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夜阑私语时
百乐门舞厅的水晶吊灯在雨晴眼中碎成千万颗星星。她借口补妆躲进女士休息室,颤抖的手指几乎握不稳粉盒。镜中的自己眼角已有了细纹,而方才远山眼中那簇火焰,分明与十年前毫无二致。
"沈小姐。"
熟悉的声音惊得她打翻了香水瓶。远山不知何时立在门边,西装口袋里露出那方锦帕的一角。他反手锁上门,三步并作两步上前,将她困在梳妆台与自己之间。
"十年零四个月又十八天。"他的呼吸灼热地拂过她耳畔,"我每一天都在数。"
雨晴的泪冲花了胭脂。她突然攥住他的领带,将十年的思念都倾注在这个近乎撕咬的吻里。远山的手掌贴在她后腰,温度透过旗袍烫进肌肤。
"跟我走。"他喘息着抵住她额头,"我在霞飞路有栋洋房..."
门外传来未婚夫不耐烦的叩门声。雨晴如梦初醒,慌忙推开他,却见远山从内袋取出枚兽骨发簪——正是她当年藏在枕下的那支。
"今晚子时,"他将发簪别回她鬓间,"我在外白渡桥等你。"
第七章 血色订婚宴
赵公馆张灯结彩,宾客们举杯恭贺赵公子与沈小姐订婚之喜。雨晴机械地笑着,腕间玉镯与兽骨发簪在灯光下形成讽刺的对比。
"秦老板到!"
远山携着位穿西式礼服的明媚女子入场,引起阵阵私语。他从容地向主桌走来,将锦盒放在雨晴面前:"一点贺礼。"
盒中是把精致的猎刀,刀柄红绳崭新,刀刃寒光凛凛。雨晴突然明白这是当年那把刀的孪生兄弟,刀鞘内侧刻着"山晴永契"。
"这位是舍妹秦明月。"远山突然提高声音,"刚从英国学医归来。"
雨晴这才注意到那女子眉眼与远山极为相似。明月热络地挽住她手臂:"嫂子气色不太好,我替你把把脉可好?"
偏厅里,明月的手指突然一颤:"肺阴亏损...这症状持续多久了?"见雨晴沉默,她急道:"我哥找了你十年!他那些'南洋经商'的鬼话,其实是跟着伤兵列车跑遍半个中国!"
窗外惊雷炸响。雨晴突然咳出鲜血,染红了明月雪白的衣袖。恍惚中她听见远山撕心裂肺的喊声,看见他撞开人群奔来的身影——就像十年前追赶马车那样不顾一切。
第八章 病榻悔婚书
广慈医院的特护病房里,雨晴在高烧中呢喃着山歌。远山守了三天三夜,胡茬泛青也浑然不觉。明月拿着诊断书进来,眼圈通红:"和母亲一样的...三期肺痨。"
"用最好的药。"远山将脸埋进雨晴散落的长发,"我去找赵家退婚。"
赵公子带着打手闯进来时,远山正在给雨晴喂药。翡翠药碗被砸得粉碎,褐色药汁溅在雪白被褥上,像极了当年溪边的泥泞。
"奸夫淫妇!"赵公子掏出枪,"我赵家的面子..."
"十万大洋。"远山突然说,"再加法租界那三间绸缎庄。"见对方愣住,他冷笑:"令尊挪用军饷的证据,够换一纸退婚书吗?"
雨晴醒来时,枕边放着签好的退婚书与那对猎刀。窗外梧桐沙沙,仿佛又回到云雾村的春天。她摸索着拔下发簪,发现中空处藏着张字条:"青山依旧,等我带你回家。"
第九章 雪夜终相逢
平安夜的钟声敲响时,雨晴执意要去看外滩的雪。远山用貂裘将她裹成襁褓,抱上敞篷汽车。雪花落在她睫毛上,像极了当年的山间晨露。
"冷吗?"他不断摩挲她冰凉的手指。雨晴摇头,望着海关大钟微笑:"比绣楼暖和多了...那年你爬窗进来,手也是这么凉。"
远山突然将车停在黄浦江边。江面浮动着碎冰与灯影,对岸教堂传来《平安夜》的歌声。他取出个红绸包袱:"给你的圣诞礼物。"
包袱里是件绣满桐花的嫁衣,针脚细密处可见"山晴"二字。雨晴突然剧烈咳嗽起来,鲜血染红了衣襟上的白桐花。远山慌乱地用手帕去捂,却发现那方并蒂莲锦帕早已被血浸透。
"还记得...我们的山歌吗?"雨晴气若游丝地靠在他肩头。远山哽咽着唱起当年溪边的调子,感觉怀中的身躯渐渐变轻,仿佛一片即将融化的雪花。
子夜钟声里,雨晴的手突然垂下。发间兽骨簪落地断成两截,露出里面卷着的纸条——是十年前她未能送出的私奔计划。远山抱紧她尚有余温的身体,在漫天飞雪中发出野兽般的哀鸣。
第十章 青山埋骨处
清明时节的云雾村,新坟前的野百合沾着晨露。远山跪在碑前,将两把猎刀并排埋入土中。刀柄红绳纠缠如结发,在春风中轻轻摇曳。
"先生。"明月撑着黑伞过来,"南洋来的急电..."
远山恍若未闻,只是抚摸着石碑上"爱妻沈雨晴"的字样。雨声渐密,他忽然想起那个山涧初逢的春日。若早知结局,他是否还会扶住那个踏滑的姑娘?
山风拂过溪涧,吹散他鬓间早生的华发。远山终于起身,将褪色的锦帕系在墓碑旁的桃枝上。帕角那个"晴"字历经岁月,依然清晰如初。
远处传来孩童的山歌,清亮得刺人心魄。远山望着云雾缭绕的青山,恍惚看见雨晴提着月白裙裾,在桐花纷飞处回眸一笑。
[全文完]
——
后记:青山不老,此情不绝
写完《青山依旧锁情深》的最后一个句点,窗外的梧桐叶正飘落在我的案头。恍惚间,仿佛看见秦远山站在黄浦江畔的风雪中,怀中抱着他此生最珍贵的桐花。
这个故事萌芽于某个雨夜,我在旧书摊偶然翻到一本民国时期的绣花图样集。其中一页夹着方褪色的锦帕,帕角绣着个模糊的"晴"字。不知是哪位姑娘未及送出的心意,就这样在时光中静默了八十余年。
创作过程中,我常常想起琼瑶女士笔下那些为爱痴狂的灵魂。沈雨晴咳在嫁衣上的血,秦远山埋在坟前的猎刀,这些意象在我梦中反复出现。最痛的不是生离死别,而是明明相爱至深,却总被命运捉弄的无奈。
有读者或许会问:为何不给有情人圆满结局?我想说,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能遇见刻骨铭心的爱情已是奇迹。就像云雾村那条山涧,看似被乱世尘埃掩埋,实则在地下静静流淌,终将汇入更广阔的江河。
特别要感谢我的祖母,她十六岁时也曾将绣帕塞给奔赴前线的青年。虽然结局不同,但那份"山无棱,天地合"的决绝,成为这个故事最珍贵的精神底色。
最后,请允许我用秦远山在雨晴坟前写的诗作结:
"十年青山路,万里觅芳踪。
当时溪畔月,曾照双影重。
帕上相思字,刀头生死盟。
夜台若相见,犹唱旧时声。"
愿所有真挚的感情,都能穿越时空的阻隔,在某个春天的山涧边重逢。
作者 谨识
壬寅年桐月于听雨轩
——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