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存净土
作者:曹干云
繁花落地做芳尘
成泥护干再香魂
万树成林杇木见
不掩绿浪壮精神
2025.8.10于瑶城
………………………………
附文武泰斗抗日英雄世纪顽童
任兄剑老大作:
净土在何方
任剑
所望尘寰无净土
袈裟亦见丧天良
秃驴当宰三千匹
淫窟须摧十万堂
可谏官家迎佛骨
应为民瘼请医方
劝人休买山中宅
隔壁繁花尽老王
乙已岁酷夏于贵阳
………………………………
附賴院长兴荣兄大作:
和.心存净土
作者:赖兴荣
藕节辗尘更护枝
茎香不惧随落溪
脱俗贵在品高洁
红莲出水不沾泥
2025.8.10于瑶城
《心存净土》与相关诗作的创作背景及思想内涵呈现以下特点:
一、核心主题:生命轮回与精神传承。曹干云以“繁花落地做芳尘”喻示生命消逝后的精神延续,通过“成泥护干再香魂”强调奉献精神的永恒性,末句“不掩绿浪壮精神”进一步凸显集体力量对个体生命的超越。
二、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及艺术手法。任剑的《净土在何方》直指宗教异化现象(“袈裟亦见丧天良”)与社会矛盾(“应为民瘼请医方”),以激烈笔触呼唤民生关怀,形成与曹诗“精神净土”的辩证对话。意象对比:曹诗“芳尘/绿浪”与赖诗“藕节/红莲”均通过自然意象的净化特质,隐喻高洁品格;任诗则采用“佛骨/医方”等对立意象强化批判张力。其:结构呼应三首诗均以四联八句为框架,但任诗突破传统格律束缚,以“秃驴当宰”“淫窟须摧”等口语化表达实现思想冲击。
三、哲学延伸,心性论阐释:赖诗“红莲出水不沾泥”呼应佛教“唯心净土”观,强调超脱尘染的主体自觉,与任诗“尘寰无净土”的质疑构成思想碰撞。其时代性反思:任诗“劝人休买山中宅”暗讽资本对信仰的侵蚀,曹诗“万树成林”则暗合集体主义价值,两作共同折射当代精神困境。其创作关联:三首诗均完成于2025年8月10日,但创作地各异(瑶城/贵阳),显示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的思想共鸣。曹诗与赖诗的和韵关系,体现传统诗学“以诗会友”的交际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