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灵山秀水楼观台
文/朱文杰
【编者按】《灵山秀水楼观台》是一篇兼具知识性与感染力的散文,以灵动笔触勾勒出楼观台“自然与人文共生”的独特魅力,主要体现在:其一,结构精巧,由面及点层层深入。文章开篇以“道教仙都”与“自然胜境”的双重定位破题,引古语“关中河山百二,以终南为最名,终南千峰耸翠,以楼观为最胜”定调,随后铺展国家森林公园的宏阔格局——41万亩的广袤疆域、“九龙朝凤”的地理态势,再聚焦东楼观“三绝”(珍兽馆、百竹园、闻仙沟),从整体到局部,让读者对楼观台的认知既有全景视野,又有细节质感。其二,内容丰赡,融自然、人文、生态于一炉。文中不仅细数四十里峡、野牛河瀑布等自然景观的奇绝,更串联起老子说经台、大秦寺等人文遗迹,让“天下第一福地”的底蕴跃然纸上。尤其对珍兽馆(秦岭四宝齐聚)、百竹园(南竹北移的科研成果)的描写,既展现了生态价值,又融入了《史记》“渭川千亩竹”、唐代司竹监等史料,让自然景观有了历史厚度,人文故事有了现实依托。其三,语言灵动,兼具画面感与感染力。作者善用比喻与引用:写竹林“舒卷着翠绿的烟霞,仿佛一座烟波浩淼的湖泊”,绘闻仙沟 “竹影扑朔迷离中,云纱雾帐笼罩着重峦叠嶂”,寥寥数笔便勾勒出灵秀意境;引白居易“一游五昼夜,欲返仍盘桓”佐证楼观台的吸引力,借文友“翠竹神化了楼观”点出景观神韵,让文字既有文学性,又显真情实感。总之,全文以“秦岭中央国家公园精华”收束,既点明楼观台的生态与文化坐标,也暗含作者对这片灵山秀水的深沉赞叹,堪称一篇让读者心驰神往的佳作。【编辑:纪昀清】

提起楼观台,首先说的是道教仙都,老子与《道德经》这些享誉海内外的人文景观,但你千万不要忘了这里堪称绝佳的自然景观。所谓“关中河山百二,以终南为最名,终南千峰耸翠,以楼观为最胜”就是楼观台灵秀山水的真实写照。
这里有楼观台国家森林公园,是中国最早批建的12个森林公园之一,也是颇具特色的一流森林公园。它以方圆41万亩的广阔让你震惊,让你称奇。东接朱雀,西连太白,南跨秦岭,北临渭水,加上黑河、田峪河等九条碧水清流环绕于前,被称为九龙朝凤,让你感叹这里真不愧是“天下第一福地”。
那四十里峡一线天、野牛河瀑布、旺子沟溶洞、首阳山五彩石、峪河龙王潭等如珍珠项链串成的系列自然景观带;那光头山草甸、梁脊云天然冷杉林、色草坪杜鹃林、浅山带的千亩竹林,季相分明,层叠交错,垂直带状分布的森林景观群;都无不让你称绝称奇,大自然似乎特别地恩顾这里,给了这里的山林最为美丽旖旎的风光,还有老子说经台、炼丹峰、仰天池、大秦寺、大陵山、吾老洞、老子墓、闻仙沟、龙王庙、红孩洞等数十个人文景观,灿若朗星似的点缀在楼观台国家森林公园的翠峰秀岭之间,让你游不胜游,如曾在周至任县尉的唐代诗人白居易说的“一游五昼夜,欲返仍盘桓”了。

楼观台国家森林公园,规划有东楼观、西楼观、田峪河、首阳山四大游园。如今已开发的东楼观游园,有50余处景点。首先要重点提到的是拥有秦岭四大国宝:熊猫、金丝猴、朱鹮、羚牛的珍兽馆,此馆可称国内的惟一。珍兽馆里,生长在青藏高原的白唇鹿,陕西黄龙的褐马鸡,这两种珍稀的一级动物都在这里安家落户了。而号称东方宝石的朱鹮,也是2002年3月从洋县成功引进的,如今已繁育了228只世界最大的人工饲养种群,以及大熊猫人工饲养繁育也被列为全国四大基地之一。还有猎豹、红腹锦鸡、金雕、大鲵、梅花鹿、黑熊、白鹭、灰鹤等珍禽异兽,是一般动物园所无法比拟的,因为这里也是陕西省惟一的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

