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薪火相传铸华章
——为谢吉恒先生《赓续精神血脉记忆》作序
文/周奎成(世界汉语作家协会副主席)
与谢吉恒先生相交四载,每每捧读其文,总如沐春风。他以记者之眼洞察时代,以作家之笔镌刻历史,更以钢铁人之魂熔铸精神丰碑。今欣闻《赓续精神血脉记忆》即将付梓,展卷细品,但见字里行间奔涌着红色血脉的炽热,回荡着钢铁铿锵的壮歌,不禁为之击节赞叹!
此书非寻常之作,乃是一部以精神谱系为经纬、以钢铁业为沃土的史诗。谢先生以“黄埔精神”开篇,以“抗震救灾精神”为核,将建党精神、焦裕禄精神、丝路精神等十余种民族精魂串联成珠,织就一幅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尤其《黄埔百年精神闪光》一文,写退役军人李升堂赓续黄埔精神、创造“空中救援”奇迹的故事,读来令人热泪盈眶。当年唐山大地震中,李升堂团队以血肉之躯开辟“生命航线”,被中央军委授予集体一等功;五十年后,谢先生以笔墨为碑,让这段历史再度熠熠生辉。此中深意,恰如他在书中所言:“精神的火焰永远向上,心有所信,方能行远。”
谢先生的文字,始终扎根于钢铁行业的沃土。三十余载笔耕不辍,从《汗水智慧铸丰碑》到《丝路采风随笔》,从抗震救灾到改革开放,他记录了几代钢铁人的奋斗与荣光。本书中,钢铁不仅是冰冷的金属,更是精神的载体——工匠精神淬炼出精钢,抗疫精神凝聚成铠甲,抗战精神熔铸为脊梁。他写钢铁人,亦如钢铁般坚韧:既有“英雄排血染桃花岭”的壮烈,也有“探访焦裕禄纪念馆”的深沉,更有“徐霞客精神”指引下行走山河的旷达。这种“钢铁加文学”的独特笔法,让专业性与文学性水乳交融,堪称行业文学的典范。
更令人钦佩的是,谢先生以八旬之龄,仍保持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赤子之心。他踏遍全国260余处古迹,将所见所感凝练为《走进红松的故乡》《难以磨灭的记忆》等散文集;他捐赠著作于国家图书馆及数十所高校,让钢铁文化薪火相传;他参与抗震救灾50周年纪念,策划非遗汴绣《空中救援图》……正如他在前言中所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度人生。”这份对生活的热爱、对文化的虔诚,恰是本书最动人的底色。
《赓续精神血脉记忆》的出版,不仅是对唐山大地震50周年的献礼,更是对中华民族精神谱系的一次深情回望。谢先生以耄耋之笔,书写信仰的力量;以钢铁之志,传递精神的火种。愿读者借此书触摸历史的温度,感受“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的深刻内涵。
谨以七律一首为序作结:
题谢吉恒先生新著《赓续精神血脉记忆》
黄埔雄风砺笔芒,燕山铁骨铸华章。
十年锻志凝青简,万里行吟踏雪霜。
墨溅钢花融史鉴,情牵血脉溯流光。
休言耄耋桑榆晚,更把精神炬火扬。
2025年8月于湖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