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与大地 春品古韵】5031 小院夜深凉似水,一池明月浸荷花 作者║阿春(辽宁)主播║箫雅

【诗与大地 春品古韵】
小院夜深凉似水,一池明月浸荷花
—— 一首优美的纳凉诗
作者║阿春(辽宁)
主播║箫雅
今天,我们一起鉴赏一首优美的纳凉诗。
夜轩纳凉
宋. 陈必复
银床破睡雾笼纱,
翠簟湘纹卷浪斜。
小院夜深凉似水,
一池明月浸荷花。

陈必复,宋代诗人,字无咎,今福建闽侯人,著有《山居存稿》一卷存世。
他的诗作风格刚开始效仿唐诗的“清深闲雅”,后来又效仿杜甫的诗,认为杜甫的诗格调工稳,绕有“清苍之色”,是真正的集大成者。
“银床破睡雾笼纱”,银床,有两种解释,一种指汲水的辘轳架;二是指银饰之床。根据此诗的意境来看,应该是指院子里的辘轳架。
诗人在轩窗下纳凉,不知不觉进入了甜甜的梦乡。半夜的清风吹动了取水的辘轳架,突如其来的声音划破了夜的宁静,惊醒了诗人的清梦。
诗人从梦境中醒来,看到屋内缭绕的迷蒙雾气,正笼罩纱幔,让他有一种置身梦幻般仙境的感觉。
“破睡”,巧妙点明纳凉时半梦半醒的朦胧状态;“雾笼纱”,既实写夏夜氤氲的水气,又暗喻轻纱帷帐,营造出梦幻般的氛围。
“翠簟湘纹卷浪斜”,翠簟,青竹编织的凉席。诗人躺在翠绿的竹席上,席子上有精美的花纹,身上传来的沁凉感,仿佛置身于水波之上;微微夜风吹来,好似卷起阵阵波浪。
这一句联想巧妙,以竹席的凉意,联想到水的凉意;又由席上的花纹联想到波浪,令清凉入心。
“卷浪斜”,将静态的席纹转化为动态的水波,想象极富创意。
“小院夜深凉似水”,深夜的小院万籁俱寂,月色下凉意无限,如同清凉的水一般。
这里,诗人的视线从室内转向室外,为下文的一池荷花作铺垫。
“一池明月浸荷花”,这一句意境唯美,以荷花点明时令为夏季。
月光下,那一池袅袅婷婷的荷花,沐浴在银色的月光下,四周笼罩着迷蒙的雾气,一种美不胜收的朦胧美感。
一个“浸”字,最为精妙,既实写月光如水一般浸润着世间万物,又暗指池塘的水浸润着荷花。
整首诗,短短四句,以夏夜纳凉为主题,通过选取银床、翠簟、小院、明月、荷花等清凉元素并组合,光影交错,虚实相生,营造出一个清幽绝俗的清凉夏夜,读后让人暑气全消,可谓是纳凉诗中的精品之作。
2025.8.6

【作者简介】
董莹,网名阿春,大学本科毕业。68年毕业于辽宁省实验中学,下乡。回城后进工厂,做团书记工作,后从事教育工作,至退休。
热爱生活,爱好文学,喜欢写作。

【音频总监、主播简介】
箫 雅,辽宁阜新人,小学国学教师。
诗与大地创办人,副总裁,音频总监。多家平台特约主播。
喜欢写作、朗诵。辽宁省散文学会会员,阜新市、县作家协会会员,朗诵学会秘书长。多家平台的主播。诗歌散见于《文学月报》《当代新诗实力诗人》《中国风》《辽宁作家》《中国当代散文实力作家》《阜新文艺》《蒙古贞日报》《辽西风》《阜新日报》等报刊杂志。曾获得多项蒙古贞文学征文及朗诵奖项。

声明:插图 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立即删除。
总编联系方式15841806399文字 版权属原作者。
音频来自主播。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栏目:
【诗与大地·蒙古贞部落】
【阜蒙诗词·现代诗】
【诗与大地·名家有约】
【诗与大地·拓展】
【诗与大地·绝句小说】
【诗与大地·读诗心得】
【诗与大地·诗坛十三姨】
【诗与大地·渤海潮】
【诗与大地·诗情画意】
投稿请微信搜索关注“诗与大地”。
总裁总编辑:
微信:荆枫wu2630582695
副总裁音频总监:
微信:箫雅jia745405216
投稿请附200字以内作者简介,照片一幅。有声作品MP3格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