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现场一角)
(梁卫国 肖金报道)
8月9日下午,刘迪生散文集《桃江流浪到天河》新书发布座谈会在广州穗华口腔医院好人工作站会议室举行。中国作协、广东省侨联、省作协等单位相关领导和文学界、出版界以及志愿服务代表共百余位嘉宾齐聚现场,共同见证这部暌违十年的文学新作亮相。


(活动现场一角)
作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侨界作家联合会会长,刘迪生长期深耕文学创作,作品曾获广东省“五个一工程”奖、鲁迅文学艺术奖等多项荣誉。此次推出的《桃江流浪到天河》收录了其近年创作的散文佳作,全书以“情缘结”“乡土恋”“逍遥游”三大主题为脉络,既有对信丰、从化、天河等地风土人情的细腻描摹,也包含与亲友的温情故事,更不乏对烟台、河源等游历见闻的记录,字里行间凝结着作者对人生、自然与艺术的深度思考。

(活动现场一角)座谈会上,广州市作协会员肖金、天河区作协主席胡硕堂等嘉宾先后致辞,盛赞该书“以真挚情感搭建起连接故乡与远方的桥梁”。黄埔区作协主席王国省现场诵读书中片段,细腻笔触勾勒的乡土记忆引发全场共鸣。该书责任编辑李谓在委托代读的信函中提到,这部作品“用十年沉淀丈量心灵距离,是作者悲悯情怀与创作初心的生动写照”。
(现场活动一角)
“刘迪生老师的散文《桃江流浪到天河》是一篇写景抒情、情景交融的佳作。文中对人物的描写尤为出色。刘老师以前写了《赵广军》,读后印象深刻。

(刘迪生老师出版的《点亮生命》书)现在看了《总想把句号画得圆一点的人》中那位领导干部的形象没有刻意拔高,而是通过细节的刻画,展现出其真实、亲切的一面。他没有豪言壮语,却有着坚定的信念和深厚的情怀,令人敬佩。”一位文学志愿者老梁深有感触地说道。
刘迪生在分享创作历程时坦言,“桃江到天河的地理跨度里,藏着一代人对故土的眷恋与对时代的观察”。他提到,书中对王荣宝书法、区广安书画的赏析篇章,既是艺术感悟的记录,更是以文会友的真诚表达。现场互动环节中,读者就“乡土书写的当代意义”等话题提问,刘迪生结合创作经历一一回应,现场气氛热烈。
活动尾声,刘迪生为读者签名留念,与会嘉宾共同合影。花城出版社相关负责人表示,《桃江流浪到天河》以多元视角展现时代变迁中的个体感悟,其出版为广东文学创作增添了鲜活注脚,后续将通过系列阅读分享活动推动作品与更多读者见面。
活动出席当天活动的有广东省侨界作家联合会作家吴耕渔,天河区作协主席胡硕堂,黄埔作协主席王国省,作家协会成员池朝兴、李俊航、梁卫国、徐德银、肖金、王建中、刘德谦;全国道德模范赵广军、赵广军生命热线协会理事刘沛强、广东好人肖锐成、六运志愿驿站站长刘启春、穗华关爱好人工作站副站长李伟琳,医疗专家孔欣、朱德军,毛体书法家苏安琪,退休的老同志董克义、刘国武、刘隆银和媒体朋友以及文学爱好的大学生和高中生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