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将星闪耀
(图片由Al生成)1930年5月红一军团成立,因高自立的出色表现,他当选为红4军军委会5名委员之一。他们是林彪、罗荣桓、曾士峨、彭枯、高自立、萧华。军委书记先后由罗荣桓、林彪担任。军长林彪,政治委员罗荣桓,参谋长曾士峨,政治部主任先后由彭枯、高自立(1930年5月)、罗荣桓(兼)(1931年11月)。从会计到将军,高自立从军才三年便进入到红4军军部工作,为副军级,但他深感组织和战友们对自己的信任,自已责任重大,工作水平和经验不足,强烈要求到一线部队去锻炼。然而,高自立曾于本年度担任红四军政治部主任一职近半年之久,在一些介绍他的人物简介中也被遗漏了。其实高自立最早担任军级职务是在1930年5月。
按照“左倾”路线的要求,毛泽东、朱德、彭德怀、陈毅等率领红一、三军团攻打长沙城,于8月20日在浏阳永和市组成红一方面军。9月下旬,第二次攻打长沙失败后,在撤退途中来到安源煤矿休整,筹集军费、扩红。作为红4军政治部主任,高自立和军长林彪、政委罗荣桓带领部队,跟随红一方面军总司令朱德、总政委毛泽东回到了离别三年后的安源。红四军机要科科长、毛总政委夫人贺子珍也第一次来到了安源。战友陈树湘担任红一方面军司令部特务队队长,负责对朱德、毛泽东等首长的保卫工作,也一同来到安源。高自立看到,1927年9月秋收起义后,安源的党组织和工会组织虽然受到了敌人的破坏,当年的工人俱乐部、消费合作社都受到国民党反动派和反动资本家的损坏,但安源人民一直冒着生命危险,坚持通过地下交通站支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而本次和他一起回到安源的,有参加了秋收起义的韩伟、刘先胜、唐延杰、王耀南,和1928年参加红军的杨德志、晏福生、方强、刘型,还有1930年5月参加黄公略所部红军的吴烈、罗桂华、辛元林等,曾经在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工作过的的肖劲光也一同回到了安源。他们熟悉这里的一切,所以被派来做群众工作,参加了毛泽东在俱乐部里召开的军队和地方干部会议,帮助建立安源市苏维埃政府。接着参加了在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召开的全军活动分子大会,并来到群众中间,散发红军政治部印制的《红军士兵会章程》,让群众了解红军的宗旨、服务对象、作战目标。安源市苏维埃政府也召开了一万多工农群众参加的大会,热烈欢迎工农红军。毛泽东出席了会议,还发表了演讲,分析了形势,讲明了红军的性质和任务,号召安源工农群众踊跃参加红军。
这里有他熟悉的环境、熟悉的同志、熟悉的矿工,高自立忙着做好政治部的工作,组织、宣传、动员、落实,使“跟着毛委员当红军”成为当时安源工人的迫切愿望和响亮口号。后来成为开国将军的丁秋生、罗华生、熊飞等就是这次参加红军的。看着踊跃报名参加红军的矿工们,毛泽东顿时眼前掠过一道亮光,他对高自立说:这些受苦受难的穷兄弟,能打眼、会放炮,不正是部队眼下正急需的工兵吗!高自立心领神会。很快,148名安源矿工经过政治教育和简短整训后,高唱着《当兵要当红军》,加入了工农红军第一个工兵连。毛泽东到场作动员,朱德亲自把一面战旗授予工兵连。王耀南作为工兵连连长,接过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工兵连的旗帜。这个连从此跟随毛泽东,攻坚克难,为革命胜利立下了卓越的功勋。高自立见证了这支英雄部队的诞生。他为家乡感到由衷的骄傲和自豪。这时毛泽东想起了在安源开展革命活动时的亲密战友朱少连,他是毛泽东在安源开展工人运动的得力助手,不但领导了罢工斗争,而且在担任路矿工人俱乐部副主任期间,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中共三大还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1929年1月4日被捕后,被敌人杀害。毛泽东便带高自立一起,去看望、慰问朱少连和在秋收起义时牺牲的烈士杨士杰的岳母谢绍莲,给了她一百元银洋作为抚恤金,并嘱咐她要把子女培养成人。
这时贺子珍见高自立三十而立了身边还没有个女人,便想给他介绍对象,微笑着对他说:你已经是红军中的高级军官了,可以结婚娶妻了。红军中这么多女战士,你看中了哪一个,我给你提亲。高自立告诉她自己在老家萍乡已经娶妻,并生了一个女儿,自己离家外出革命,妻子正在家照顾父母和女儿。离开故乡源头村三年了,父亲、妻子和女儿怎么样了?他们还好吗?这时,高自立心里不由深深的思念,但他深知,眼前还是白色恐怕时期,敌人的力量还很强大,革命的道路还很遥远,自已还不能回去看望亲人。站在牛形山,他久久地遥望着北边,不远处就是自已的故乡源头村。贺子珍得知高自立的妻子是双方父母订的娃娃亲,却不离不弃,对这位大哥格外敬佩。
