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乡土的追梦人
一一记荣获省市区“种田状元”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乐建辉
特约作者:饶晓辉(江西)
在江西省抚州市东乡区孝岗镇荣溪村,有一位退役军人,他用自己的勤劳双手,在农村这片沃土上,用勤劳和智慧书写了一段别样的传奇,更是种出了自己人生的“粮辰美景”。
乐建辉扎根乡土的故事,始于他退役回到家乡的那一刻。他没有选择留在城市,而是毅然回到了荣溪村,决定在这片熟悉的土地上开启新的征程。作为一名退役军人,他身上有着坚韧不拔的品质和勇于担当的精神,这些品质在他的农业创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回到家乡后,乐建辉敏锐地察觉到了农业发展的潜力。他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投身于优质稻种植项目。在农业农村局的支持下,他开始试种优质稻品种,如早稻五优 1602 和双季晚稻甬优 1538。这些品种具有抗倒伏、产量高、米质优、成米粒高、不易落粒等特点,为他的种植事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东乡区农业农村局领导深入田间地头调研,并看望乐建辉(戴草帽者)和他的百亩种植基地。)
乐建辉的种植事业并非一帆风顺。在初期,他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由于缺乏经验,他在种植过程中遇到了病虫害防治、田间管理等问题。但是,他并没有被困难吓倒。他积极向农业专家请教,参加各种农业技术培训,不断学习和掌握先进的种植技术。同时,他还注重实践经验的积累,通过不断地尝试和摸索,逐渐掌握了一套适合当地土壤和气候条件的种植方法。
在种植过程中,乐建辉始终坚持科学种植的理念。他注重土壤的改良和肥力的提升,采用合理的轮作制度和施肥方法,确保土地的可持续利用。他还积极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农药的使用量,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通过这些措施,他不仅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和质量,还保护了生态环境。
近几年来,随着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乐建辉意识到,仅仅依靠传统的销售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他开始积极探索新的销售渠道和模式,与多家企业和合作社建立了合作关系,将自己的农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同时,他还注重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通过参加各种农产品展销会和电商平台,提高了自己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在乐建辉的带动下,该区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加入到优质稻种植的行列中来。他不仅为村民提供了种植技术和经验,还帮助他们解决了销售难题。通过这种方式,他带动了当地农民的增收致富,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乐建辉的努力和付出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和好评。他曾先后获得了省、市、区(县)多项荣誉称号和奖励,成为了当地农民的榜样和骄傲。他的事迹也被多家媒体报道,激励了更多的退役军人和农民投身于农业创业和农村建设。今年7月 14日上午,抚州市东乡区老年体协主席陈勤、秘书长杨月喜同志深入农业农村局老年体协调研指导工作,后在区农村农业局黄岱龙的陪同下,专程到荣溪村看望了乐建辉,并现场观摩了二晚抛秧工作。在那里,他们观看了村民乐建辉近 100 亩二晚甬优 1538 抛秧,并详细了解了品种特性、用种量、生育期、销售前景和经济效益等情况。
如今,乐建辉的种植基地已经成为了东乡孝岗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每到收获季节,金黄的稻穗在风中摇曳,仿佛在诉说着他的故事。他用自己的勤劳双手,在这片土地上种出了 “粮辰美景”,也为自己的人生书写了一段辉煌的篇章。
在未来的发展中,乐建辉表示,他将继续秉承科学种植的理念,不断提高自己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扩大种植规模,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和效益。同时,他还将积极带动更多的村民共同致富,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乐建辉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梦想和勇气,无论在哪个领域,都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退役军人的责任与担当,也为广大农民树立了一个榜样。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党的富民政策的指引下,乐建辉在未来种植的道路上,越走越宽阔。
作者简介:饶晓辉,笔名:筱野,网名:竹林听雨,江西抚州东乡区人。1981年10月至1985年10月在福建厦门某部服役。1982年开始文学写作,先后在《解放军报》、福州军区《前线报》以及厦门、泉州等新闻媒介发表稿件。1992年南下广东汕头,就职于一家工艺进出口公司,任公司中层管理。期间,在《羊城晚报》、《汕头日报》、《特区晚报》等发表各类稿件千余篇,并被南方报业集团《汕头特区晚报》聘为特约记者。都市头条采菊东篱文学社执行副社长、特约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