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圆梦祭战友
仇育富
2025年的夏天是记忆中从来没遇见过的大热天,温度持续在36度以上,这已是之前夏天的最高温度了。
7月15日,由大丰区文明办道德模范工作室发起的、由“盐城好人”高汉荣牵头的慰问老兵行动正式开启。这一天下午我们一起走访了新丰镇4位患有重症的老兵,他们困病导致生活处于困境,但他们的生活习惯、待人接物还都保持着军人的良好作风,不禁让人肃然起敬。
“公园门口有位摇轮椅的老兵张才荆你应该认识吧?”回程的路上,高汉荣跟我聊着天,“他是1979年对越作战中的一级伤残退役军人,一直有个愿望,想到广西边境当年的战场去走一走,祭奠当年牺牲在那里的战友。昨天我在走访他时他已决定这个月的21日正式出行,他的女儿、外孙也陪同他一起去,正好暑假孩子不上学。考虑到他拖着残疾的身躯行动不便,我决定自费陪同他一起去,也一同去感受一下。”
“是啊,你去他就会多了一条腿。”我随口说道:“如果我跟你们一起去的话,这一路的行程倒是可以写一篇好的文章,这一路的行程也一定非常有意义。”
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我还有些担心,人家会不会同意我一起去?
“你如果去的话这倒真是一个好的题材。”高汉荣听我说出这话显得很开心 。
“是的,题目就叫《千里圆梦祭战友》。”
当时也就这么随口一说,但这几天牙疼,嘴都有点肿了,吃东西碰到那颗坏牙就钻心地疼,在家还好,一旦出远门许多事都是身不由己的。“明天我再决定吧。”
第二天下午我就把身份证发给了高汉荣。
我退休前参加的一次组织活动就是听战斗英雄张才荆讲他在战场上的经历,但彼此并没有交流过 。熟悉与否都不重要,能一起出行就会有一起相处和交流的机会了。
几天的时间很快便过去了。21日早上,我们到公园门口去接张才荆,他让我把他事先准备好的两只红色的塑料袋拿上车,我一看,是装得满满两袋菊花。
“把这些鲜花带去,到那边不一定方便买得到,再说,这些花上带有家乡泥土的芳香,献给家乡的战友最适合。”张才荆于出发前一天联系了大丰春萍花店,说要购买300多朵鲜花,店主吴春萍得知这些鲜花是要带去广西祭奠烈士时,却怎么也不肯收钱:“你们能千里祭奠英雄,也让我尽一份力。”
春萍花店将340枝菊花做了保鲜处理。临行时张才荆还从冰箱中拿出两瓶冰水放在袋子里。从家乡携带的鲜花寄托着张才荆对战友们的思念,也承载着家乡人民对英雄的敬意。
千里征程
来到大丰高铁站,站上的工作人员立即跑过来帮张才荆推轮椅,快到上车时站台打开了绿色通道,我们一行3人得以一起提前来到站台前等车。
到上海站下车后我们与张才荆的女儿张黎、外孙戴明哲会合了,他们从无锡赶来,几乎跟我们是同时到达上海站。
我们一行来到出站口,一位60多岁的女士早已在门口等着我们。张才荆告诉我们,他们是通过网络相识的,这位叫戴立芳的女士通过网络了解到张才荆的事迹后,主动联系他,约好在上海站见面。她联系了一辆商务车,陪同我们一行到上海南站转车。因家中有事无法脱身,不能陪同张才荆完成整个行程,脸上写满了歉意。
我和高汉荣在同一间卧铺的上下床位,不一会对面的上下铺上又先后来了两位美女,其中一位美女看起来感冒很严重,在一个密闭的空间中少不了会担心。
高汉荣跟我说:“忘了一件事,没戴口罩。”
