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访张学良将军旧居(游记散文)
文/周绿森 诵/旭洋
乙巳初秋,女儿陪我们夫妻来访张学良旧居。广场上的张学良将军铜像高高矗立,似在颔首相迎——他身着戎装,目光望向远方,轮廓在浅淡的阳光下泛着沉郁的光,仿佛仍凝视着曾守护的山河。我们随女儿从广场走向巷口,石碑上“张学良旧居”五字被岁月磨得温润,青灰色砖缝里像藏着百年的风,一脚踏进去,连蝉鸣都轻了几分。

旧居的门是厚重的朱漆,铜环上留着无数人触摸的痕迹。推开时"吱呀"一声,像谁在低声应门。前院是中式庭院,石榴树结着饱满的果,青砖路绕着太湖石,石上爬满青苔,是雨水和时光浸出的绿。女儿指着正房匾额笑:“爸你看,‘治国齐家’,当年少帅住这儿时,眼里装的该是多大的天地。”
正房里摆着老式八仙桌,椅子铺着暗纹锦缎,边角有些磨损。墙上挂着张学良年轻时的照片,西装革履,眉眼间有少年英气,也藏着几分沉郁。讲解员说这是1928年他接手东北时拍的,那年他才二十七岁。桌上铜钟似停在某刻,钟摆却像在心里晃——他握着东北的命运,指尖该是凉的吧。

转进西院,忽然撞见西式洋楼,白墙尖顶,窗棂是雕花铁艺。楼里铺着木地板,走上去“咚咚”响,像踩在历史的鼓点上。客厅摆着留声机,喇叭口弯成月牙形,讲解员说当年常放《松花江上》,话音落时,仿佛听见旋律从时光深处飘来,混着松花江的水声,和无数人的叹息。二楼书房里,书架上还摆着线装史书,书页边缘微微卷曲,想来当年他常在此久坐,灯光透过窗棂落在书页上,映着他眉头的褶皱——是在想东北的雪,还是长安的月?
后院紫藤架下,几个老人正指着老照片低语,说的是西安事变时的故事。藤萝花早已谢了,藤蔓却苍劲攀着架子,像极了那段绕不开的历史。女儿忽然轻声说:“他这一生,从少帅到囚徒,从意气风发到鬓染霜华,可这旧居的一草一木,好像都在记着他没说出口的话。”
走出旧居时,秋阳正落在广场的铜像上,将军的身影被拉得很长。风从巷口吹过,带着老砖的气息,我望着那尊矗立的铜像,突然懂了他目光里的重量——那是一个人把家国扛在肩上时,留给岁月的模样。
沁园春·访张学良将军旧居(苏轼体)
文/周绿森(湖南)
翠瓦朱门,深巷幽庭,岁月漫爬。忆汉卿年少,英姿飒沓;戎装照影,意气堪嘉。剑胆忠肠,邦家系念,志在山河披锦霞。风云涌,看西安事起,扭转偏差。
初临故宅咨嗟。念往昔、功成万众夸。叹半生羁旅,丹心未改;千秋勋业,青史长嘉。旧物依然,英魂远去,只剩清风抚树桠。凝眸处,感沧桑兴废,日影西斜。
作者简介:
周绿森,笔名绿野,湖南衡阳祁东人,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会员。《老年人》杂志通讯员,《都市头条》认证编辑。
主播简介
旭洋 政法机关退休干部。大连市语言艺术学会会员;北京古塔读书会,采菊文苑现代诗社,世界诗歌联合总会,九州联盟精英团队等多家平台金话筒主播!热爱生活,喜欢朗诵,用心诵读诠释生活美好,陪伴夕阳醉美的时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