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幡然醒悟——『韶年作品专刊鉴赏』
幡然醒悟
作者:韶年
很早以前,有一个小和尚不知是受了师兄的欺负,还是六根未净,做什么事也没有兴趣,成天闷闷不乐,焦躁不安,时间久了,情绪变得焦虑,忧伤,悲观失望,甚至胆战心惊。仿佛就像似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而且有了轻生的念头。
这天早晨,他独自一个人走上了寺院后面的悬崖,就在他紧闭双眼,准备纵身一跳时,一只大手突然按住了他的肩膀。他转身一看,是老方丈,不由得流出了眼泪。因为在小和尚的心里,老方丈就是他的亲人。于是,他如实向老方丈倾诉说:自己已经万念俱灰,“看破红尘,”什么牵挂都没有了,只想一死了之。
老和尚关切地说:“你这是误导自己,其实,你拥有的东西很多很多,你先看看你手背上有什么?”
小和尚抬手看了看手背,讷讷地说:“没什么呀?”
“那不是眼泪吗?”老方丈语气沉重地说。
小和尚听了,眨巴眨巴眼睛,又是串串热泪。
老方丈又说:“再看看你的手心。”
小和尚又摊开双手,看自己的手心。看了一阵,不无疑惑地说:“没什么呀?”
老方丈呵呵一笑,说:“那不满是阳光吗?”
小和尚怔了一下,脸上泛起了丝丝笑容。
老方丈见小和尚渐渐醒悟,又循循善诱地说:“你再抬头看一看。”
这回小和尚彻底开窍了,没等老方丈开导,便心悦诚服地说:“蓝天!我还有蓝天!”
老方丈叹了口气,对小和尚说:“其实,你除了眼泪,阳光和蓝天,还有烦恼和痛苦,还有经书和木鱼,还有一颗勇敢而顽强的心。你试想一下,一个连死都不怕的人,还有什么可怕的呢?还有什么想不到,做不成呢?凡是有痛苦和烦恼的人,都是可以拯救和自我拯救的。”
小和尚听了忏悔地说道:“师傅,咱们回去吧,我今天还需要背诵经文呢。”这个幡然醒悟的小和尚,就是后来的著名佛学大师释道安。
释道安(公元312-385),本姓卫,常山郡扶柳县(今衡水市冀州区磊头村)人,幼年父母早逝,为外兄孔氏收养。七岁始读儒家经书。十二岁出家为僧。当时僧侣中只有少数人能讲经说法,释道安和其他下层僧众从事田间劳动,但他毫无怨言,在劳作间隙阅读佛经。由于其天资聪颖,勤奋好学,渐受老师器重,并被允许出外游学。
东晋咸和九年(公元331),释道安游学至邺(今临漳西南),遇高僧佛图澄。深受佛图澄赏识,拜其为师,研修佛学。
兴宁三年(公元365),释道安五十三岁南下襄阳,由当地信徒赞助,修建檀溪寺。在此讲经说法和举办法会,同时进行研究和著述,著有《大十二门经注》、《道行经集异注》等。在襄阳研究佛学十余年,颇有建树。
太元四年(公元379),释道安入住长安五重寺,有僧众数千人。他一方面研究和宣讲佛经,另一方面组织中外学僧翻译了大量的佛经和戒律,共译出佛典14部183卷。对佛教的传播作出了巨大贡献。他总结了汉代以来流行的禅法和般若二宗学说,整理新旧译经典,编写《众经目录》,确立戒规。成为前秦时期杰出的文学家、翻译家、佛教领袖。深受前秦宣昭帝苻坚的喜爱。
他还主张僧侣以“释”为姓,一千多年以来被后世所沿用。如他著名的弟子释慧远,释慧持等。
释道安最突出的贡献,是用中国传统文化解释外来文化,做到了洋为中用。
作者名片;柳洪昌:笔名韶年,衡水市人,当代文学集萃平台签约作家,小说主编。现为《百度人才文学院》旗下《红豆文学名人堂》榜上诗家平台,特邀金牌金笔小说主编,《精品作家网》首席小说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