22日上午,我们到达广西南宁东。下车后我问老高“你看下铺的那位美女状态如何?”他说“好像她精神好多了,也不像是一位感冒患者了。”我说:“是的,她的感冒经过这一夜确实是好了。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我们床下的两袋菊花,那里面所散发出来的香气具有一定的药效,它既能起到净化空气空气的作用,甚至还能起到治病的效果。”
这个结果大家还真的没想到。
在南宁东站,我们同老张专程从湖南衡东赶来的战友文忠先生会合了,他将陪同我们到防城港烈士陵园去祭奠战友。后来的两天中文忠为我们现场录制了很多视频,让我们原本只想悄悄走完这一程的旅途引起了轰动。
这是后话。
文忠先生在网上还有一个名字,叫“文拍拍”,他是一名六级伤残老兵,耳朵在战场上被炮弹震聋、右手伤残,还因中风导致右半身行动不便。但他却拖着这样的身躯陪同我们去了两处陵园、3处口岸,白天录制视频,晚上制作、发布。
南宁东站将我们一行安排到了刘三姐爱心休息室,张才荆跟文忠正聊着,旁边还有一位老先生插话:“你们都是残疾老兵吗?”张才荆和文忠什么也没说,默默从口袋里掏出残疾军人证,那位老先生也拿出残疾军人证,3张残疾军人证放在桌上,我赶紧将这个镜头抢拍下来。此时,3名老兵的眼中都早已湿润,我和老高静静地站在一旁,爱心休息中气氛凝固,在场的人都已动容。
雨中祭奠
我们从南宁东站转乘到防城港的高铁,下车后外面下起了大雨,老张在防城的战友翁始宏来接站。他退休前是东兴市公安局的政委,这一路我们一直叫他政委。上车后我们直接去了防城港烈士陵园。
此时外面大雨如注,防城港烈士陵园庄严肃穆,雨水倾泻如幕,顺着150级台阶往下流淌。透过雨帘向上仰望,陵园塔碑高耸,左边赤阳如血,右边银月清冷,日月辉光穿透雨幕,让人肃然起敬。我们踩着湿滑的石阶,攀过一级级台阶。翁政委早已安排了他的两位年轻战友来帮助张才荆,一个年轻人主动背上张才荆,另一个扛起轮椅。
最让人感动的是文忠先生,他一瘸一拐抢在大家前面率先来到了烈士墓前,他在部队便是战地记者,这一次他要为战友纪录千里祭奠的全过程。他举着相机,选好角度在雨中记录下一段段珍贵的视频资料。我和高汉荣、张黎、戴明哲4人穿着一次性雨衣,在每一位烈士墓前轻轻放下鲜花,鞋子里早已被积水湿透,裤腿被雨水淋湿紧贴在腿上。
张才荆摇着轮椅碾过泥水,缓缓行至五位大丰籍战友墓前,颤抖的手抚过石碑上的名字,他猛然挺直脊梁,向当年的战友们行了一个庄重的军礼,雨水与泪水早已模糊了他的脸庞:“兄弟们,当初我们一同奔赴前线,你们把生命永远留在了祖国南疆。我尽管残疾了,但还活着,而你们却回不去了……今天我来看望你们了。”
雨声轰鸣,仿佛天地共泣祭英烈。
得知一位大丰林场的知青也安葬在防城港烈士陵园,同是当年林场知青的高汉荣受家乡老知青的委托,买来花圈,摆放在纪念塔前,军人出生的高汉荣也在雨中向烈士们行上最高礼仪。
陈祥烈士,在他牺牲后的46年时间中,当年大丰的知青伙伴们因为山高路远,从没有机会来祭奠过,但也一直有这样的愿望,此行也算是了了高汉荣和大家的心愿。
张才荆摇着轮椅,仔细辨认着每一座墓碑上的名字。“他喜欢抽烟,给他点上一支。”“他最爱喝两口,咱们敬他一杯。” 他准确地说出每个战友的喜好,仿佛他们从未离开。他带着外孙,他行军礼,外孙行着少先队礼。正如他说,他是带着使命来的,一是自己亲身前往南疆祭奠战友,二是要带着女儿和外孙,让他们一同来感受这氛围,给外孙进行一次现场国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
