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蒋四清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风吹绿草遍地花。彩蝶纷飞百鸟儿唱,一弯碧水映晚霞。骏马好似彩云朵,牛羊好似珍珠撒,牧羊姑娘放声唱,愉快的歌声满天涯。”蒙古族女歌唱家德德玛的这首《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让我们对蒙古大草原心驰神往。草原如此之美,怎能不让人想去亲眼看看呢?
7月18日,东流驴友一行22人,在群主王老师的带领下,踏上了主题为“草原故事”的内蒙古五日游之旅。这次旅行,让我身临其境,深切体会到了草原的独特魅力。
呼和浩特的青城驿站
青城驿站是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推出的便民综合服务体。
内蒙古,全称内蒙古自治区,位于祖国北部边疆,横跨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它内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8省区相邻,外与俄罗斯、蒙古国接壤,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省级行政区。内蒙古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主要的活动舞台,先后有10多个游牧民族在此生息繁衍。
呼和浩特作为内蒙古的首府城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灿烂的文化。它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是胡服骑射的发祥地,是昭君出塞的目的地,是鲜卑拓跋的龙兴地,也是旅蒙商家互市之地,更是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交汇、碰撞、融合的前沿。“呼和浩特”,蒙古语意为“青色的城”,因其中心城区北依大青山而得名。 青城驿站是2017年2月,呼和浩特市“厕所革命”的成果,是具备不同个性化服务功能的便民综合服务体。它分为砖混结构综合体和木屋综合体两种类型,基本功能包括卫生间、环卫工人休息室、母婴室、便利店、棋牌室、茶屋以及书屋等。而且,位于不同位置的驿站还具备其自身的特色功能。其中,卫生间是最主要的部分,设有通用、母婴、残疾和第三卫生间。
每一座青城驿站的设计都与地域文化和街道景观相融合,风格多样,有蒙元风情、古典风格、欧式建筑等,独幢的、复式的应有尽有。它们搭配着呼和浩特的蓝天、绿地,为城市的生态颜值增添了不少色彩,成为了首府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远远望去,青城驿站就像一座精致的小建筑,有的甚至像银行一样气派,可走进才发现,它其实是一个功能齐全的驿站,名字起得恰到好处。
观看希拉穆仁大草原的大型情景剧马术表演《漠南传奇》
希拉穆仁草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蒙古语意为“黄河”,其旅游俗称“召河”,因在希拉穆仁河畔有一座清代喇嘛召庙“普会寺”而得名。希拉穆仁草原是高山草原,也是我国最美的草原之一。广袤无垠的大草原,犹如一张巨大的绿色地毯,湛蓝的天空与碧绿的草原相互映衬,铺展在天地之间,真正是“风吹草地见牛羊”,空气清新宜人,被誉为避暑圣地、草原明珠。
这片草原,古往今来,见证了无数游牧部族的驰骋与拼搏。八百年前,蒙古人这个马背上的剽悍族群跃上历史舞台,他们的马蹄声震撼了世界。大型室外情景剧《漠南传奇》用短短的40分钟时间,精彩再现了成吉思汗时代蒙古民族在草原上成长、壮大,驰骋疆场、建功立业的辉煌历史。《漠南传奇》共有6个场景故事,分别是:相知、征兵、那达慕、反抗、战争、回归。剧中,蒙古人与马紧密相依,人马合一,生动地展现了成吉思汗时代蒙古民族的英雄画面。
