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班因雨延误半天
鄒建興(江西)
一场暴雨致机延,半昼干熬心冒烟。
试问风云因甚故,赐康消暑灌山川。
持续高温受不了
作者:黄兴洲(江蘇)
柏油路面可煎鸡蛋,
连蜗牛都在喘息。
蝉被烤得焦黄,
下酒正好——。
风躲进空调外机里,
连影子都蜷成一团火。
云像被融化的糖,
悬在半空不敢滴落。
在太阳下干活的人,
连头发都往外滴水。
衬衫湿透,
紧贴胸脊。
真热!!!
2025.08.05于传奇书画院二部
大同云岗石窟赋
文/连丙堂(河北)
武周山麓,佛光永驻。
千载风烟难掩其华,
万尊法相尽显庄严。
云冈石窟,北魏遗珍,
凿岩为寺,刻石成佛,
实乃中华佛教艺术之冠冕。
遥想当年,昙曜法师率众开山,
铁凿声声震幽谷,石屑纷纷落清泉。
历经三朝风雨,凝聚百工心血,
终成此佛国圣境。
山崖绵延一里,洞窟星罗棋布,
或隐于幽谷,或显于峭壁,
恰似佛陀拈花,静待有缘。
步入石窟,但见法相万千。
大佛高逾五丈,顶天立地,
低眉垂目间尽显慈悲;小像仅若拇指,
精巧玲珑,衣袂飘举处暗藏玄机。
第二十窟露天大佛,历经千年风雨,
依旧宝相庄严,仿佛正在为芸芸众生说法。
细观其艺,更觉神妙。
早期造像犹带天竺遗韵,
高鼻深目,衣纹稠叠;
后期渐染华夏风骨,
面容圆润,线条流畅。
此中演变,正是佛法东传之缩影,
见证着异域文明在中原大地的生根开花。
石壁间飞天起舞,
藻井上莲花绽放。
每一处雕刻都是匠人心血的凝结,
每一尊佛像都是信仰之光的闪耀。
千年前的金刀铁笔,
至今仍在诉说那个佛光普照的时代。
岁月如梭,王朝更迭,
唯此石窟永存。
它不仅是佛陀的殿堂,
更是文明的丰碑。
当夕阳为石佛镀上金辉,
我们仿佛听见了历史的回声,
看见了中华文明海纳百川的胸襟。
附: 大同云岗石窟简介
大同云冈石窟是中国古代佛教艺术的杰出代表,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郊的武周山南麓。这座宏伟的石窟群开凿于北魏时期,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窟。
云冈石窟始建于公元460年,由北魏高僧昙曜主持开凿,历经近70年才基本完成。现存主要洞窟45个,大小造像51000余尊,最大的佛像高达17米,最小的仅有2厘米。这些石窟依山而凿,东西绵延约1公里,规模宏大,气势磅礴。
石窟的艺术风格融合了印度犍陀罗艺术、中亚艺术与中国传统艺术的精华。早期洞窟造像具有明显的印度风格,后期则逐渐中国化,体现了佛教艺术本土化的过程。其中第20窟的露天大佛是云冈石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佛像面容慈祥,衣纹流畅,展现了北魏时期高超的雕刻技艺。
云冈石窟不仅是佛教艺术的宝库,也是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建筑等方面的重要实物资料。2001年,云冈石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文化瑰宝。
七律.拜讀連丙堂老師賦大同雲崗窟
與黃興洲老師詩偶作
劉堂平(江西)
夏炎烈日烤樵夫,團扇猶如蕉葉枯。
菩坐同雲崗石窟,喚來風雨滅紅爐。
仙靈遇見依無奈,廟旁店賓盡懦奴。
拜讀律詩舒闕意,仄平韻里乞涼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