在滨海籍战友的墓碑前,张才荆久久伫立。“你牺牲前嘱咐我,一定要照顾好你的母亲,我做到了,并且也送完了她最后一站,你放心吧。”46年来,张才荆始终践行着承诺,将战友的母亲当作亲生母亲照料,为老人养老送终,直到她86岁安详离世。
“今天我把我的外孙也带来了,革命自有后来人。”张才荆让外孙给烈士们敬礼、宣誓:“我要向英雄爷爷们学习,长大后报效祖国、建设祖国,强国有我。”
峒中口岸
离开防城港烈士陵园,政委请大家吃了午饭。
下午,我们分乘两辆车,在政委的陪同下驱车驶向边境。两旁高山林立,时不时还有边防检查站,我们向边检人员说明了来意,边检人员立即向我们敬礼、放行,还转身到岗亭里拿来几瓶水,他们对参战老兵都深怀敬意。
政委一路成了我们的向导,他让我们看车的左手边,那里只有一河之隔,对面就是越南,如今外围新设了铁丝网。可能这里已到了雨季,进山后这雨说下就下,一阵一阵的。路边湍急的河水据说这是因为天气原因而造成的海水倒灌,小河的那边是大山,那是越南的国土。
一个多小时后,我们来到峒中口岸。望着崭新的建筑,张才荆的记忆如汹涌潮水般袭来。他说:“当年我们出征越南时,这里没有路,也没有房子。我在战场负伤后掉入了北仑河,原本是处于昏迷之中,被冰冷的河水一激,有了点模糊意识,听到一声家乡口音,心中顿时一松,心想:有家乡战友在,生存的希望便多了几分。”
几十年后的一次战友聚会中,一位当年参战的盐城籍老兵战友怀着欠疚的心情说起一段往事:“有一件事我一直觉得对不起我的一位战友,他身负重伤,身上的血把衣服全部湿透了。我们把他从前线背了几十里路,过了北仑河就到了中国国界,谁知轮到我背他时,一不小心从背上滑了下来,掉进河中,我们赶紧把他捞上来。”
张才荆听完这位战友的话,问:“你见过那位战友吗?”
“没有,当时天很黑,根本看不清人。过了河我们把他送到了战地医院,之后就再也没见过面,也不知道是哪个连队的兵。”
张才荆对这位战友说:“兄弟,你背的是我,当时我听你嘴里喊了一声‘没得命’,就判定是家乡人。感谢你救了我。”
在场的战友们都想不到会出现这样的巧合,张才荆和救他的这位战友紧紧拥抱在一起,其他战友也相互拥抱,一场聚会多了许多动情的热泪。
当年战友们历经千辛万苦,把身材高大的张才荆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今日故地重游,百感交集。连队中有 23 名战士永远留在了那里,今日他千里圆梦,重返旧战场,为牺牲的战友祭奠。这份血色回忆,将会永远铭刻在他心中,成为他生命中最沉重也将是最珍贵的一部分。
匠止烈士陵园
从南宁驱车196公里,我们来到了南疆国门友谊关。我们一行人通过检票口进入友谊关进行参观。
张才荆在关口向我们介绍:"当年我们东线部队都是从这里出征,又从这里凯旋。当年这里便是战场,今天我们却成了游客。祖国强大了,我们的腰杆子也硬了。”
张才荆带着外孙,拉过他的手说道:“今天我把你带来与我一起故地重游,就是要让你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我们在友谊关参观、拍照,有一游客上前询问:“请问你们是老兵吗?”
正在为大家拍照片的文忠答道:“我们是当年在这里参战的老兵,这一位坐在轮椅上的老兵是一名一级伤残军人。”
那位游客谢绝文忠为他录制视频:“我看了很多的电视、报纸,但我还是想听你们讲一讲,只有听你说我才信 ,因为这些都是你的亲历,最真实。你们当初上战场时不怕死吗?”
