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雨巷文学社
双面教材释永信——
心有挂碍,颠倒梦想后,终是永驻了何种信仰?
作者:陈书卷 - 甘肃天水

释永信涉嫌违法犯罪,被带走调查。
最近全网都在流传一个“传说”,不是武侠小说里的绝世高手,也不是商界大佬的传奇故事,而是一位“佛门高人”——释永信。
这位少林寺的方丈,用他的一生演绎了什么叫“双面人生”,也让人不禁思考:当心有挂碍,梦想颠倒后,终能永驻何种信仰?
如果您至今还以为佛门净地,仍如百年前那般一干二净,那真有点太out了。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位“双面教材”释永信,看看他是如何在香火缭绕中,玩转“人间烟火”的。
一、从“扫地僧”到“CEO方丈”:释永信的“逆袭之路”
要说释永信的故事,得从他年轻时候说起。那时候的他,不是什么高僧大德,而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河南小伙,16岁就跑到少林寺出家,从此开启了他的“佛系人生”。
不过,这位小和尚可不一般。他不像其他僧人那样整天念经打坐,而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很快就在寺中崭露头角。1987年,年仅22岁的释永信被推举为少林寺方丈,成为当时中国最年轻的方丈之一。
您以为,故事到此就结束了?不,这只是他“开挂人生”的开始。
在释永信的带领下,少林寺不再只是打打拳、念念经的地方,而是一个集武术、旅游、文化、商业于一体的“超级IP”。他不仅注册了“少林”商标,还成立了少林寺文化传播公司,甚至让少林功夫走出国门,成为国际名片。
有人说他是“佛门CEO”,有人说他是“和尚界的乔布斯”。但不管怎么说,他把一个原本破旧的寺庙,经营成了一个年产值过亿的文化品牌。
二、“佛门也疯狂”:少林寺的“商业帝国”
释永信的“佛系经营之道”,可以说是“佛门也疯狂”。
在他的运作下,少林寺不仅开起了连锁店,还在全球设立了多个“少林文化中心”。您可以在纽约、柏林、悉尼等地看到“少林功夫”的表演,甚至还能买到“少林牌”茶叶、“少林牌”香囊、“少林牌”手串…………这哪里是寺庙,简直就是一家跨国公司。
而且,释永信本人也频频出现在各种高端论坛、文化讲坛上,西装革履,与商界大佬谈笑风生。他甚至还在2010年登上了《南方人物周刊》封面,被称为“让少林寺获得前所未有影响力,并让少林寺在时代里大放光彩的和尚”。
有人赞叹他是“现代佛教的改革者”,也有人质疑他是“披着袈裟的商人”。但不管怎么说,他确实把少林寺从一个地方寺庙,变成了一个全球知名的文化品牌。
三、“双面人生”:佛门高僧还是资本玩家?
随着少林寺的商业版图不断扩大,然而争议也随之而来。
有人质疑释永信“商业化过度”,把佛教当成了赚钱工具;也有人指责他“脱离群众”,与权贵为伍,失去了佛门清净的本质。
2015年,举报风波,揭开了少林寺背后的“真实一面”。让我们了解到,少林寺除了有武僧弟子的艰苦训练,也有寺庙内部的商业运作,甚至还有“僧人炒股”,“方丈开豪车”等“猛料”。
一时间,释永信成了舆论的焦点。有人说他是“双面人”,一面是佛门高僧,一面是资本玩家;一面是清净修行者,一面是商业大亨。
但释永信本人对此却显得很淡定。他曾公开表示:“佛教也需要与时俱进,不能只停留在经书和香火中。”他还说:“我们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让少林文化走得更远。”
听起来很有道理,但问题来了:当寺庙变成公司,当方丈变成CEO,当信仰变成商品,我们还能相信什么?
四、“颠倒梦想”: 最初的信仰还能永驻吗?
释永信的故事,其实折射出一个更大的问题:在现代社会中,最初的信仰还能保持纯粹吗?
过去,我们总觉得寺庙是清净之地,是人们心灵与信仰的寄托。但现在,寺庙也可以是旅游景点,是文化IP,是商业品牌。
释永信无疑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他用自己的方式,让少林寺走向了世界,但也让很多人对“信仰”产生了怀疑。
有人说他是“颠倒梦想”的代表:梦想不再是清净修行,而是无底线的利己;梦想不再是普度众生,而是资本运作;梦想不再是放下执念,而是抓住风口。
但反过来看,如果没有释永信的“商业化运作”,少林寺或许早已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他的“双面性”,其实也是时代的“双面性”。
五、信仰的边界:是堕落,还是升华?
释永信的存在,让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信仰的边界。
佛教讲“空即是色,色即是空”,讲“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但在现实中,信仰往往被现实所裹挟,被利益所侵蚀。
释永信到底是一个堕落的僧人,还是一个升华的智者?这个问题值得我们,从哲学视角去审视 : 他让少林寺走向世界,也让寺庙的商业味越来越浓;他让佛法“接地气”,也让信仰变得“功利化”。他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这个时代的矛盾与挣扎。
六、结语:信仰在“颠倒”中,能否永驻?
释永信的故事,或许可以被称为“双面教材”。他告诉我们:信仰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也会被时代所塑造,也会被现实所考验。
在这个“颠倒梦想”的时代,我们或许无法苛责释永信一个人。他只是走在了时代的风口浪尖,成为了那个“被看见的人”。
但我们也必须思考:当信仰被商业化、被娱乐化、被资本化,我们还能相信什么?
也许,真正的信仰,不是远离尘世,而是在尘世中依然保持初心;不是拒绝变化,而是在变化中坚守底线;不是逃避现实,而是在现实中找到平衡。
后记——
释永信的“双面人生”,或许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最真实的写照。
2025年8月1日

个人简介
陈书卷,女,汉族,甘肃天水人,甘肃省骨干教师,爱国青年,也热爱公益事业,热爱生活,擅长抒情哲思类散文创作,作品见于各大网络平台。

投稿须知:
1.本刊为公益平台,欢迎公益投稿。
2.投稿作品必须是作者原创作品,严禁抄袭,文责自负。
3.投稿作品必须是作者投首发作品。
4.本平台刊发文学作品: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文学评论,书法、绘画等。
5.投稿作品一经刊登,本刊以及中国雨巷文学所属机构均有使用、出版之权利。
6.投稿作品7日后未刊登,作者可自行处理,本刊概不退稿。
投稿须提供:
1.文本、2.作者简介、照片
3.朗诵者简介、照片,4.诵读音频、视频
投稿联系热线:13306500910
中国雨巷文学社
首席顾问:黄健 、特别顾问:周绍志
顾问:毛建一、 邓国安、徐勤
海外顾问:鄧瑛(德国)、王静(英国)
社长:陈继业
副社长:孙建胜(兼秘书长)
副社长:刘虹、王木清、李君
雨巷文学编辑部
总编:陈继业(兼)
主编:韩菜菜、朱双碧
本期编辑:陈继业
(2025年 8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