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这东西,原是不必着急的。它像一锅老汤,文火慢炖,咕嘟咕嘟地冒着泡,香气却早已渗入骨髓。人们偏要快,偏要争,偏要在那汤里加些味精,以求速成。殊不知,真正的滋味,原是要慢慢熬出来的。
我见过一位老翁,每日清晨必坐在巷口的石凳上,捧着一杯茶,看那太阳从东边爬上来。茶是极普通的茶,杯子也是粗瓷的,边缘还磕破了一角。他却喝得有滋有味,仿佛那茶里藏着什么天大的秘密。我问他为何如此,他只笑笑:"茶就是茶,喝就是了。"我起初不解,后来才明白,他喝的哪里是茶,分明是那一段无人打扰的晨光。
世人总爱看别人的景致。张家买了新车,李家换了新房,王家的孩子考了第一名。眼睛长在别人身上,心却悬在半空,没个着落。我认识一个妇人,终日里东家长西家短,比来比去,脸上的皱纹里都夹着算计。忽然有一天,她病倒了,躺在床上,窗外一株老梅开了花,影子投在墙上,随风摇曳。她说,活了半辈子,头一回发现影子也会跳舞。
念别人的好,原是一种修为。人心如井,有的深些,有的浅些。深的能容下别人的长处,浅的连自己的短处都盛不下。我曾在乡下见过两个农夫,因田界起了争执,一个骂得嘴角泛白沫,一个气得脸色铁青。后来下了场大雨,两家的秧苗都淹了。两人不约而同去挖沟排水,挖着挖着,竟挖通了。水退了,仇也消了。原来人心里的沟壑,有时只需要一场雨就能填平。
随心二字,说来容易做来难。人活世上,如负枷而行,有的是别人给的,更多是自己加的。有个书生,苦读半生,总不中举。一日忽然将书册尽数卖了,换了几亩薄田,种起花来。别人笑他痴,他却自得其乐。问他缘故,他说:"从前读书是为功名,如今种花是为花开。"这话颇有意思。功名是给别人看的,花开却是给自己赏的。
细而朴素的美好,往往藏在最不起眼的角落里。街角卖豆浆的老妪,动作迟缓却从不短斤少两;巷尾修鞋的匠人,眼睛花了却能把破鞋修得比新的还结实;邻居家的小儿,每日黄昏必在门前空地上画些歪歪扭扭的图画,下雨了就画水洼里的倒影。这些琐碎事物,拼凑起来,竟成了生活最本真的模样。
慢煮的时光里,连忧愁都是淡的。像那杯放久了的茶,初尝苦涩,回味却甘。世间纷扰,不过是过眼云烟,随它来,随它去。心若自在,身在何处都是归途。
路还是要自己走的,景致却不必都一样。有人爱看高山,有人偏好流水。高山有高山的壮阔,流水有流水的缠绵。各得其所,便是人间好时节。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