表演场规模宏大,表演前,马术骑手们骑着战马在场里不断奔跑,扬起阵阵尘土,为即将开始的表演做准备。10点半,表演准时开始,演员们依次登场,展示了一系列高超的马术技巧。镫里藏身时,骑手侧身马腹,如隐于风;马上倒立,更是展现出惊人的力量与平衡能力;飞马拾物环节,骑手俯身瞬间精准拾取物品,一气呵成。还有多人叠罗汉,团队协作默契如一体,人与马共同舞动,令人叹为观止。马队疾驰,尘土飞扬,阵型变幻莫测,套马场景中,力量与技巧相互碰撞,彰显出草原的野性与豪迈。在激昂的音乐声中,骑手们身着鲜艳服饰,充分展现了蒙古族的勇敢与豪迈,让观众热血沸腾。摔跤、射箭、赛马是蒙古男儿必备的三项技能,他们的力量和智慧在叠罗汉等表演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蒙古族姑娘和小伙们展示的高超马术,更是英姿飒爽,技术一流,观赏性极高,不愧是马背上的民族。
表演结束后,我和同伴们每人买了一份慰问品,以此表达我们对演员和马匹的感激与敬意。
骑马体验
“让我们红尘作伴,活得潇潇洒洒,策马奔腾,共享人世繁华,对酒当歌,唱出心中喜悦,轰轰烈烈把握青春年华。”上午观看了精彩的马术表演后,我心中涌起了强烈的骑马冲动。这也是我活了60多年来,第一次骑马,说实话,心里难免有些胆怯。好在同行的队友们不断鼓励我,给了我勇气。
或许是看出了我的害怕,驯马人贴心地为我选择了一匹体格较小的马,并且安排了专人牵着马缰绳。骑马的要求比较严格,不能穿红色的衣服,不能玩手机,不能摸马屁股,不能有任何惊吓马的举动。
我骑在马背上,跟着马队缓缓穿越草原,尽情观赏着草原的宽广与辽阔。看着团队里的其他几个人骑马的英姿,我心里既羡慕又有些紧张,只能亦步亦趋地跟在驯马人后面,不敢尝试策马奔腾的畅快。看到有拍照的机会,我尽量摆出一个自认为很潇洒的姿势,可照片出来后却发现露出了一截小腿,虽然不尽人意,但也算有了一次独特的骑马经历。将近半个小时的漫步,我的屁股有些累,但并不疼,因为这些被驯服的马儿都非常温顺,大部分时间都很安静,脚步稳健,偶尔落伍了还知道紧赶几步。我心里一直有个策马奔腾的想法,但最终还是没敢造次,不过这次骑马体验还是让我有点意犹未尽。
草原花海化妆旅拍
体验完骑马项目后,吉现雅带我们来到了旅拍基地。在这里,我们可以挑选蒙古服装并化妆。由于我动作较慢,加上挑选服装不太在行,在别人都选好之后,摄影师推荐了一件黄色的蒙古服给我。选好服装,化好妆后,我们便开始拍照。出门的时候,天下起了小雨,可到了花海,天却放晴了。雨后的草原,空气格外清新,蓝天白云下,一望无际的花海美不胜收,让我们这些女同志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如鱼得水。花海里有许多免费的项目,如卡丁车、彩虹滑道、网红秋千、文化长廊等,我和老公挑选了自费的双人骑自行车项目,尽情享受着这份快乐。
盛装出席诈马宴
晚上,我们入住蒙古包,这里的活动丰富多彩,有诈马宴、篝火晚会和烟花秀。刚刚放下行李,吉雅就催促我们赶快换服装。等我们走进诈马宴的蒙古包时,里面已经坐满了人,仪式也已经开始了。
诈马宴源于元朝,是皇室贵族举办的盛大宴会,过去只有在重大庆典、祭祀或接待贵宾时才会举行,非常隆重盛大,因此被称为“蒙古第一宴”“草原第一宴”。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完整地保留了蒙古族古老的礼仪和传统,从服饰到饮食,从歌舞到仪式,每一个环节都有着严格的讲究,让人仿佛瞬间穿越到了元朝。
所有参加人员都换上了漂亮的蒙古服,走进华丽的蒙古包,接受最隆重的迎宾仪式。献哈达、敬酒,伴随着马头琴悠扬的旋律,蒙古姑娘小伙们献上精彩的舞蹈,让我们沉醉在浓郁的民族风情中。我们安徽的几个人坐在一起,桌上摆满了各种吃食和饮品,采用分餐制。接着,大家被邀请到舞台中央,跟着主持人一起载歌载舞,共同狂欢。
正式开吃之前,有一个重要环节,那就是上烤全羊。工作人员推出了两只烤全羊,羊头上用大红花点缀,需要通过剪彩仪式才能食用。为了活跃气氛,进行互动,现场还抽出了两对王爷王妃,进行剪彩仪式,我和老公有幸上台参加了这次活动。剪彩过后,大家便正式开吃,喝酒吃肉,大快朵颐。点歌环节,吉雅为我们安徽的朋友点了一首《套马杆》,将现场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大家酒足饭饱,心情格外舒畅,满心期待着晚上9点半的篝火晚会。
晚上8点,草原上的夕阳美得令人陶醉,雨过天晴后,天上还出现了彩虹,这样的美景自然人人都不会错过。
傍晚时分,篝火晚会的准备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身着艳丽服饰的蒙古族姑娘小伙们,忙着搭建舞台、布置场地。夜幕降临,广袤的希拉穆仁草原上,静谧又深邃,远处传来悠扬的马头琴声,伴随着阵阵欢笑,篝火晚会正式开始。点圣火、跳舞、放烟花,游客们围着篝火载歌载舞,欢乐的氛围一直持续到深夜,真是开心的一天。