1930年11月,红一方面军回师中央革命根据地。这年正是高自立的而立之年,离开了红4军政治部主任一职,接任这一职务的是罗荣桓(兼)。高自立被任命为红1军团第12军第34师政治委员,与其搭档的师长周昆系湖南平江县人,也是从秋收起义走过来的战友。这时,红12军的军长是罗炳辉,政委是谭震林。此时,和他同期担任师政委的有第11师政委罗瑞卿,第36师政委邓华,第3军团第4师政委黄克诚,第6师政委彭雪枫。和他同期担任师级职务的还有他的战友第3军第7师师长陈伯钧,第12师师长肖克,担任第12军第36师师长张宗逊也是高自立的战友等,后来都成长为我军赫赫有名的高级将领开国上将。当时,从安源来的杨德志是红1军团第1师1团团长,后任第7师20团团长;安源矿工出身的韩伟则担任该师一00团团长;高自立的战友宋任穷担任红12军35师104团政委;高自立手下的兵寻淮洲担任了34师的营长,不久又被提拔为团长;还有耿飚为红一军团第2师4团政委;杨成武为第2师4团政委;张爱萍、苏振华都还是团职干部。可见高自立的能力、水平和受到提拔重任的速度之快、职级之高。而他担任政委的红34师就是后来红军长征在湘江之战中掩护主力部队突围的“绝命后卫师”。当时师长是高自立在武汉警卫团和红31团的战友陈树湘。师长陈树湘身负重伤,被俘后在担架上绞肠自杀。而韩伟是该团唯一成功脱险的幸存者。曾担任过34师师长的周昆,后升任红四军军长,红八军团军团长,红一方面军参谋长,红军学校校长,八路军一一五师参谋长,可谓职位显赫,在抗战期间却竟然经不起诱惑,携军费潜逃,下落不明。这些都是后话了。相比之下,高自立始终不忘初心,革命到底。
本年度11月高自立担任红12军34师政委,刘型于10月在该师102团担任政委。二位老乡又来到同一支部队,而他手下最年轻的兵寻淮洲也担任了34师100团团长,而且是上下级关系。此时正是第一次反围剿第一阶段。10月以来,蒋介石令第9路军总指挥鲁涤平为“陆海空军总司令南昌行营主任”,先后调集11个师又2个旅共10万余人,发动对中央根据地的第一次“围剿”。红一方面军第1军团第3、4、12、20、22军第7、8、9、10、11、12、34、35、36师和20军4个团22军4个团,约3万人,在毛泽东、朱德的指挥下,采取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从11月初至12月中旬,高自立率领所部,随主力实行有计划退却,逐次转移至根据地中部平田、砍柴冈、安福圩地区,使国民党军多次扑空。12月下旬,红军冒着严寒开始反攻,30日发起龙冈战斗,歼灭国民党军第18师师部和2个旅,活捉前线总指挥兼师长张辉瓒。高自立和师长周昆一起率领34师参加战斗,在此次战役中立下战功。担任主攻任务的寻淮洲也因战功被提升为35师师长。高自立向他表示祝贺,并希望他不骄不躁,再接再励,多打胜仗。
战斗结束后,他看到毛泽东挥毫写下豪迈诗篇,不禁拍手叫绝:
渔家傲 反第一次大围剿——
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住了张辉瓒。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
安源是毛泽东从韶山走出来开始职业革命生涯的第一站。早在1920年冬,便来到离安源不远的鳌洲书院,思考中国革命的出路,树立了改造旧中国,建立新中国的革命初心。同时在这里写下了第一首给杨开慧的爱情诗《虞美人 枕上》。1921年秋中国共产党刚刚成立,他便来到安源开展工人运动,在安源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使安源成为了中国的小莫斯科,中国革命的第一个中心和圣地,后来又在安源张家湾村召开了秋收起义军事会议,亲手缔造了第一支人民军队——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并挥笔写下了伟人一生中第一首军旅诗词《西江月 秋收起义》。对于这位来自安源消费合作社的高自立的成长,毛泽东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多次和他谈心,了解他的身世和个人情况。
仅2个月后,即1930年12月,高自立便被调任由红22军在宜黄改编的红64师任政委(原22军军长为陈毅,政委邱达三)至1931年9月。和他搭档的师长是后来赫赫有名的粟裕大将。这是高自立担任师级军职时间较长的时间(然而,这段重要的履历在有关人物简介中却未提及)。高、粟共同率领红64师参加了第一反围剿第二阶段和第二次、第三反围剿。第一次反围剿后阶段,1931年1月3日,粟裕、高自立率红64师,在毛泽东、朱德的指挥下,配合红一方面军其他兄弟部队,发起东韶战斗,歼国民党军第50师1个多旅,共歼国民党军1.5万余人,其余国民党军纷纷撤退,第一次“围剿”即被打破。
(未完待续)
本文主要参考书目
1.《中国红军发展史》王健英著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0.01
2.《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军史》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军史编审委员会
解放军出版社 1993.10
3.《中国人民解放军通鉴》(上)中国人民解放军通鉴编委会 甘肃人民出版社 1997.07
4.《中央革命根据地词典》李敏 档案出版社 1993.12
5.《井冈山口述斗争史》王仲芳 黄庆宏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5.04
6.《闽西中央苏区图志》苏俊才主编 中共党史出版社 2015.09
7.《江西革命烈士传略》
8.《井冈山红军人物志》饶道梁著 江西人民出版社2010.05
9.《陕甘宁边区著名人物》粱星亮 杨洪主编 西北大学延安精神研究中心 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11
10.《红军史》郭德宏 阎景堂主编 青岛岀版社2006.10
11.《萍北源头村高氏族谱》
