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天乐·龙诀初启》
铜铃惊破寒潭月,谁启尘封龙诀?
罗盘倒悬,朱砂泣血,暗涌千年冤孽。
阴阳契阔。
正山骨将枯,水魂难灭。
雌镜重光,照彻幽都万古雪。
堪叹宿缘未绝,有青鳞蚀体,赤印封穴。
星斗移宫,地枢易位,忍看人间换劫。
双生复叠。
纵天地为炉,怎销痴铁?
且向黄河,听残龙夜咽。
—— ——
第一章 铜铃惊梦
寒露时节,杨家大宅的梧桐叶落满庭院。
杨昭跪在灵床前,指尖刚触到父亲青灰色的手腕,供桌上的青铜罗盘突然"铮"地一声立了起来。天池中的磁针急速旋转,将烛光绞碎成流萤般的光点。
"少爷当心!"老仆杨忠扑过来要拉他,却被一股无形气浪掀翻在地。杨昭看见父亲紧闭的眼皮下,眼球正在急速转动,仿佛在凝视某个看不见的恐怖之物。
"喀嚓"——尸体的右手食指突然折断,露出森白骨茬。杨昭强忍惊骇掰开父亲紧握的拳头,一枚锈迹斑斑的铜铃滚落掌心。铃身刻着细如发丝的铭文:"山不动则死,水不静则凶。"
窗外骤起狂风,吹得灵幡猎猎作响。杨昭突然发现父亲左臂衣袖下藏着道狰狞伤口——那不是刀伤,而像是被什么野兽撕咬过的齿痕,伤口边缘泛着诡异的靛蓝色。
"是龙牙印..."杨忠面如死灰,"老爷果真去了锁龙渊。"
杨昭将铜铃举到灯下细看,铃舌竟是一截指骨。当影子投在《撼龙经》残卷上时,那些早已干涸的朱砂批注突然渗出鲜血,在"雌雄篇"处聚成八个腥红大字:
"癸卯向口,水破天心"
第二章 血棺遇仙
谷雨这日,杨昭在青鸾山北麓见到了那具会流泪的棺材。
十六个壮汉抬着的朱漆寿棺正在过溪,棺缝里渗出的液体却不是尸水,而是粘稠如蜜的血浆。抬棺人每走七步就要停下念咒,为首的法师不断往棺盖上撒糯米,米粒沾血即燃,腾起幽绿色火苗。
"好重的怨气。"杨昭刚要取出罗盘,溪边老柳树下忽然传来清越的铃声。素白衣裙的少女赤足站在溪石上,腕间银铃随着她舀水的动作叮咚作响。她腰间悬着的不是寻常水囊,而是一只鎏金铜斗,斗身刻着二十八宿星图。
血棺行至溪心突然剧烈摇晃,绑棺的麻绳根根崩断。棺盖滑开的刹那,杨昭看见里面躺着个穿嫁衣的新娘——新娘突然坐起,黑洞洞的眼窝里爬出密密麻麻的白蛆。
"闭气!"少女娇叱一声,铜斗凌空飞旋,泼出的水珠在空中结成八卦图形。血棺遇水即燃,新娘的尸身在水火交织中化作缕缕红烟。少女转身时,杨昭才注意到她眉心有一点朱砂痣,在阳光下艳如泣血。
"云芷。"她自报姓名时,铜斗里的水自动分成阴阳两仪,"这新娘是被活葬的镇物,真正的凶穴在巽位老槐下。"她突然抓住杨昭手腕,"你身上有锁龙渊的味道。"
第三章 地宫鲤书
槐树根部的盗洞深不见底。
杨昭的罗盘在洞口气场紊乱,磁针时而指东时而指西。云芷取下银铃抛入洞中,铃铛下落九丈后突然发出编钟般的清鸣。
"是青铜回音。"她解开腰间丝绦系在杨昭腕上,"下面有汉代黄肠题凑。"
地宫比想象的更诡异——四壁不是砖石而是某种动物骨骼垒成,缝隙间渗出腥甜的黏液。云芷的铜斗突然自行飞起,斗中清水化作一条透明鲤鱼,摇头摆尾地游向墓室中央的青铜棺。
棺盖上阴阳鱼的阳眼处有个铃铛形状的凹槽。杨昭刚取出父亲遗留的铜铃,整具棺椁突然"咔咔"转动起来。无数红线从棺缝射出,云芷的铜斗瞬间展开成莲花状,将毒线尽数挡下。
"小心!"杨昭抱住云芷滚向角落,原先站立处的地砖已塌陷成池,池水黑如墨汁。铜铃不慎落入池中,却见黑水突然沸腾,浮现出金色文字:
"雌龙饮血,雄龙吐珠。双脉交汇处,可见天地枢"
云芷突然用发簪抵住杨昭咽喉:"你们杨家二十年前在锁龙渊做了什么?这铜铃分明是用我姐姐的指骨所铸!"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