张才荆说:“谁不怕死啊,都是肉胎凡身,刚上战线时真的是很害怕。当你看到你身边的战友有人就牺牲在你的面前,血肉模糊,那时候你就什么也不害怕了,只想往前冲,去消灭敌人,去救助战友。我的生命就是战友救下来的,战争比我们想象中还要残酷,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转眼便会在你面前消逝,没有上过战场的人是无法体会到的。”
离开友谊关再前行十余公里,我们一行来到了凭祥市匠止烈士陵园。下午两点多的太阳正火,气温很高,站在太阳下几分钟便是大汗淋漓。
在这块安葬了1024名牺牲战友的土地上,高汉荣推着张才荆顺着山坡上的无障碍通道,来到战友们的墓前。他神情凝重,眼中满是怀念。他伫立在墓前,诉说当年的战友之情,回忆当年战争的惨烈。“尽管我伤残了,但我还幸福的活着,而兄弟们却回不了家了。”
这里的每一座墓碑背后,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一段热血的故事。他们将青春与热血永远留在了这片土地,他们都很年轻,都没有成家,牺牲时也都只有20岁上下。
贺州姑婆山
7月27日,“圆梦”之旅一行人来到广西贺州,看望张才荆的老战友林天云,他和这位老战友还是10年前全连战友聚会时见过面,一转眼又是10年没见了。老战友相见无语,他们紧紧相拥在一起,两位老人泪流满面。“我想不到你身体不便还能来看我。”林天云抱着张才荆,声音颤抖。
林天云将我们带到酒店,我们一眼就看到大屏上“热烈欢迎来自江苏的一级伤残军人、中国式保尔张才荆光临贺州”的字幕,让一行人满是温馨。
当晚,两位老人同住一个房间,聊到深夜。从当年的战斗经历到如今的生活点滴,仿佛要把这么多年的空白都填补回来。“我们班当时有十几个人,现在活着的就我们几个了。” 张才荆的话语里满是感慨。
28日,战友林天云带着这一行人来到负氧离子含量极高的姑婆山景区,受到了景区的优质服务和很好的人文关怀,景区安排了最佳导游、经验最丰富的观光车司机。
仙姑瀑布是景区中负氧离子含量最高的地方,但是有200多米的上坡路和台阶需要走过才能到达。“我来背你!”张才荆的老战友林天云撸起袖子,尽管年近七旬,仍亲自背着老班长上山。
背到三分之一处,林天云已气喘吁吁。一对来自山西的年轻游客见状,男青年跟他的女朋友说:“你看这位大叔年纪也不小了,还要背着个残疾人上山,我想上去帮他一把。”女朋友用欣赏的目光看着自己的男友。
“大叔,能否让我来帮您背?”男青年用恳求的语气跟背着张才荆的林天云说。此时他也已累得不行了,他把张才荆放下来,小伙子稳稳地再将张才荆背上身,后面是张黎,她用手机记录下了这一感人的瞬间。而高汉荣和林天云则分在左右两边一路保护。
就这样,年轻的山西小伙子将张才荆一直背到瀑布下。我们要求他跟我们一起合影,感谢他的相助,并祝愿一对年轻人好人好报。
看着小伙子轻松离去的背景,我们感受着这一路的温暖,体会着一种无形的大爱力量在今天年青一代身上演绎,满是欣慰。
仙姑瀑布下,我们一行人一边充分享受着负氧离子,一边听着美女导游的讲解。
下山时,大家又犯了难:这台阶这么陡,如何才能将张才荆带下山?美女导游立即致电景区,得到的回复是:景区将会立即派人来协助。
不一会,来了两个年轻且身强力壮的景区工作人员,他们背着张才荆小心翼翼地往山坡下面走去,直到将他安全地坐上观光车。
离开姑婆山,林天云请我写一封感谢信给景区,感谢他们的服务。后来,这封感谢信被贺州市文旅局公众号进行了宣传。
姑婆山,让我们不仅享受到了健康的负氧离子,还让我们感受到了景区人性化的人文关怀,爱心人士的善良品质、战友之间生死相托的真挚情义,无不让我们从身体到心灵得到一次洗礼。
探望烈士遗孀
