。极大的满足着人民精神文化的需求,启迪、影响、教育着每一位读者。读仉雁秋先生诗文集,就等于和一位高尚的人在说话,在交流。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靠近什么样的人,就会走什么样的路!人生最大的运气,是某一天你遇到一个人,他打破了你原来的思维,提高了你的认知,提升你的境界,带你走上更高的境界,这就是你生命的贵人。
文友们、朋友们,当你有幸读到先生诗文集中“寸草难报三春晖”这篇文章的时候,你一是会被作者的坦诚、自责、孝德所感动,更会唤起你内心世界对父母孝敬的善行良知。这篇文章2012年10月14日刊登于《沂蒙晚报》,时年70多岁的作者因忙于装修新房,农历7月15中元节忘记了给父母上坟,事后想起来。不禁悔恨的捶胸顿足,大哭了一场。并自责自己确乎是一个不孝之子。值此一件小事,足以证明了先生的高尚情操,根植于灵魂深处的孝道文化精神,多么难能可贵。
先生以八十多岁高龄,仍然矢志不渝,笔耕不辍,写出来了一篇篇感人至深的文章,请问在疯狂追求物质享受,一味跟风追时髦、逐潮流的嚣尘俗风的当下,几人能做到!
仉雁秋先生和学生谷义川合影留念
这本诗文集倾注了先生太多的心血,有不少作品在报刊刊登发表,作品从不同层面描绘了我们这个伟大时代的发展变化,记录下来了人民美好生活的新画卷,弘扬了主旋律,宣传了正能量。
中央领导《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的天职”。先生诗文集始终贯穿着这一指导思想。
篇篇力作,首首精品中,既有见山写山,见水写水的小情小调,又有谋篇布局,激情四射的豪放,读后让人感动不已!
如夫妻这首小诗,就感人至深。例举如下:
夫妻
夫妻,
就是一架钢筋水泥的栋梁结成了,
就能把家庭牢牢地支撑;
就能把幸福的日子过强。
夫妻,
就是一根钢铁的缆绳,
扭紧了,
就能把家的方舟拉动;
就不怕暴雨狂风,
也不惧惊涛骇浪。
夫妻,
就象一只红红的灯笼,
点亮了,
就能把黑夜照成光明;
就能创造一道靓丽的风景。
夫妻,
就象一座温暖的火炉,
恩爱了,
就能让家里充满春风;
就能使孩子健康成长。
夫妻,
就如一对恩爱的鸳鸯,
就该形影随行。
失去一个,
另一个就无比伤痛;
就变成了一只断了线的风筝!
写于2020年10月27日刊于《沂蒙晚报》
这是一首十分难得的好诗,由于西方文化的侵入,世风日下,有人把离婚视为时尚,据有关信息发布,中国目前单身人数为1.3亿,预计会超过3亿人,太多的青年人只注重名利的取舍,物质的享受,根本不理解夫妻之间的真实意义。先生的这首诗歌文字不多,但文字间充滿了浪漫、乐观,读后让人激情四射,心中升腾着一股暖流和愉悦,读后对夫妻恩爱,成家立业的憧憬,大有鹏程万里,宏图大展的感觉,其艺术力量和思想深度都令人印象深刻。可惜的是这样子的好作品很少能见到。
仉雁秋先生和新书主编徐守玺合影留念
又如现代诗“流泪”
现代诗·流泪
我爱流泪,
天天有泪水相伴相随。
请莫笑我性情懦弱,
且让我慢慢品味。
我看见升国旗时流泪,
泪水里饱含缅怀敬仰骄傲的情味。
有老一辈的牺牲奋斗,
才有新中国的诞生,
才有社会主义的堡垒;
有了社会主义祖国,
人民才走上幸福道路,
我这个穷孩子才有晚年享福的机会。
我看见边防将士在冰天雪地里站岗流泪,
泪水里饱含着感恩的情味。
是他们“宁可前进十步死,
不可后退半步生”的拼搏,
捍卫着万家灯火、祖国安宁,
我才有安享太平幸福的机会。
我看到祖国振兴发展的重大事件时流泪,
泪水里饱含着兴奋自豪的情味。
我的祖国快步走向现代化,
人民会更加幸福美好,
我也会有更加幸福和陶醉。
我看见妻子的遗像时流泪,
泪水里饱含着痛不欲生的情味。
她吃苦受累拼搏了一生,
却患病疼痛离我而去,
没有陪我安享晚年的机会……
2021、1、4
参加座谈会部分人员合影留念
有许多诗词创作,总少不了伤心难过,甚至悲痛欲绝的情绪表达,因为作者觉得不这样子,就不符合诗的寓意深远了,有的甚至牵强附会,让人读后感觉很不舒服,索然无味!
然而先生这首诗歌,字里行间的流泪,却没有给读者带去伤感和哀怨。相反读后总觉得信心满满,一片光明。先生以87岁高龄,仍挥笔铺笺,写出这样动人的文字,实在令人感动钦佩。
这就是妙笔生花,画龙点睛的体现和运用。没有吹嘘的宣扬,只有抵达心灵深处的共鸣!一片净土,细细读来,情深意切。
诗文由从国家的独立强盛,军队的威武雄壮,展现了先生豪放的胸襟和乐观向上的人生情怀。值得我们学习和效仿。
邢兆远(左一,北京齐鲁文化促进会监事长、北京光明日报高级记者)《临沂日报》社原主任谷义川(左二)、著名作家、新书作者仉雁秋先生(中间)《世界汉语文学.关东美文》杂志社主编徐守玺(右二)、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羲之书画院副院长尤文藻(右一)合影留念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愿先生在今后的岁月里,登高望远,再攀高峰,创作出更多更精彩的作品,以展示人生的辉煌。
最后衷心祝福仉雁秋先生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2025.8.10
作者简介:
徐守玺,临沂河东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
策划/邢兆远
文/徐守玺
主编/月下听泉
2025.8.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