参观蒙古部落
今天是我们来到内蒙古的第三天,上午我们前往参观蒙古部落。
吃过早饭,经过一个小时的车程,我们来到了阿拉坦乌拉。导游告诉我们,今天要去一个蒙古家庭,了解蒙古人的生活。一位美丽的姑娘齐齐格接待了我们,她身着蒙古服装,长得十分漂亮,热情地把我们这二十二人引到她家里。她家的蒙古包是传统的形状,周边由竹篱笆的竹子相互支撑着,可以折叠,顶部是伞形,中间有一块玻璃,用于采光。以前过着游牧生活时,这些蒙古包可以收起来,放在勒勒车上,随着他们逐草追水而迁徙。现在定居了,包内的地面换成了木板,这个蒙古包也不再移动,如今只是她家的客厅,专门用来接待客人。正对着门的墙上挂着成吉思汗的照片,下面的桌子上放着一些糖果糕点之类的食品。厅内摆放着几排桌子和板凳,我们坐下后,齐齐格为我们每人倒上了奶茶,然后开始给我们讲述蒙古人的生活。她说自己以前在上海等地方打过工,所以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而且口才很好,讲述的内容通俗易懂。她从蒙古人的婚丧嫁娶、厚养薄葬讲起,然后谈到部落的情况,接着又介绍了蒙古人如何利用车前子、蒲公英等草药治疗一些疾病,还分享了好几个小偏方。她告诉我们,蒙古的男孩从小就被放在马背上学习骑马,没有马鞍摔下来,父亲只会说一句“爬起来”,所以蒙古人从小就性格坚忍、勇敢。如果摔骨折了,用三块板固定,敷上些草药,两个月就能完全康复。她的爷爷以前就是部落里很有名的蒙医,蒙医的神奇之处让我们惊叹不已。接着,她又说到了蒙银,从宝藏阴山说起,讲述了银的功效,比如银可以试毒,能试出菜里的农残品,还可以用银子煮水,或用银碗热敷关节等等,总之银子的功效非常好。她还现场为我们一位姐妹刮颈椎,竟然刮出了砂,并且让她回家后可以根据情况判断有无结节等问题。
不得不说,齐齐格很有营销头脑,我们每个人都买了300元的药膏,还和她加了微信,以便以后联系。之后,她带我们来到了村里的银子加工厂,因为我们以前到过很多地方,已经买了不少银器,所以这次很少有人再购买了。
在蒙古部落外面的草原上,我们被这里的美景深深吸引,纷纷打卡拍照,不舍得离开。最后,在导游的再三催促下,大家才恋恋不舍地回到车上。
畅玩沙漠
响沙湾是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境内的一处国家5A级沙漠旅游景区,距包头市45公里,距鄂尔多斯市50公里。景区因沙子干燥时滑动会发出轰鸣声而得名,沙丘高度达110米,坡度45度,呈月牙形分布,形成了天然的回音壁效应,被誉为中国“响沙之王”。这里的沙漠广阔无垠,沙粒如绸缎般细腻,金黄色的沙海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呈现出一种茫茫沙海入云的壮丽景象。
在进入沙漠之前,每人花15元买了一双防沙袜,然后排队坐索道。因为是旺季,人特别多,有人开玩笑说排队两小时,畅玩沙漠5分钟,当然这只是玩笑话。这里的沙漠确实很大,一眼望不到边,用“沙海”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
出了索道口,通过一个木栈道,我们坐上了沙海游艇来到响沙湾。眼前瞬间就只剩下了一片金黄,天地之间仿佛被金色的沙子所覆盖。我们购买的280元/人的门票,包含了沙海游艇、轨道自行车、北极星全地形车、高空滑索、骑骆驼、果老剧场《果老传说》演出、响沙之巅(飞行塔)、神仙过山车、驼峰过山车等项目。
第一个景点就是骑骆驼,由于人太多,我们只好先去玩其他相对人少一点的项目。我们几个队友来到响沙之巅(飞行塔),排了40分钟的队,去体验天空飞行的感觉。由于我们年纪大了,心情比较紧张,过山车之类的刺激项目不敢坐了,也不想再排队,于是就拍拍照片。
5点钟,我们来到了骆驼景点,这里人仍然很多,我们只好耐心地排队等候。骆驼被誉为“沙漠之舟”,想到即将要乘坐这沙漠之舟,耳边仿佛传来《可可托海的牧羊人》的歌声,心情还是挺激动的。等候区的骆驼都趴在地上休息,等待客人的召唤。按照师傅的指点,我们直接骑在骆驼的背上,两手抓住驼背上的铁环,双脚套在镫子里,准备好后,师傅吆喝骆驼起身。骆驼很温顺,先站立起后腿,人会突然前倾;接着站立起前腿,又会出现后仰,心里还是有点害怕的,毕竟从未有过骑骆驼的经历。由师傅拉着骆驼,我们走向漫漫黄沙深处,被骆驼的两个驼峰夹着,随着骆驼慢悠悠的步伐起伏,感觉比骑马还要舒服。
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不知不觉已经过了7点半,我们不得不结束这难忘的沙漠之旅。
草原秘境,多彩成陵
