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难以忘怀的“戏子”故事
——观陈佩斯主导的影片《戏台》有感
文|董惠安
“将军墓前无人问,戏子家事天下知”这句流行多年的网络金句,正能量满满,我对革命前辈和功勋人物敬重有嘉,而对一些靠脸蛋走红的明星不屑一顾,更不要说关注他们方八卦故事和桃色绯闻了。可是观看了陈佩斯主导的影片《戏台》后,却忍不住对剧中“戏子”的故事肃然起敬。我觉得他们在戏台上竖起了一座值得纪念的石碑。
中国历史中不乏“戏子”的风骨故事。唐代“安史之乱”爆发,当安禄山在洛阳凝碧宫宴请伪官时,雷海青作为被俘的梨园乐工被迫奏乐,他突然掷琵琶于地,痛斥安禄山忘恩负义、罪恶滔天,并预言叛军终将覆灭。雷海青被当场凌迟处死,成为“安史之乱”中罕见以死明志的义士。
南宋权相韩侂胄沉溺权势、荒废收复中原大业。在一次宫宴上,两名优伶以“只顾享乐,忘北伐迎二圣还朝”为台词,影射韩侂胄专权乱政。表演现场多名官员“脸色煞白”,韩侂胄得知后大怒,将两名优伶秘密处死。
到了近代,梅兰芳为了表达对日寇侵占北平的愤怒,以“蓄须明志、拒登舞台”的方式,展现了中国艺人的风骨。
应当说,这样的风骨,是有传承性的。而陈佩斯《戏台》的戏里戏外,无处不见这种中国“戏子”的精气神韵。
陈佩斯大家可是太熟悉了。作为一代著名的喜剧演员,他从小品《吃面条》《烤羊肉串》开始,贡献了多少让国人发自内心的笑声?然而,这并非他这个“戏子”故事的最精彩处。我感到敬佩的是,是他和朱时茂敢于争取自己的权益,为小品的版权和中央电视台对簿公堂,虽然后来他被“封杀”多年,从此无缘央视春晚。他在最寂寞的年月里,养牛、演话剧,不坠青云之志,暗中憋着劲儿东山再起。当然,最让我敬重的是,他没有获得过任何奖项,这应当理解为他不屑于参与那些凭走关系、拜码头而“拼”来的所谓的奖杯。现实中的陈佩斯,可就真的像是忍辱过江而未自刎的项羽,最终强势崛起,挟《戏台》之风王者归来。
《戏台》里,实际讲述的是陈佩斯带领一群“戏子”与强权周旋、抗争的故事。影片以民国初年军阀混战时期的北平为舞台。五庆戏班携名角金啸天赴德祥大戏院演出经典京剧《霸王别姬》。军阀洪大帅随后率兵包场,要求戏班将正常的售票演出改为洪大帅“开国大戏”的包场演出。不可一世的洪大帅以皇帝般的威风,在德祥大戏院演出了一场荒唐闹剧。他眼睛眨都不眨地用他那把金色的“勃朗宁”手枪一枪崩了要和他“讲规矩”的地头蛇刘八爷,显示了他“枪口定规矩”的天大神威。他还要让送包子的乡党“大嗓门”顶替主演金啸天出演楚霸王,没得商量!更有甚者,他挥刀舞枪,要求戏班子按照他的“旨意”改戏,改成项羽没有自刎于乌江,而是乘船过江东,后来卷土重来,逼刘邦上吊,自己成就了霸业的结局。这结局符合不符合历史不重要,但这符合他自己的起兵发迹史。
改不改?陈佩斯扮演的侯班主在枪口抵胸的关头,为确保全戏班老幼的性命,被迫放弃“戏比天大”的准则,同意改戏。并苦求虞姬的扮演者凤小桐和一身痞子气、包子味的“大嗓门”同台配戏。
这样对历史和艺术肆意践踏的、被阉割扭曲了的、演员都实在不愿演的新版《霸王别姬》,能得到观众的认可吗?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枪刀在握的洪大帅认可就行。起码是在洪大帅的巨幅画像还挂在城头的时期就行。你看看,当包子铺的伙计“大嗓门”懵懵懂懂上台表演楚霸王时,尽管观众啼笑皆非,可洪大帅要的就是这个味儿,他带头喝彩鼓掌,他手下的丘八们自然也乐得跟着鼓掌喝彩。一些清醒的观众面露质疑和困惑,怎耐得洪大帅喝令“鼓掌”的军刀直挥过来了,观众岂敢不叫好?谁敢不叫好?“讲规矩”的刘八爷被崩了后拖出去喂狗的榜样还在显示着“无穷的力量”呢。有人说,这叫形成了“裹挟式”的现场反应。
洪大帅那可叫一个满足啊!可就在他过了一通大烟瘾之后再回到戏台下,情况就发生了变化——重新出现在台子上的楚霸王唱得还是老词,明确表示还是不过江,还是觉得无颜见江东父老,还是要以死明志!
其实,洪大帅一直高高在上,迷信自己枪炮的神威,不清楚这群戏子们的暗中抗争。饰演虞姬的凤小桐面对他的荒唐指令,忍不住要骂他一句“傻逼”!就连伴奏的乐师们都认为如此改戏都是一种耻辱。而金啸天和凤小桐,为了恪守“戏比天大”的准则,在枪口和炮声中居然坚持按照《霸王别姬》的老版本演出,侯班主也一改隐忍求全的态度,喊出“横竖是个死,不如站着死!”激发戏班抱定“破釜沉舟”的决心,保住了一份戏子的骨气,也算是对强权的最后控诉。
洪大帅七窍生烟啊!他此刻就像“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不毙他几个戏子岂能解心头大恨?然而,“时不利兮骓不逝”,他手中那把金色的“勃朗宁”手枪最终失去了威胁和震慑。原因有二,一是受到了他的六姨太思玥的拼死阻止,他枪口瞄不准;二是新军阀蓝大帅攻城的炮声隆隆,城头即将变幻大王旗,他洪大帅手下的兵将如鸟兽散,他也已经自身难保了。他的命运能否像他构想的项羽过江的结局一样,就成谜了。算了一下,从洪大帅进入戏院要求上演“开国大戏”到蓝大帅的炮声响起,也就是一场戏的功夫。这当然有些夸张。但翻开史书一看,有多少所谓的英雄草莽,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还不都是历史舞台上的匆匆过客!
这些英雄草莽,有的淹没在历史的深处,有的成为市井的笑谈。而那些戏曲舞台上坚守气节的戏子们,却成为千古美谈。就拿《戏台》的结尾,凤小桐穿着齐整的戏装,跳进河水,临终还喊出“宁为玉碎”的心声,这显然是一种不屈于权势的殊死抗争,一种风骨气节的绝唱。
再说说陈佩斯吧。已经过了古稀之年,还在拼戏。不去争取获奖,不去攀附权贵,不到官场混个一官半职,更不想到《星光大道》和《春晚》上过把瘾,说来也算是过气了,该当观众了。可他就混迹于戏台上。到了儿整出了个《戏台》,看不出有什么大名堂。然而,戏圈内有人看好他,譬如老搭档朱时茂,还有喜剧大腕儿黄渤等。影片《戏台》上演后,好评如潮。看的观众尤其是中老年观众,笑中有乐,笑中有泪,笑中有更多的沧桑和感悟。我发现他如今的戏剧中,藏着境界,藏着乾坤。他这个老戏骨,风骨更硬。当然,他只是戏子,不是英雄。
这样的戏子故事,我是想拼命忘却,然而却是难以忘怀的。
董惠安2025.8.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