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雨巷文学社
扶沟雪中听文脉
作者:鲁建才 - 杭州

来扶沟前,这座豫东小城于我不过是地图上一个模糊的点。直到应朋友之约赴其女婚宴,车窗外的风景忽而换了模样——广袤的菜畦铺展成绿毯,泥土与蔬叶的芬芳混着初冬的寒气钻进车缝。当窄街青石板上的脚步声惊起檐角麻雀,我抬头望见那扇爬满时光苔痕的门楣,"大程书院"四个字如惊雷般劈开记忆的迷雾:原来程颢的杏坛,竟藏在这座以蔬菜闻名的县城深处!

次日清晨,天蓝得透亮,风却裹着霜刃的寒。我是第一个叩响书院山门的人。旧墙砖缝里嵌着宋时的月光,残缺石狮仍挺着不肯折腰的脊梁。门庭冷落处,历史正以私语的姿态流淌——这方青砖围起的天地,曾是"洛学"星火燎原的起点。当我摩挲着斑驳门楣,忽然懂得"赫赫有名"原该是这般模样:不在金碧辉煌的殿宇,而在青砖灰瓦间沉淀的九百年书香。
康熙年间重建的院落不过七十余米,却盛得下四朝风雨。古松笔直如剑,恍若程颢"乡必有校"的誓言;两株槐虬枝斜挑天际,让我想起"视民如伤"四字里藏着的温度——那不是居高临下的悲悯,而是将百姓疾苦烙进心口的疼惜。展厅文献在暖光下静卧,纸页间全是程公留下的足迹:疏浚的河道泛着银光,乡学的课童书声琅琅,减赋的告示贴满街巷。一个知县的政绩,被时光铸成永不褪色的青铜。

行至正门,立雪讲堂蓦然撞进眼帘。我屏住呼吸,课本里的"程门立雪"竟在此刻活了过来。杨时与游酢,为求道立于雪中,直到积雪没膝也不肯惊动先生。此刻阳光正好,可我分明看见那漫天雪落,听见那雪粒落在衣袍上的轻响,听见两位学子克制的呼吸——那呼吸里,有对知识的敬畏,有对真理的虔诚,更有足以融冰化雪的执着。
程颢石像立在院中,目光温润如春水。他站在这里九百多年了,看书院几经兴废,看世事沧海桑田。今年正好是他逝世九百四十年,可他倡导的“民本”,他践行的“教化”,依然像古槐的根,深扎在这片土地里。我望着他,忽然想问:如今的我们,还能读懂“立雪”的深意吗?还能遇见“视民如伤”的赤子吗?

离开时,初升的太阳正照在石像上,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像一道跨越千年的文脉。我轻轻绕过,生怕踩碎了什么,生怕不经意间脚步会惊扰这沉睡的智慧。窄街上的风掠过耳畔,恍惚间,竟像是程公在说:教育的火种,从来都在人心深处。这声音与蔬香混着,竟酿成醉人的酒。原来最动人的风景从不在喧嚣处,而在古槐根系里流淌的赤诚,在古松年轮中镌刻的担当,在两位学子雪中站成的永恒姿势。
扶沟的冬日,因这场与文脉的邂逅而滚烫。大程书院的一砖一瓦皆是诗行,一草一木尽是韵脚。当我带着满襟菜香与书香踏上归途,忽然明白:所谓永恒,不过是无数个"杨时"在雪中站成的风景,是千万个"程颢"将民生扛在肩头的背影。这方土地上的雪,从未真正停过——它落在九百年前,也落在每个捧着心火前行的清晨。
2025年1月22日


作者简介
鲁建才 男,1958年出生,杭州人,汉族,浙江大学土木工程硕士、高级工程师,原华通房地产公司总经理,先后参加绩溪胡适研究会、屯溪程朱理学研究会、杭州徽州学研究会理事、杭州市文学学会会员、杭州市苏东坡研究会会员。

投稿须知:
1.本刊为公益平台,欢迎公益投稿。
2.投稿作品必须是作者原创作品,严禁抄袭,文责自负。
3.投稿作品必须是作者投首发作品。
4.本平台刊发文学作品: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文学评论,书法、绘画等。
5.投稿作品一经刊登,本刊以及中国雨巷文学所属机构均有使用、出版之权利。
6.投稿作品7日后未刊登,作者可自行处理,本刊概不退稿。
投稿须提供:
1.文本、2.作者简介、照片
3.朗诵者简介、照片,4.诵读音频、视频
投稿联系热线:13306500910
中国雨巷文学社
首席顾问:黄健 、特别顾问:周绍志
顾问:毛建一、 邓国安、徐勤
海外顾问:鄧瑛(德国)、王静(英国)
社长:陈继业
副社长:孙建胜(兼秘书长)
副社长:刘虹、王木清
雨巷文学编辑部
总编:陈继业(兼)
主编:韩菜菜、朱双碧
本期编辑:陈继业
(2025年 8月1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