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饿殍巷里现佛踪
(绍兴三年春,临安城外三十里饿殍巷)
春寒料峭,临安城外饿殍巷的泥泞小路上,几个衣衫褴褛的饥民蜷缩在墙角,眼巴巴地望着巷口那座挂着“积善堂”金匾的粥棚。
粥棚前,绸缎庄的王掌柜挺着圆滚滚的肚子,手里捏着块油光水滑的帕子,正指挥家丁驱赶排队领粥的穷人。
“滚开!今日的粥只发给有‘善缘牌’的人!”王掌柜眯着三角眼,趾高气扬地晃了晃手里的一叠木牌,“没牌子的,饿死活该!”
人群里,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妪颤巍巍地挤上前,哀求道:“王老爷,行行好……老身当年还借过银子给您家老太爷……”
“放屁!”王掌柜脸色一沉,一脚踹翻老妪,“我爹在世时,你们这些贱民哪个不是靠我家施舍活命?如今竟敢攀扯旧账?”
老妪摔倒在地,怀里抱着的半块麸饼滚落泥中,她慌忙去捡,却被王掌柜的家丁一脚踩住手指。
“咔嚓——”骨裂声清晰可闻。
围观的饥民敢怒不敢言,只能低头叹息。
就在此时,巷口传来一阵破锣般的笑声——
“哈哈哈!好个积善堂,积的是黑心,行的是恶事!”
众人回头,只见一个蓬头垢面、衣衫破烂的和尚,摇着把破蒲扇,趿拉着草鞋,晃晃悠悠地走来。他腰间挂着个酒葫芦,脸上醉意朦胧,可那双眼睛却亮得惊人。
王掌柜皱眉:“哪来的疯和尚?滚远点!”
济公也不恼,笑嘻嘻地凑上前,用破扇子拍了拍王掌柜的脑门:“施主,你这顶帽子不错啊!”
王掌柜大怒:“放肆!”
济公故作惊讶:“咦?你这帽子左边绣着‘忘恩’,右边绣着‘负义’,中间还缝着个‘狼心狗肺’!啧啧,好一顶‘禽兽冠’!”
饥民们哄然大笑,王掌柜气得脸色铁青,正要叫家丁动手,济公却从破袖子里慢悠悠地掏出一张泛黄的纸。
“王掌柜,可认得这个?”
王掌柜定睛一看,脸色骤变——那竟是一张二十年前的借据!上面清清楚楚写着,王家落魄时,曾向这老妪借了十两银子,还盖着他爹的手印!
济公摇头晃脑:“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如今债主饿得皮包骨,欠债的倒是脑满肠肥,这世道,啧啧……”
王掌柜恼羞成怒,一把抢过借据撕得粉碎:“一张破纸,能奈我何?!”
济公哈哈大笑,扇子一挥,那碎纸竟在半空中重新拼合,化作一道金光,直接贴在了王掌柜的脑门上!
“既然你不认账,那就让全临安的人都看看,你这‘积善之家’的真面目!”
王掌柜只觉得脑门火辣辣的,伸手一摸,竟摸到几个凸起的字——“忘恩负义,天理难容”!
他惊恐万分,再抬头时,济公已扶着老妪,摇着破扇子,哼着小曲儿走远了。
“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世人看不穿。善恶到头终有报,且看苍天饶过谁?”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