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之伞,向来如此。晴天里,它便蜷缩在墙角,铁骨铮铮地折着,不声不响。人们走过,踩着自己的影子,从不曾向它瞥一眼。它亦不恼,只是默默地候着,仿佛从来就是墙角的一部分。
伞骨是极好的钢做的,外头裹一层黑布,黑得发亮。晴天时,它便这样黑着,黑得几乎要滴下墨来。主人偶尔将它取出,抖一抖灰尘,又塞回去。伞面上积了灰,显出几分沧桑,倒与中年人的鬓角一般颜色。
及至雨天,情形便两样了。它被抽出,啪地一声撑开,便是一个完整的世界。雨点砸在伞面上,咚咚地响,像是无数细小的拳头在捶打。伞面微微颤动,却始终昂着头,将雨水引向四周,护住下面那颗日渐稀疏的脑袋。
中年人走路向来不慌不忙,伞也便不慌不忙地跟着。雨水顺着伞骨流下,在边缘凝成水珠,迟疑片刻,终于坠落。伞下的鞋踏过水洼,溅起的泥点沾在裤脚上,中年人也不甚在意。他晓得,回家自有妻子唠叨,但此刻,他只想听雨打伞面的声音。
伞亦有撑不住的时候。狂风乍起,伞面便翻了上去,露出狰狞的骨架。中年人狼狈地与之搏斗,终于将它扳回原形。此时他的西装已湿了大半,头发贴在额上,显出几分狼狈。路人匆匆走过,无人驻足。中年人抹一把脸,继续前行。伞虽残破,到底还能用。
办公室里,湿漉漉的伞被搁在角落,滴着水。同事们谈论着房价、孩子的补习班和领导的怪癖。中年人沉默地坐着,偶尔应和几句。他的目光掠过那把伞,想起房贷尚未还清,老父的体检报告下周该取了,女儿的数学成绩又下滑了。伞静静地滴着水,在地上积了一小滩。
午后的阳光忽然刺破云层,照进办公室。伞停止了滴水,渐渐干了。中年人下班时拿起它,发现它轻了许多。回家的路上没有雨,伞便被他夹在腋下,像一根文明棍。
最是夜间难熬。中年人躺在床上,听着空调的嗡嗡声。妻子早已睡熟,发出均匀的呼吸。他忽然想起那把伞——明天预报有雨。他轻手轻脚起身,到玄关检查伞是否还在。摸到冰凉的伞柄,他才安心回去睡觉。
伞在暗处静静立着,铁骨铮铮。
人到中年,便活成了一把伞。晴天收起锋芒,雨天挺起脊梁。能屈能伸的何止是伞骨,更是那被生活打磨得发亮的灵魂。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