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朴实无华的无花果
李 庆 和
小院木篱墙角处,一株从山东邹城五姐家移来的无花果,已在异乡扎根八年。这株来自孔孟故里的植物,冬抗朔风,夏耐酷暑,以惊人的生命力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
在京都地区,无花果实属罕见。即便在我的故乡沂蒙山区,童年时也鲜见其踪。初识无花果,是在泛黄的课本里,在超市的货架上。直到退休后去五姐家探亲,才在庭院中邂逅那棵亭亭如盖的无花果树。临别时,外甥孟庆国特意从母株根部挖出一株幼苗,我用湿润的苔藓裹住根须,像捧着宝贝般带回廊坊。
这种原产地中海的植物,虽耐高温却畏严寒。栽种首年,我常年不辍地浇水施肥,眼见它抽枝展叶,却在严冬里被风雪摧折了主干。正当全家扼腕叹息时,次年深春,一簇嫩芽倔强地破土而出,在枯桩旁焕发新生。
无花果的特别,在于其不事张扬的品格。它不似桃花灼灼其华,不效樱花堆云砌雪,更不若桂子香飘十里。那心形的叶片层层叠叠,在阳光下泛着皮革般的光泽,将青白的果实小心掩藏。盛夏时节,黛绿的叶丛撑起一柄柄阳伞;秋风起时,金黄的落叶翩然化泥,完成生命的轮回。
它的果实堪称造物者的杰作。青玉般的幼果藏在叶腋,渐渐膨大成梨形,最后由绛紫的果皮包裹着蜜糖般的果肉。这些隐士般的果实,总在人们不经意时悄然成熟,引得鸟雀争相啄食。掰开一颗熟透的果实,那珊瑚状的果瓤间缀满种子,甜香瞬间盈满舌齿。
这株无花果树教会我生命的哲学:不必以绚烂示人,只需在四季轮回中坚守本真。当春风撩动万千芳菲时,它默然积蓄力量;待喧嚣散尽,方以累累硕果诠释存在的意义。这种东方式的智慧,恰似它的古名"映日果"——不争日光之明,自有一片阴凉。
有诗为赞:
不逐东风斗艳华,绿云深处结灵葩。
甘甜暗蕴经霜后,一树珍珠映晚霞。
二0二五年八月五日于廊坊

作者简介:李庆和,男,山东临沂人,五O后,在兰州从军,参加援老抗美,后转业青海油田工作,现退休定居北京。

编(作)者简介:艾兰,曾用名蓝雪花,本名王凤,山东临沂人,1979年生于山东德州禹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