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雄村自卫反击战始末
庄金旺
今年9月3日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日,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日。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侵占东三省到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经过14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最后终于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据史料记载,日寇于1939开始侵入鲁西北平原,我们的茌平县县城就是这一样被占领的。
日军占领我们县以后,很快就组织起汉奸伪军对茌平人民进行血腥镇压,他们到处横征暴敛,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不畏强暴的茌平人民纷纷起来反抗。
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县曾涌现出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英雄事迹,其中尤以茌平城南10公里处张家楼英雄村的事迹最为悲壮!最为惨烈!
张家楼村离我们村很近,它就在我们村东南方向上,离我们村大约只有八里路,因为离得近,两个村亲戚连亲戚,许多人彼此都很熟悉。
我奶奶的娘家就是这个村的。日本鬼子攻打张家楼村时,我奶奶正住娘家,她是张家楼惨案的亲历者。
我小时候,奶奶经常给我讲她娘家张家楼村打日本鬼子的故事,一提起小日本鬼子,她就恨得咬牙切齿,不住地流泪!她的许多亲属都在这场惨案中被杀死了!我奶奶娘家就两个弟弟,他们全都是村里的民兵联防队员,两个人都长得膀大腰圆,威武雄壮,全都是不怕死,全都是敢扛着铡刀杀日本鬼子的硬汉子!
这两个人都在张家楼血案中被小日本的机关枪打死了!
张家楼发生血案时,我奶奶幸亏藏在土炕洞里,才免于一死。
日本鬼子打张家楼时,我父亲都10岁了!幸亏他那次没有跟我奶奶去他姥姥家走亲戚,要不,说不准也会没命了!
关于张家楼英雄村的抗日故事我父亲知道得也很多,打我懂事以后,他经常给我讲那些故事,因此,关于张家楼英雄村抗日斗争的故事我也就比较熟悉。
日寇于1939年占领茌平以后,为了巩固其残暴统治,他们先后在许多村子都设立了据点。
当时的张家楼村是一个有近千人的大村子,这个村的周围有许多村子都建有这样的据点。
自从有了日伪军的这些据点,张家楼村便永无宁日,不是今天这个据点来催粮,就是明天那个围子来要给养,经常有老百姓因为交不上粮和钱就被绑票或被残忍杀害的事发生,老百姓都被逼得活不下去了!
张家楼村向来就有善于团结,不畏强暴,不畏强敌,敢于碰硬,敢于亮剑的优良传统,面对日寇的疯狂侵略,他们毫不畏惧,纷纷组织起来进行反抗,他们多次设法找到共产党领导的茌平县抗日政府和县大队,这些组织很快就接纳了他们。
1944年9月30日抗日县政府派人到张家楼村,帮助村里建立了抗日民兵联防大队,全村共组织起民兵300人,下设3个分队,大队长张承刚,副大队长张承新。
张家楼村终于投入到党的怀抱,从此便成为茌平县一支重要的抗日武装力量。
为了更好地防御日伪军的袭扰,全体村民同仇敌忾,齐心协力,全村男女老少齐上阵,不分昼夜,不辞辛劳,不到半个月就在村子周围修筑了一道高约2丈,厚7~8米的围墙,围墙东,西,南,北都设有寨门,寨门外还修筑鹿砦,在土围墙四周,他们还开挖了一道宽7~8米,深约2米的壕沟,用于抵挡日伪军的进攻。
村里很快就筹集到许多大刀,长矛,土枪等各种武器来武装民兵,村里的民兵不久就用115条土枪组成“钢枪队”,最让人佩服的是村里的这些民兵竟然制造出6门“大将军”土炮和12门“小将军”土炮,这些土炮杀伤力很大,令日伪军闻风丧胆!
