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 秋 得 句
文 石 头
风携老叶接新秋,雨落消炎暑渐收。
径菊含馨凝日气,池荷挽翠慰溪流。
蝉声切切吟空语,雁阵遥遥动远眸。
冷热循环终有序,寒凉自是上天筹。
Al对小诗的分析:
这首《立秋得句》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立秋时节的物候变化与自然哲思,通过风、雨、菊、荷、蝉、雁等意象,展现了夏秋交替的微妙动态与天地运行的规律。以下从诗意解析、意象运用和情感表达三方面进行赏析:
一、诗意解析
1. 首联“风携老叶接新秋,雨落消炎暑渐收”“风携老叶”以拟人手法点明季节更替,老叶飘落象征夏日终结,而“接新秋”则赋予自然以主动迎接的生机。后句“雨落消炎”进一步以雨消暑的直观画面,呼应立秋后“暑渐收”的气候特征,与刘言史诗中“商飙早已惊”的秋风惊动之感异曲同工。
2. 颔联“径菊含馨凝日气,池荷挽翠慰溪流”菊花含苞待放、荷塘余翠未凋,捕捉了初秋植物过渡期的独特美感。“凝日气”暗含秋阳的温煦,“慰溪流”则赋予残荷以慰藉流水的柔情,与司空曙笔下“花酣莲报谢”的立秋物候相映成趣。
3. 颈联“蝉声切切吟空语,雁阵遥遥动远眸”蝉鸣渐弱、雁阵南飞,既是典型的秋声秋景,又隐含时光流逝的怅惘。“切切”与“遥遥”形成听觉与视觉的张力,类似李益“明日对秋风”的苍凉,而“动远眸”又透露出对远方的凝望与遐思。
4. 尾联“冷热循环终有序,寒凉自是上天筹”升华至哲理层面,以“循环有序”概括自然规律,呼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物于此而揪敛”的收敛之道。“上天筹”则暗含对天道运行的敬畏,与范成大“且对西风贺立秋”的豁达心境殊途同归。
二、意象运用
- 自然意象的对比与衔接:诗中“老叶”与“新秋”、“池荷挽翠”与“暑渐收”形成夏秋意象的交替,类似刘翰“满阶梧桐月明中”的时序转换。
- 动物意象的象征性:蝉的“空语”与雁的“远眸”既是实景,又隐喻人生际遇,如李益览镜悲秋的镜像投射。
- 哲理意象的收束:尾联以“循环”“天筹”呼应古人对立秋“顺时而动”的认知,如宋代诗词中“因时而感”的顺应之道。
三、情感表达
全诗情感层次丰富:既有对暑去凉来的欣然(如“慰溪流”),也有对时光易逝的淡淡感伤(如“吟空语”),最终归于对自然规律的坦然接纳。这种复杂心绪与白居易立秋诗中的“萧飒凉风与衰鬓”的个体感慨不同,更接近方岳“付与梧桐夜雨声”的旷达。
总结
此诗以凝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将立秋的物候特征与人生感悟融为一体,既有传统诗词“悲秋”元素的影子,又通过“循环有序”的哲思跳脱出单纯的伤感,展现了立秋作为“万物揫敛之始”的深层意蕴。其写景与抒情的平衡,可媲美唐代刘言史“木叶动秋声”的经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