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题济公画禅卷》
疯僧踏破水云踪,
墨海浮沉一念中。
笔底修罗窥色相,
扇头罗汉笑虚空。
丹青本是无生法,
贝叶原非有字功。
莫问画禅何处是,
桃花雨落酒旗风。
---
第一章 疯僧遇画仙
三月的杭州,柳絮纷飞如雪。
济公趿拉着那双露出脚趾的破草鞋,摇着缺了半边的蒲扇,晃晃悠悠地走在灵隐寺后山的小径上。他腰间别着个酒葫芦,走几步就拎起来灌一口,哼着不成调的小曲。
"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他醉眼朦胧地念叨着,忽然鼻子一耸,"咦?这荒山野岭的,哪来的墨香?"
那墨香清冽中带着一丝松烟气息,绝非寻常市井劣墨。济公循着香气拨开灌木,眼前豁然开朗——一泓清泉旁,坐着个白衣胜雪的年轻人。
那人约莫二十出头,眉目如画,面前支着张简易画案。他右手执笔,左手挽袖,正全神贯注地在宣纸上勾勒山水。奇怪的是,他每画一笔,纸上溪水就似乎真的流动一分,山峦也愈发显得巍峨。
济公眯起醉眼,悄无声息地走到年轻人身后。只见画中樵夫正背着柴捆过桥,那樵夫竟抬头对画外笑了笑。
"妙啊!"济公突然出声。
年轻人手腕一抖,画笔脱手落入泉中。他正要俯身去捞,却见画中那樵夫放下柴捆,弯腰从画里的小溪中捡起一支笔,递出画外。
济公眼疾手快,一把接过那支从画里递出来的笔,啧啧称奇:"画里乾坤大,笔下日月长。小施主好本事!"
年轻人这才发现身后站着个邋遢和尚,慌忙起身行礼:"大师见谅,在下沈墨禅,一时忘情..."
济公却不还他笔,反倒凑近细看:"这笔尖沾的是朱砂还是心头血?怎么有股子腥气?"
沈墨禅面色骤变:"大师能闻到?"
济公哈哈大笑,突然用破蒲扇在他额前一拍:"好个画仙转世!难怪能笔通阴阳!"
这一拍之下,沈墨禅只觉天灵盖一阵清凉,再看济公时,发现这疯和尚周身竟隐隐有金光流转。他扑通跪下:"弟子有眼不识真佛!"
济公扶起他,顺手把笔插回自己乱蓬蓬的头发里:"说说,你这本事怎么来的?"
沈墨禅望着随微风泛起涟漪的画纸,轻声道:"自幼如此。七岁时画只麻雀,那雀儿便飞出窗外;十二岁绘亡母肖像,当夜竟得梦中相见。乡人视我为妖,只得流落江湖..."
济公突然伸手按住他天灵盖,闭目片刻后笑道:"原来如此!你前世是文殊院掌画仙官,因私绘菩萨真容被贬凡尘。这一世合该与我和尚有段师徒缘分!"
沈墨禅怔怔地看着眼前这个浑身酒气的疯和尚,却莫名觉得亲切可信。他整理衣冠,郑重下拜:"若蒙大师不弃,弟子愿追随左右。"
济公从头发里拔出那支笔,在破袈裟上蹭了蹭还给他:"起来吧!先给为师画壶好酒!"
沈墨禅莞尔,提笔在泉边石上画了个酒壶。笔尖刚离开石头,那画就凸起成真,一壶陈年花雕摆在眼前。
济公拍腿大笑:"好徒儿!走,跟师父回净慈寺去!"他仰脖灌了口酒,突然想起什么,"对了,你那画里樵夫..."
沈墨禅会意,提笔在画上添了几道,那樵夫便背着柴捆渐行渐远,消失在青山深处。他卷起画轴,跟着摇摇晃晃的济公走向山道。
夕阳将二人的影子拉得很长,一个疯癫,一个清雅,却意外地和谐。山风吹来,隐约传来济公五音不全的歌声: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坐...世人若学我,如同入魔道..."
沈墨禅听着这看似荒唐实则暗藏机锋的歌词,嘴角微微上扬。他摸了摸怀里的画笔,知道自己的命运就此改变。
---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