张家楼村日益强大,他们英勇顽强地反击日伪军的一次又一次袭扰,周围的十几个村子随后也积极响应张家楼村的抗日斗争,张家楼村渐渐地就成为茌平县范围内抵抗日寇侵略的一个坚强战斗堡垒。
日伪军对张家楼村的抗日斗争极端仇视,多次预谋策划,企图瓦解张家楼村的抗日武装,他们多次派特务到村内刺探情报,均未得逞!
茌平日伪军把张家楼村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当时驻茌平的日军头目叫井上,驻茌平县的伪县长是臭名昭著的大汉奸李岐山,他同时又是伪军的头目。这二人全都是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两人多次密谋袭击张家楼村。
1945年3月下旬的一天晚上,日军头目井上召集了由伪县长李岐山等人参加的军事会议,制定了密谋攻打张家楼的计划。井上很快与驻聊城的日军头目国井联系上,国井派来60名日军,并治安军一个团,他们带来了轻,重机枪以及掷弹筒等许多先进武器。
3月29日清晨,日军90人及大汉奸李岐山的伪军部属共2900人对张家楼进行偷袭,敌人将张家楼村团团围住,他们妄图从东寨门攻进来。
只听村内一阵钟声,全村男女老幼纷纷登上寨墙,菜刀,红樱枪,弹弓,石块全都成了武器,在县大队的指挥下,民兵和群众把几十门“将军炮”土炮和众多的土枪顺着围寨墙排成一圈,敌人集中了40多挺机枪,把张家楼的围墙都打去半截子,都无济于事。
张家楼军民越战越勇,誓死保卫自己的家园,战斗相持到第二天下午,他们连续打退了敌人的三次进攻,敌人始终都没有攻入到围墙内部来。
对于张家楼的顽强抵抗,茌平的日伪军恼羞成怒,日军头目井上又从临清叫来30名日军和一门大炮,驻聊城的治安军又增派一个团,并把一个180人的机枪营调来了,日伪军兵力很快就增加了800多人。
3月31日拂晓,井上,李岐山带领日伪军和治安军一起共3700多人重新把张家楼包围得水泄不通。
面对日伪军的再次包围,张家楼村的村民宁死不屈,毫不退缩,他们在寨墙上和抗日联防大队成员一起出生入死,并肩战斗。
聊城来的治安军布置在南面和东南面,全部日军,大炮,重机枪和机枪营布置在北面和东北面,他们准备从北面打破围墙后攻入村中。
这次日伪军有了专门用于攻打寨墙的大炮,张家楼村也就遭了殃!
上午8点左右,日军连放三炮,紧靠北门的寨墙很快就被轰开了一个城门楼大小的洞,日伪军由这个洞蜂涌而入,然后他们又集中火力,向村内发动更猛烈的轰击,终因他们火力太猛,敌我力量又过于悬殊,寨墙上的军民拼死抵抗,死伤累累,最终也难以阻挡住日伪军的进攻。
民兵联防大队大队长张成刚发现寡不敌众,就立即下命令组织突围。
副大队长张承新带领20多名民兵从南门冲出寨子,遭到已埋伏在那里的治安军机关枪的疯狂扫射,民兵和跟随的群众全部遇难。
县大队的联络员带领150多名民兵和群众继续向南突围,他们很巧妙地击毙了治安军的指挥官,趁治安军乱作一团之际,他们这伙人才得以冲出包围圈。但敌人很快就平静下来,后边的民兵和群众紧随其后再想突围时,便遭到治安军密集机关枪的扫射,人员大部遇难!
突围成为一桩越来越艰难的事!
民兵大队长张成刚在组织突围的战斗中身负重伤,村民失去了主心骨,整个村子顿时乱作一团,局面很快就失控了!敌人早已布下天罗地网,把村子围得水泄不通,围墙外面到处都是埋伏着的日伪军,许多村民们很快就发现无论想从哪里设法出去,都办不到。
不少人想从通向南门下的地道口突围出去,但当他们从地道口出来后很快就被埋伏在那里的治安军发现了,一阵子机关枪扫射后,几乎全部壮烈牺牲!