告别了张才荆的战友林天云,我们驱车往湖南、江西进发。此行除了圆梦祭奠战友外,张才荆一直有个计划,就是要到江西南昌的安义县去看望一个人。无论行程如何变化,南昌都将是他此次行程中的必去之地。
7月30日上午,翁政委也专程从南宁飞抵南昌,来到安义县与我们会合,他要和张才荆一同去了却一个心愿,就是要来看望他们的老连长刘火金烈士的遗孀陈志英。
陈志英的大女儿和她的丈夫来到酒店,接我们一行人来到一个小区,在这里我们见到了与陈志英老人。
“嫂子,我来看您了。”握住老人的手,张才荆的眼泪夺眶而出。
当年,陈志英带着两个只有两岁和四岁的女儿去广西前线看望刘火金,短短20天的团聚后,陈志英带着两个女儿回到南昌。谁知这一别,他们夫妻从此便是阴阳相隔。
在陈志英带着两个女儿离开部队之后,刘火线便接到作战命令,他带着他的连队100多名战士奔赴战场,正是在此次战役中刘火金连长不幸中弹负伤,他和张才荆一共4名伤员同时都被送到医院抢救,最后只有张才荆活了下来。每次张才荆谈到这一段经历时总是情不自禁地要流泪。
岁月催人老,46年过去了,连长的遗孀终身未改嫁,把自己从一个少妇熬成了一个老太婆,一个人替牺牲的丈夫把两个女儿拉扯大,她的故事感动了整个连队,“嫂子”的称呼被活着的战友们一直叫到今天。
英雄连长就安葬在他自己家乡安义县的烈士陵园,高高的塔碑上是迟浩田将军题写的碑文,在阳光的映照下格外地显目。张才荆为老连长敬献花篮,他轻抚墓碑上的名字。
“连长,我来看你了,你放心,我会带着你们的重托好好地生活下去,我知道我的身后有你们注视的目光,我不会给军人抹黑。”
话语未落,早已让陈志英和她的两个女儿泣不成声,随行的人也都湿了眼帘。
40多年的思念与愧疚,在这一刻化作无尽的泪水。
“连长,我们还会来看你的。”张才荆和翁政委在老连长的墓前庄重地行了军礼,也向连长做出了庄重的承诺。
圆梦前后的感动
7月31日,我们结束了11天的“圆梦”之旅,登上了南昌飞淮安的航班。
在南昌机场,我们看到了他们的宣传标语:军人依法优先。南昌机场派出专门人员来为一级伤残军人张才荆进行全程服务,直到将他送上飞机,交给机组人员。
飞机落地后,机组人员将张才荆背下飞机,坐上轮椅,然后请求与英雄合影。我们都觉得有点奇怪,他们看出了我们的心思:“我认识你们,这几天我们每天在手机上都能看到你们,你们千里圆梦祭战友的事迹早已成了网上的热门话题,能跟英雄合影是我们的荣幸。”
张才荆跟我们一样,只想悄悄地来,默默地回,却没有想到此行竟然产生如此轰动的效应,这个效应在我们回到大丰时也得到了验证。
高汉荣的好友黄新先生冒着一天的大雨驱车从大丰来到淮安接站,然后又将我们一行直接送到大丰的一家饭店为我们接风。一进门,吧台上的服务人员就惊喜地叫道:“哎啊,网红回来了。”
他们也是在最近几天中频频在手机上看到我们的动态。不仅是他们,整个大丰的亲朋好友们都已知道了我们此次千里“圆梦”的旅程。
在回来之后的几天时间里我们连续受到朋友们的接风宴请,有林场老知青,有张才荆和高汉荣的老战友,他们都对张才荆此次千里“圆梦”的旅程敬佩不已。
在“八一”建军节这一天,大丰区餐饮协会专门设宴邀请张才荆、高汉荣和我三个人去分享广西的“圆梦”旅程,张才荆由衷地分享了自己这些年来思念战友的初衷,他一直想回到曾经战斗的地方,看望那些长眠在祖国南疆的战友。“他们都还年轻啊,有的才十七八岁。”每当说起牺牲的战友,张才荆的眼睛里总会泛起泪光。餐饮协会的班子成员们认真听着张才荆的讲述,有人眼圈红了,有人悄悄地抽着餐巾纸擦试着夺眶而出的泪水。
张才荆满是歉意:“我不能再讲了,这些都过去了,不能让大家流泪吃不成饭。”协会执行秘书长严华清表示:“英雄的故事让人感动,英雄的精神令人佩服,你的圆梦之旅让我们看到信仰的力量!”