吉雅告诉我们,今天的景点是拜谒成吉思汗陵墓。听到这个消息,我的脑海中不禁涌现出世纪伟人毛泽东诗中的那句“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再加上导游的解说,让我对了解成吉思汗的传奇人生历史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
鄂尔多斯,蒙古语意为“众多的宫殿”,它是中国最佳民族风情旅游城市,而成吉思汗陵则是诸多魅力景点中最具吸引力的人文景观,被誉为“草原秘境、多彩成陵”。
成吉思汗陵简称成陵,是蒙古帝国第一代大汗成吉思汗的衣冠冢,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草原上,距鄂尔多斯市区40公里。由于蒙古族盛行“密葬”,所以真正的成吉思汗陵究竟在何处始终是个谜。史料记载,吸收成吉思汗最后一口气——也就是灵魂的驼毛,几百年来就收藏于成吉思汗陵。
成吉思汗陵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自治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吉思汗祭典还被录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里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之地。
庄严的陵宫,融合了多民族建筑元素,见证了岁月的变迁,记载着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史诗。从成吉思汗铜像广场通往成吉思汗陵宫,在苍松翠柏之间有一条宽敞整洁的台阶式步道。漫步在九十九级台阶上,听着导游娓娓道来那些古老的传说,让人如痴如醉,仿佛历史触手可及。
一座成吉思汗金戈铁马的雕塑铜像,仿佛横空出世,矗立于此。铜像黝黑发亮,造型生动逼真,彰显了英雄的威武霸气,而基座四周篆刻的蒙古语录,则凸显了英雄的民族气概。这便是为纪念成吉思汗掉马鞭而设立的,相传当年成吉思汗率军路过鄂尔多斯,目睹这里水丰草美,风水吉祥,一时陶醉,竟忘情得失手将马鞭掉在了地上。
进入金碧辉煌的正殿,我们看到一群蒙古族人正手捧蓝色哈达,双膝跪地,虔诚地向成吉思汗汉白玉雕像叩首。参观东西殿与东西廊的人特别多,这里用展板彩绘记录着成吉思汗一生的传奇经历:幼年父被毒杀,青年妻被掳走,壮年统一蒙古,暮年铁骑西征,疆域触及伏尔加河,版图拓至欧亚大陆……他的一生曲折跌宕,波澜壮阔,功勋卓著,尤其是铁木真永不服输,坚持不懈的精神,令人敬佩!
当年,成吉思汗为鄂尔多斯草原美景留恋而失手掉落金鞭,赞誉道:“梅花鹿儿栖息之所,戴胜鸟儿育雏之乡,衰落王朝振兴之地,白发老翁享乐之邦”。其后,成吉思汗八白室即成吉思汗陵辗转大漠南北,永驻鄂尔多斯,屹立在伊金霍洛巴音昌呼格草原。
内蒙古博物馆
内蒙古博物院是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集收藏、保护、研究、展示、教育和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也是全区首个国家一级博物馆。馆藏涵盖旧石器时代至明清时期历史文物、革命文物、民族文物、古生物标本,其中珍贵文物5480件/套,一级文物487件/套。现设基本陈列“远古世界——内蒙古地区的远古生物及其生存环境”“融铸北疆——内蒙古古代历史陈列”“解放之路——内蒙古革命史陈列”“故塞同风——长城及长城地带的文化交融”。
站在博物院宏伟的建筑前,回想这五天的旅程,从草原到沙漠,从蒙古包到现代城市,内蒙古的多彩面貌已深深印在我的记忆里。这片土地不仅有着壮丽的自然风光,更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回程的飞机上,德德玛的歌声再次在耳边响起,但此刻,那已不再只是向往,而是真切的回忆与眷恋。
这次旅行让我明白,内蒙古的美不仅在于它的辽阔与壮丽,更在于它传统与现代的和谐共生,在于各民族文化的交融互鉴。如果有机会,我定会再次踏上这片神奇的土地,继续探索它更多的故事与风景。
蒋四清,女,基层农机人,性格热情开朗,待人友好,为人诚实谦虚。工作勤奋,认真负责,能吃苦耐劳,尽职尽责,具有亲和力,,有一颗简单的心。2021年加入当代文艺社团,著有电子书《兰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