有人从围墙上的垛口滑落了下去,这些人很快就被下面的敌军发现了,一阵子子弹扫射,当场就牺牲了!
村民们发现再也无法逃出去了,只好退回到村里设法躲藏起来,有的躲在旮旯里,夹道里,有的钻进柴垛,草堆或土井里。
穷凶极恶的日伪军进村后实行灭绝人性的“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他们见人就杀,遇柴就点,见房就烧,见耕牛牲畜等财物就抢,他们挨家挨户搜索,决不放过一个大活人,很快村里到处火光冲天,浓烟滚滚!惨叫声不绝于耳!一片混乱!
有人藏在地窖里,惨无人道的日军就点燃秫秸投进去把他们烧死!
有人无处可逃,慌不择路跳到水井里,眼看就快要被淹死了,灭绝人性的日军不仅不去救他们,反而落井下石去砸他们,快要淹死的人几次被砸下去,漂上来,挨千刀的小日本鬼子就继续往井里扔石头,掀石磙,看热闹玩,直到把落入到水井里的村民砸死为止。
……
经过日伪军那帮牲畜两个多小时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张家楼村寨墙外,寨墙上,大街上,胡同里,院子里,屋子里……角角落落,横七竖八,到处都是被害者的尸体!烈士的鲜血染红了整个村庄!
张家楼村民用鲜血和生命保卫自己的家园,全村人没有一个投降和当汉奸的!
在这场战争中涌现出了许多面对敌人的刺刀和枪口视死如归,拼命抵抗的场景!
有不少没有突围出去的民兵,为了保护手无寸铁的村民,奋不顾身,在打完最后一颗子弹后,用刺刀和数倍于自己的敌人展开肉搏战,最后全惨死于敌人的屠刀之下。
有一位13岁叫徐三的小男孩,被敌人抓住后,敌人用刺刀指着他,问他土八路在哪里,他昂首挺胸,面无惧色地说“不知道!”敌人打了他,他就破口大骂,最后他就被敌人活活地捅死了,死后肠子都出来了。
有一位叫吉聘芬的英雄母亲,为保护隐藏起来的18名村民的性命,宁肯把自己想哭叫的孩子捂死在被子中。
等等,类似的英雄事迹还有许许多多!
张家楼惨案发生后,得到消息的冀鲁豫第一军分区和茌平县大队赶紧前来营救,但为时已晚,日伪军早已押送着被逮捕的群众和所抢的财物逃之夭夭了!
张家楼惨案,日伪军共杀害共产党员,村干部,民兵和群众333人,打伤271人,抓走264人,他们还抢走了大量牲口,大车等重要物资,把村里绝大部分房屋都烧毁了!
张家楼惨案发生后,面对日寇的血腥镇压和他们洗劫后的一片废墟,英雄的张家楼人没有丝毫退缩和惧怕,他们在县抗日政府的正确引导下更加坚定了同日寇血战到底的决心,他们重新振作起来,一方面搞好村庄建设,组织生产自救,另一方面又重新把民兵组织起来,继续扛起英雄村英雄民兵的大旗,协助县,区开展武装斗争,直到把日寇赶出茌平县城,茌平县彻底解放。
1960年,全国民兵代表大会上,张家楼被授予“英雄村”的光荣称号。
为纪念张家楼惨案中死去的烈士们,1971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村里建起烈士陵园,陵园内设有“张家楼民兵英雄事迹展览馆”,馆前高高矗立着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1977年经省政府批准,张家楼抗日遗址成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家楼村是英雄的村!张家楼人民是英雄的人民!抗战时期张家楼人民的抗日斗争也是中国抗日战争的一部分,那些牺牲了的革命烈士用鲜血和生命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他们将永远活在人们心中!他们的英名和事迹永垂不朽!
作者简介:庄金旺,山东茌平人,爱好写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