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长夜思母亲

无论是嘴上还是心上,母亲都是最伟大的。正如肇星部长所说的,“在50多岁上失去娘,和许多人相比,我是幸福的;在50多岁上成为没娘的孩子,痛苦更加刻骨铭心”。而这种不能再见的刻骨铭心的疼,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发的强烈。总觉得母亲始终没有走远,但现实告诉我们,母亲离开我们已经半年了。去年农历八月初七日是一个撕心裂肺、悲痛欲绝的日子,无情病魔夺走了母亲的生命。母亲风风雨雨,一路坎坷,一生艰辛走过了77个春秋,生命永远定格在77岁的高度。母亲临终前最后一瞬的微笑情景,成了我心中永远的定格画面。本来说好的去医院的,母亲总是说没必要了,别折腾大家了。本来说好的请假了不去了,母亲总是说日子长里,去吧公事重要,周末有时间了过来看看就行了。终于公元2020年9月22日,二姐发来视频说母亲不行了,想见我们。看着母亲那微弱的气息,我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泪如雨下,出差在外的我马上连夜请假赶往兰州,和妻子女儿一起开车回老家。刚到兰州时,二姐又发来短信,说母亲已经走了,看着已经嚎啕大哭的妻子和女儿,我安慰了好一阵子。妻子周末和我刚去下,才两天时间,女儿当天心里急下午请假去看奶奶才回兰三个多小时,说好着呢咋突然不行了,等大家情绪稍微稳定后我们连夜开车前行。一路上一家人一句话也没有,大家都沉浸在无限的悲痛中,侄儿发来信息说母亲又缓过来了,已经拉到老家上房了,大夫也过来了,让我们不要着急注意安全慢慢走。这时候大家有了莫大的安慰,才停止了哭声,一路默默的往前赶。感伤从中起,悲泪哽在喉。母亲5岁丧母,19岁嫁给父亲,一生辛苦。后跟我在定西8年及在兰州13年一起生活带孩子后,一直要求孩子大了在老家县城买房他们回去养老去,我也知道叶落归根和故乡情结的力量,何况我们姊妹四个三个在定西县城里,亲情的力量和亲朋好友的力量都是他们决心回去的动力,于是我就顺应父母亲的意见在县城最好的小区买了房送他们回去自由养老,从哪里来到那里去是规则也是道德,但真的没想到仅仅六年的时间母亲就不行了。 母亲回老家后,我成为身在异乡为异客的人,每每周末和过节,我最深思念的是母亲,也是每每过节有家回的幸福的人,虽然回家花费多一些,但母亲在的地方就是家的地方,生活忙碌且真实和幸福着。母亲出身在安定区秤钩乡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姐妹3人,母亲排行第3,外婆在母亲五岁的时候就过世了,外公一个既当爹又当妈的,在十年九旱的老家,家庭的困窘可想而知。大姨、二姨都没有机会上学,而上到师范的母亲也算是家里真正的读书人了,但父亲在外为了招顾这个家,她依然选择了一辈子做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母亲生育了我们姐弟4人,无论是参加生产队集体劳动抢工分,还是晚上在煤油灯下做家务活、缝补衣服、犁地磨面都是一个人默默无闻的干,在那艰苦的岁月,母亲勤俭持家,节衣缩食,硬把我们姐弟4人一个个送进学校读书,自己平时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偶有点好吃的总是留给我们几个姊妹吃;后来我转学到县城东中读书,每个假期回家的一幕幕,令我终身难忘。每到周末,母亲总是早早地站在门口盼我回家,一回到家,母亲非常高兴,总是把平时舍不吃的好菜好饭做给我吃,每天晚上已经习惯早睡的母亲,总是和我说有不完的话,这样的情形始终在每个周末和假期的每一天循环着。直到我收拾行李赶往学校,母亲总是依依不舍的每次都要送我,叮嘱我每天一定要吃饱,爱护好身体,在学校要听老师的话,要和同学搞好团结,安心好好学习,学点真本领,千万不要挂念家里等等……每每想到这些,我的心总是阵阵作疼。就是那段艰苦年代的经历和母亲的默默付出,使我切身感受到了母亲的平凡、无私与伟大。后跟我一起生活的20多年里,上班,母亲总用目光送我出门;下班,母亲总会用微笑开门迎接,从青年到中年的我,享受着这份浓浓的母爱。同时,我也从母亲的脸上看到了满足和快乐。但这已经是很久以前的生活了!想念以前和父母亲在一起生活的时候,想念以前其乐融融的家!我知道这一切都是不可能的了,永远也不会了……母亲对我们姐弟4人要求既严格又朴素简单。小时候,母亲要求我们诚实,不要惹是生非,要好好学习,把书念好,姐弟之间要团结互助;工作后,母亲要求我们真诚待人,不要偷奸耍滑,要公道正派,踏踏实实把工作做好;成家后,母亲要求我们夫妻之间互敬互爱,家庭和睦,要孝敬对方的父母,要教育好子女。母亲的教侮,逐步形成了我们家庭“诚实做人,踏实做事,孝敬长辈,教育子女,仁爱和谐,尚礼守法”的家风,正是这样的家风伴我们一路成长。