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后算账 风光后的悔恨
作者/吴豪
春天,人们辛勤的播种耕耘,
人生对秋天,充满了信心。
秋天,原本应是五谷丰登,
夏日的不可一世,留下悔恨。
你在夏天时,狂热的不安稳,
有的庄家被暴雨浸淋。
有的却干旱的颗粒不收,
人生也祈求岁月的风调雨顺。
秋天,也像人生的收获季,
有的人模狗样,腐败丑恶丧尽了良心。
有的为了名利,像红了眼的赌徒,
假冒伪劣和拐卖,利令智昏。
人生的秋天,有人看似丰收而悔恨,
有人的结果,愧对祖先和子孙。
丰收,属于真诚勤劳的人们,
有人曾经的狂妄风光,成了历史的罪人。
2025年7月17日(立秋)
吴豪这首《秋后算账 风光后的悔恨》,以“秋”为喻,串联起自然时序与人生境遇,语言直白如话,却在朴素的咏叹中藏着对因果得失的冷峻审视,像一面照见人心的镜子,照出耕耘与收获、风光与悔恨的辩证。
开篇从自然时序切入,“春天,人们辛勤的播种耕耘,人生对秋天,充满了信心”,以“春种秋收”的常理铺垫,本是顺理成章的“五谷丰登”,却因“夏日的不可一世”生出变数——“有的庄家被暴雨浸淋,有的却干旱的颗粒不收”。这里的“夏天”既是自然季节,更暗喻人生路上的“狂热不安稳”,自然的无常与人生的波折被巧妙勾连,“岁月的风调雨顺”便成了共同的祈愿,为后文的“算账”埋下伏笔。
诗的后半段,笔锋从自然转向人事,将“秋天”直接喻为“人生的收获季”,画面陡然变得尖锐。“有的人模狗样,腐败丑恶丧尽了良心”“有的为了名利,像红了眼的赌徒”,一连串直白的批判,点出那些背离正道的“风光”:腐败、假冒伪劣、拐卖……这些“利令智昏”的行径,恰如夏日的“狂热”,终将在秋天迎来清算。
结尾直击核心“秋后算账”:“人生的秋天,有人看似丰收而悔恨,有人的结果,愧对祖先和子孙”。“看似丰收”与“悔恨”的对比,道尽“风光”背后的虚妄;“愧对祖先和子孙”则将个人得失延伸至伦理维度,分量陡增。而“丰收,属于真诚勤劳的人们”,与“曾经的狂妄风光,成了历史的罪人”形成鲜明对照,善恶有报、耕耘得获的朴素真理,在直白的诗句中掷地有声。
全诗不避口语,甚至带着些许直白的锋芒,“人模狗样”“红了眼的赌徒”等表述,如同街头巷议般鲜活,却正因这份不加修饰的真实,让批判更具力度。自然现象与社会现象的双线并行,让“秋后算账”既有季节轮回的必然,也有人间正道的铁律——春天的耕耘映照着秋天的收成,夏日的狂傲预示着秋日的悔恨,最终在“真诚勤劳”与“历史罪人”的分野中,完成对人生价值的拷问。
这首诗没有复杂的意象,却以“秋后算账”的民间智慧为内核,将自然规律与人生哲理熔于一炉,读来像一声清醒的警钟,提醒着每一个人:岁月从不会辜负耕耘,也从不会饶恕虚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