餐饮协会名誉会长陈福涛感慨地说:“我们原本是为张才荆举办个接风宴,不曾想他却让我们享用了一次丰富的精神盛宴。英雄张才荆这次去广西、湖南、江西,这不仅是一次圆梦,更是一次精神的传承。英雄从未走远,他们就在我们身边,他们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行。我们只有做好本职工作,才是对英雄最好的致敬!”
广西之后来回一万余里,跨越3个省,有一路的疲惫与辛苦,更有一路的感动。
“这一路遇到太多好人了。”高汉荣感慨道。
其实这一路最辛苦的便是他,在他得知张才荆要了却这样的心愿时,几乎是没有半刻的犹豫便做了陪同他前往广西的决定,并且一路上都是他负责张才荆上车、下车、上下台阶。从防城港开始他就一路开着车带着张才荆,上车后将重达几十斤的轮椅搬上车,下车后又从车上将轮椅搬下来,帮助张才荆坐上轮椅,一路的重活全是他一人在干,精心服务,细心陪同。
这一路从广西到湖南,再到江西,都是他一个人开着车。张才荆不由得感慨道:“高汉荣就是我的拐仗,没有他,我的这个行程还不知道会遇到多少艰难,堪比两万五千里的长征。”
这一路,张才荆的女儿张黎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她在网上为大家定车票、机票,联系车站、机场,联系景点,联系酒店,联系车辆,联系饭店吃饭,俨然就是一位后勤总管,没有她解决这些问题,我们的行程还将会面临着许多困难。
张才荆的小外孙也成了我们一路行程中的开味菜、开心果,在车上我们与他互动,在他外公到陵园祭奠英雄时,他也是一脸的庄严,表现得很懂事,让我们真正感到“革命自有后来人”的欣慰。
这一路,方方面面的优质服务让人倍感温馨。从大丰到广西,大丰高铁站乘务员提前安排、调整合适座位,上海站工作人员全程贴心护送,南宁站的爱心休息室,南昌机场工作人员和乘务人员帮助行动不便的张才荆上下飞机,就连在路上都有陌不相识的路人及时伸出援手,帮张才荆的轮椅越过一个又一个的台阶。这些温暖举动让整个行程都充满暖意。这一路上点点滴滴的温暖汇聚成一股暖流,自始自终陪伴着他们的“圆梦”之旅。
老战友文忠、翁政委、林天云、张纲等人的付出同样让人充满感激。到达广西的首站便是翁政委接站,在防城港他陪伴我们两天的时间,后来我们到南昌他又飞过来与我们会合,一同云看望老连长的遗孀。文忠的身体状况并不理想,但在这次旅程中,他不惜拖着疲惫的身躯默默奉献,从衡东到衡阳,他毅然赶到广西南宁与张才荆一行会合,之后便一路陪同,记录下“圆梦”旅程中的每一个珍贵瞬间,还要熬夜编辑视频发布,他所发布的视频迅速传播到各地,使得这一行人无意间成了网络中的焦点,张才荆千里圆梦祭战友的行动受到了无数人的点赞。
我有幸跟高汉荣一起陪同张才荆及他的家人亲历一次广西之行,一起和他们跨越千里走一回“圆梦”之旅。整个旅程中我只是做了一个陪同,一个亲历者,但给我带来的却是一次心灵之旅,让我感受到诸多动人的场景,战友情、同志情、亲情、大爱之情,更有家国情,这些浓浓的情义就如一条连绵不断的线,串起我们一路的旅程。
后记
跨越4000多里、来回万余里的圆梦之旅已划上了句号,但这段旅程中凝聚的爱,已经在家乡大丰广为流传,许多热心人士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表达关心与问候,大丰退役军人事务局在得知张才荆千里圆梦的行动后也时不时地来电表示问候。高汉荣的战友们每天都在关注他一路的行程,我也是每天都会收到几十位来自家乡的微信,让我突然间感觉我们一路的行程就如在直播一部纪实影片。这些来自社会、来自家乡的温暖,也让这段圆梦之旅增添了一份厚重的色彩。
作者:仇育富,江苏盐城市大丰区行政审批局,盐城作协会员,中国诗歌网论证诗人,江山文学签约作家,现有散文集《斗龙河上的船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