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但她在我们姐弟心目中,是那样的高大,那样的慈祥,那样的让我们肃然起敬。母亲这一生为我们姐弟付出的一切,我用蓝天做纸,用大海做墨也写不完。感谢母亲给了我生命,给了我一个家,更感谢母亲哺育我50年。仿佛是上天眷顾,一生倔强的母亲,竟然在断气后又赢得了一口气,想着搬回为她准备的大宅子,也最后见到想见到的大家,一直坚持到了第二天十点多,最后才带着微笑慢慢地离开这美好的世界。母亲离开的时候正值初秋,天气尤其的好,加上正值国庆假期,好多亲朋好友都送了她最后一程。母亲去世的几天没下一滴雨,事情过的非常顺利,好多人都说母亲真是福大命大。这一点让我们很安慰,也很踏实。母亲走了,留给我们的是深切的怀念,怀念那永远慈祥的眼神。母亲的眼神里总是透出一种无比幸福的光芒,这幸福,是一种为使儿女免受苦难的幸福,是要把母亲的乳汁血和爱全部灌到儿女身上的幸福。每每看见照片,都会勾起我们对母亲的怀念,有时也会傻想,假如时光不老,母亲也就会不老,但岁月易老,青春易逝,倏忽之间,如草荣草枯,已是半秋。母亲走了的这半年里,我们姊妹们都经历着巨大的悲痛与怀念,虽然努力坚强地去面对新的生活、新的环境,但是心总是空荡荡的,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加强烈。失去了母爱,失去了让我一生都温暖的情感,就象似孤儿一般。这一年,在失去了母亲之后,我才感到了人生的痛楚之极,才感受到了“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伤之情。今年是母亲去世的第一年,按照习俗过年我们要守孝三天,慢慢长夜为母亲上香时,对母亲的思念更加强烈。母亲在世时,总觉得自己是尽孝尽心的,但现在真的感觉到欠母亲的还是太多太多。如果当时能少一些应酬多挤一些时间回家,多看看母亲,多为母亲做做饭,多为母亲洗洗脚,多和母亲拉拉家常,也许现在会少一些内疚;如果上天可以让时光倒流,我一定会好好陪陪母亲,好好伺候母亲,好好孝顺母亲。可是,岁月无情,阴阳两隔,一切都变得那么的无奈。纵然我有千万个一定,也只能在心里留下深深的遗憾!有人说梦见去世的人不好,醒来后一定要念叨以求下次不再梦见,但我从不信这个。现在母亲去世了,世界上已经没有这个人了,偶然在梦中梦见,我是多么渴望梦永远不醒,醒来后久久的回想梦中母亲的音容相貌,我一遍遍的念叨,母亲,你若想我,就常来我的梦中吧,让我在梦中再看看你。最近总是梦见母亲,但梦境中的母亲却始终不说话,只是微微笑着。每次醒来,我都伤感一阵,觉得母亲离我如此遥远,我不知道天堂与我们到底隔了多少光年,但我知道,这个距离是我们今生都不能逾越的。可是,我又觉得,母亲离我是那么的近,母亲的音容笑貌仿佛就在昨天,记忆是那么的深刻。每当梦醒时分,回想起母亲梦中的样子,我就鼻子发酸,不知不觉间便落下两行清泪。我不知道,那是否是母亲托梦于我——告诉我她在那个世界过得不好,但很快我就否定了自己的想法,母亲过得不好从来就不会让我们知道,因为她一直是怕拖累我们。眼看,我们四世同堂,几乎成了世上最美好的家庭,母亲却离开了,匆匆忙忙,来不及享受半点福气,历尽艰苦,似乎只为扶持这个家,当幸福敲门之时,她便急速离去。如果真是那样,我宁愿幸福永远不要来临,只为换取她在世上多一秒的时间。有人说,一个人孤单的时候会想家想母亲,想念母亲的好,想念母亲做的饭菜和一切。看着母亲的遗像,我每每都傻傻的冷坐,每每都眼睛湿润。透过泪光凝视着母亲的遗像,母亲的眼神像圣马利亚的眼神,永远闪闪发光。一句问候,一声祝福;一种亲情,一份思念;一片牵挂,一向慈祥;愿母亲在天堂一切都好!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醒来惊觉不是梦,眉间皱纹又一重。读着熟悉的诗词,心里禁不住思念母亲。在这样的时节里,我除了怀念母亲,还能去体会些什么?在这样的怀念里,我除了伤感,还能倾诉些什么?在这伤感里,我除了倾诉,也只有倾诉了。母亲,孤单时总是想起你,因为有你,我才不会觉得我是一个被抛弃的孩子,因为有你,我不会总是一个人。经常在午夜梦里想起你,泪水肆意溢满眼角,想你,除了想你还是想你。我多想像小时候一样可以抱着你,诉说我所有的不愉快,吐尽辛酸泪,然后看你心疼的抚摸我的脸颊,一声声的关爱和宽慰,只要有你,我已忘记了全世界,因为你就是我的全世界。母亲,慢慢长夜我想你!除夕守岁是老一代人记忆最深刻的年俗之一,只是现代人完全没有了守岁这种意愿、这种情怀、这种执着,今夜我按照传统习俗为你而守夜,我既感到幸福又觉得乐意。万家灯火的故乡,我也按照传统的习惯打开了所有房间的灯,如你常说的,三十日晚要打开所有房间的灯,既是守岁又是驱邪。
杨海军 ,男,七十年代生,甘肃定西人,县处级企干,高级政工师,党校研究生,省作协会员,出版有《春天恋歌》《问路宝天》《我的祖国河山游》等100多万字个人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