再就是凝碧滴翠、风姿绰约的百竹园,这是世界纬度最高、规模名列中国第二,属北方最大、品种最多的竹类品种园。虽说早就知道楼观台有竹林,《史记》中有“渭川千亩竹”的记载。汉魏以来,朝廷还在周至设“司竹监”这一官职,现周至有司竹乡就是其遗存了。但猛然看到这茫茫无际的竹林,舒卷着翠绿的烟霞,仿佛一座烟波浩淼的湖泊,荡漾碧波,还是让你有莫名的惊诧。这一百多种形态各异的竹子中,很多都是南方独有的品种,那有名的“斑竹一枝千滴泪”的湘妃竹,以及金镶玉竹、巴山箬竹、富阳鸟哺鸡竹、金竹、唐竹、水竹、罗汉竹、佛肚竹、白纹阴阳竹、凤尾竹、茶杆竹,让你的好奇绽开疑问的涟漪,细细寻问,才知原来这里也叫楼观台实验林场,上世纪60年代以来进行的南竹北移的实验,这里是实验的基地,历经40多年的努力,终于有了今天让世人惊叹的成果。

你绝对难以想象,楼观台森林公园景区竟然有两万三千多亩的连片竹林。竹影婆娑,灵气浮动,为楼观台背依终南山增添了无限神韵;竹海竹涛,把个老子说经之处的楼台亭阁映衬得分外地庄严雄伟和幽静空灵。正像我周至的文友张长怀说的“翠竹神化了楼观”。
最后要说的就是融山、水、林为一体,极具鲜明森林气象特征的闻仙沟景观带了。闻仙沟是个觅绿拾翠,特别养眼的好去处。当你向沟里走去,竹影扑朔迷离中,云纱雾帐笼罩着重峦叠嶂的远山,一簇簇嫩黄的竹林,在黛绿幽暗的苍山衬托之下,翠得耀起一片金光,让你一霎时,竟有了消魂荡魄的奇异感觉。
一条弯曲的石径,把你引向幽静和清凉,一溪潺潺流动的清泉,跳涧越石,在这冷寂的山沟里鸣响着山水灵音。闻仙沟就是这样的氤氲,这样的千娇百媚,林木高耸,遮天蔽地,阳光也似乎无法透过这层叠交错的蓊郁,湿漉漉的凉气,沁人肌肤,忽儿竟感觉有原始森林的气息。到了洞宾泉,才明白了原来这沟里所闻之仙竟是八仙中的吕洞宾。
闻仙沟谷深坡陡,景色迥异,继续攀登,就能见到五瀑飞虹的奇景,还有瓮潭、龙王庙、太白庙等景点,最高处该是石楼观了,在这里俯瞰洞天福地楼观台的全貌,应是最惬意的事,你会感悟到什么是仙境的神妙之处。
我以为这珍兽馆、百竹园、闻仙沟,可并称东楼观景区三绝。到了楼观台如不来这里一游,那可就有点遗憾了。由中国地理学会主办的《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把秦岭称作“中国人的中央国家公园”,我以为位于秦岭中段终南山的楼观台国家森林公园,应是这个中国人的中央国家公园的精华所在。
因为只有它拥有汇集了秦岭四大国宝的珍兽馆,荟聚了南北奇竹的百竹园、千峰耸翠的山岳,以及集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和森林景观为一体的灵山秀水,所以它成为了独具特色的胜地。
2005年7月31
【此文原载于2018年2月7日《老西安记忆》公众号,图片摄影:朱文杰】









【作家简介】朱文杰,男,1948年生于西安,中国作协会员、国家一级作家。西安市文史馆馆员、“老西安研究中心”主任,西安市诗书画研究会名誉会长、西北大学中国节庆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西安秦砖汉瓦研究会副会长、西安城墙历史文化研究会研究员、西安饮食股份公司首席文化顾问。曾任《陕西百年文艺经典.诗歌卷》主编、《太白诗丛》主编、《诗书画文丛》主编、《大地文化丛书》主编、《西安城墙(文化卷)》主编、《中国名家书画文库》主编。《情系黄土地~陕西知青老照片》主编、《集邮年华》主编、《集邮情怀》主编、《国家名片上的丝绸之路》主编,还担任《名人眼中的碑林》《名人看未央》《名人话未央》《十说碑林》特邀编审。出版诗集《哭泉》《灵石》《梦石》《朱文杰诗集》(上下卷);报告文学《老三届采访手记》;散文集《清平乐》《拾穗集》《长安回望》《吉祥陕西》(上、下卷),2019年《记忆老西安》(第一卷上下册),2020年《记忆老西安》(第二卷上下册),2021年《记忆老西安》(第三卷上下册),2022年《记忆老西安》(第四卷上下册),2023年《记忆老西安》(第五卷上下册),《碑林老字号》《长安吉祥说》(四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